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目前分類:小麥田書訊 (7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陶樂蒂

 

   「獅象和老鼠,陪你一起長」系列,是我第次嘗試創作繪本,覺得書寫情緒,更能貼近自己情和想法,謝謝編輯們也願意陪我開啟這趟臺創作的旅程。開始我從筆記本裡寫著的「不公平」三個字出發,以獅為主做了第本繪本。和過去創作有相同主的續集故事不同,《無公平!》、《無佮意!》和《好佳哉!》三本繪本,不是先企劃好創作的,比較像是被角色召喚的系列作品。三本繪本中都有一小段相同的情節,但是不同的視情來詮釋,這樣的寫作式也是我第次嘗試。

 

  開始創作《無公平!》時,我問自己什麼是「公平」?腦海裡先跳出了個蹺蹺板的直以來我都認為:「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公平。公平是相對的概念,不是絕對的。」同時也想到公平聽起來很客觀,不過每個對公平時都會注入自己的主觀價值。故事裡的獅個性有點煩,他對「公平」有點講究和執著,藉由他,我把「公平」或「不公平」的態樣呈現出來,獅所執著的公平,其實標準並不那麼絕對。很多都說有過那樣的情,遇到不公平、感到委屈,故事代替他們把裡的情緒都說出來了。

 

  《無公平!》完成後,我覺得故事裡的象也在召喚我,他有情緒和故事想説,不只是擺臭臉,讓家以為他很器。我覺得象的情很幽微,他的好朋友老鼠認識了新朋友,讓他覺得不開心裡悶悶的,他想趕走獅,想……,但最後只是自己氣。這種感覺你是否有過?時候我不喜歡陌生人環境,很不會交朋友,也很依賴朋友,可是我的朋友當然也會有他的社交,今天放學起回家的好朋友,明天可能需要去補習,或想跟其他朋友起回家,這些都是很然的,可是我卻無法阻止自己心中那堆翻騰不已的壞情緒。運氣好時,我會因為好朋友再認識到新的朋友;運氣不那麼好時,我可能會失去這個朋友懊悔不已。替象創作的繪本《無佮意!》,是幫時候的自己説出裡的話。

 

  串連獅象最重要的角色老鼠,因此最後為他創作了《好佳哉!》。最初畫《無公平!》和《無佮意!》時,並沒有特別為老鼠設定角色性格,但兩個故事合在起看,小老鼠的個性然呈現,他是胸寬大又樂天大方角色,就好像我幾個好朋友的綜合體,所以《好佳哉!》的故事就此誕,是個很輕鬆可愛的品。「好佳哉」在臺語中有「還好、還好」的意思,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可以展現角色樂觀的天性。《好佳哉!》故事裡沒有太嚴肅的議題要討論,也沒有問題需解決,我幫老鼠畫上大大的笑容,展現他開朗的個性。

 

  完成「獅、大象和老鼠,陪你一起長」這個系列,好像做完個功課,未來我還要做不同的故事,期待下個故事的主召喚我,也希望家喜歡《無公平!》、《無佮意!》和《好佳哉!》這三本繪本。

 

無公平!立體封面.jpg

、大象和老鼠,陪你一起長系列

《無公平!》3/31正式上市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葛容均(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星期五的沒事教室-立體書封.jpg

繼《其實我不想說》、《棕色女孩夢》等諸多作品後 ,獲獎無數的非裔美籍作家賈桂琳.伍德生於二○一八年再度為兒少與世界出版了一部動人的作品。不論是撼動人心的原文書名Harbor Me,又或是惹人好奇且閱讀過後耐人尋味的中譯書名《星期五的沒事教室》,伍德生在這部作品中,再次展現她一貫細膩的敘事風格,以及對於重要議題的深度探索與檢視。 這回,伍德生構想了一組六位國小高年級生,被學校實驗性的安排於每週五下午帶至「美術教室」(實為the ARTT Room,即A Room to Talk之縮寫),讓他們在沒有成人監聽或在場的前提下,各自述說他們的心事。


孩子們真是心事重重啊!在這部作品中,有來自多明尼加共和國的埃斯特班,時刻擔心並牽掛著因非法入境而遭逮捕入獄的父親;來自波多黎各的提亞哥歷經與媽媽走在街上使用西班牙語交談卻被「美國人」怒斥「這裡是美國,講英文」的遭遇;因身為「富家女」的荷莉而承受排富之意識形態上的排擠(亦為一種霸凌);向來喜愛饒舌的阿莫瑞傾訴因「長大了」不僅無法再如年幼時毫無顧忌的投入父親懷抱,且因其非裔美籍的身分,而被顧忌族裔關係之緊張敏感的父親告誡不許再玩玩具槍的成長心聲;身為白人小孩置身於多數為黑人之環境地盤而遭霸凌的艾胥頓;當然,還有紅髮褐膚的主角海莉,終究須得面對其混血之裔的身分並學習諒解父親因酒駕而導致車禍的生命故事等等。


伍德生於這部藉由多元兒童視角並以兒童本位進而發聲的作品,再次揭露美國非但難以成就「文化大熔爐(the Great Melting Pot)」,就連作為族裔「沙拉盤(Salad Plate)」,其箇中滋味亦是難以吞嚥。伍德生從未想要孩子們──以及成人端──毫無自覺的吞嚥這盤難吃的沙拉!而這部作品生動細膩的彰顯兒童同樣有話要說,孩子們亦有話語權,成人們應當多加聆聽孩子們的心聲,感同身受的體驗他們的境遇,尤甚者,了解孩子們心目中的「理想國」。那個理想國度,不論在當代的世界何處,都應是真正自由的,一首詩能夠容納不同語言的書寫及朗誦,歷史與族裔根源不該被遺忘,兒童可以關起門來,不受成人的監聽與監控,敞開胸懷分享彼此的生命故事。


然而,族裔的多元包容真是容易被說得輕巧,甚至成為自欺欺人的國家口號。二○二○年五月二十五日發生在美國、發酵於全球的「佛洛伊德(George Floyd)之死」抗議活動,足以讓我們熱愛、誓死也要守護的臺灣從中取鏡。究竟是為什麼讓「省籍情結」在臺灣從來就無法成為「過去式」?臺灣也有臺灣自身的歷史傷疤,這些傷痛究竟要到何時且以怎樣的方式才能夠癒合?我們亦有移民與移工的事實,但平心而論,臺灣人民是如何看待、對待移工和所謂的新住民以及他們的子女?他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倘若臺灣也施行「星期五的沒事教室」,我們會聽見什麼樣的兒童心事與心聲?


筆者由衷慶幸小麥田出版社為臺灣大小讀者引進並翻譯了這部作品,並真心期盼臺灣作家、教育體制,甚至臺灣社會也能夠打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星期五的沒事教室」,這將會是個挺好的開始!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筱茵( 童書翻譯評論工作者

星期五的沒事教室-正封.jpg

故事、故事、故事……每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故事行走,可是有多少故事真的被聽見?翻譯《星期五的沒事教室》對我來說,是一段將埋藏的故事從角色的心底翻找出來,努力傾聽,然後把每一個人的故事刻印在自己心上的過程。非常安靜,因為需要用力聆聽;也非常喧囂,因為我明白故事之後,還有故事……


安徒生大獎得主賈桂琳.伍德生用這部細膩如詩、目光清明的小說,訴說夾繞在美國歷史與文化地層中的不公與矛盾,還有每個人的生命中,想要被聽見的聲音。故事的結構看似簡單,觸及的議題卻相當廣泛:美國夢畫出的夢幻泡泡,對有些人而言是不是可見卻不可及呢?嚮往一個人人都可以發聲的世界,是不切實際的渴望嗎?故事快樂的結局啊,真的存在嗎?


在小說裡,包括敘事者海莉在內的六名十二歲學生,一起被分到拉雯老師的班上,在老師指定的星期五下午一個小時的時間內,聚在由舊美術教室改成的501教室,使六個人的生命深刻的交會。在一般的眼光下,他們是有學習障礙的學生。可是六個孩子由面面相覷到交付彼此心事的過程,實踐了在不同小說中追求對話與理解的作者,希冀能找到的某種真正的傾聽與理解。


海莉在沒事教室用錄音筆錄下每一個人深藏心底的故事。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與家庭,有來自多明尼加的移民,有從外州搬來布魯克林的波多黎各孩子,家境、國籍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卻都在「沒事教室」這個只專屬於他們六個人的空間與時間裡,學習到各自生命中重要的事。


爸爸在年幼時就因故入監服刑的海莉,作為故事的敘事者,自己就面臨一段困難的從壓抑到接納與說出的過程。在逐漸鬆開心防的歷程裡,海莉常思索自己與其他人腦袋裡上鎖的房間究竟都放了些什麼。她學著觀察自己,也竭力理解他人。這樣的經歷儘管非常艱辛,卻是每個人必須盡力面對的功課。


小說的原名Harbor Me,若直譯成中文是「守護我」的意思。作者藉由角色們曲折的心事,以及欲言又止、最後終於道出的話,反覆探問的,是作為理解彼此的命運共同體,我們是不是願意真心守護彼此?當歷史總為了各種政治正確的因素而埋藏從前發生過的人與事,甚至壓制各種亟欲說出的細小聲音,我們願不願意用誠實真摯的心傾聽,守護這種種被壓迫的、不同於主流或大眾的,或是自成一章的生命故事?你,願意原諒,並且繼續細聽與你並肩而行,或擦身而過的每個聲音嗎?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吳在媖(兒童文學作家)

星期五的沒事教室-立體書封(書腰).jpg

拉雯老師說,每天都該問問自己「如果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我會幫忙守護其他人嗎?我會成為另一個需要庇護的人的港灣嗎?」這句話,呼應了這本書的英文書名──Harbor Me。


每星期五的下午兩點到三點,六位特殊的孩子──埃斯特班、提亞哥、荷莉、阿莫瑞、艾胥頓、海莉,齊聚在501教室,沒有大人在旁,一個小時內,什麼話都可以說,沒有人會評論,想做什麼都可以。因此有了這本書的中文書名──《星期五的沒事教室》。


星期五的501教室,裡面沒有大人。


星期五的501教室,六位十一、十二歲心裡有傷的少年與少女。


星期五的501教室,拉雯老師說:「我不會聽你們對彼此說的話,這是你們的時間、你們的世界、你們的空間。」


孩子,可以有完全的自由嗎?


每一位孩子,成長的過程,幾乎全天都在老師或家人的眼皮子底下。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游珮芸 (副教授兼任所長、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1989年上映的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導演的『魔女宅急便』中,有一位深入人心的女孩——十三歲的琪琪: 她有著黑色的短髮,穿著黑洋裝,頭上繫著紅色大蝴蝶結,帶著一隻可以跟魔女溝通的黑貓吉吉; 她唯一的魔法是騎著掃帚飛翔,所以用她的專長為人送宅急便謀生。經過了30年,琪琪幾乎已經像彼得潘、愛麗絲、小木偶一樣,成為孩子們熟悉的經典動畫角色,儼然是大家童年的共同回憶。

 

然而,「魔女琪琪」並不是宮崎駿導演的原創角色。『魔女宅急便』是日本兒童文學作家角野榮子的創作,誕生於1985年。雖然宮崎駿改編了這部作品,讓琪琪騎著掃帚翱翔天際的身影,印刻在大家的腦海中; 但是賦予琪琪生命與靈魂的是作家角野榮子。

 

角野榮子在1992年又寫了『魔女宅急便』第二集,描寫14歲的琪琪在克里克生活的第二年,之後陸續出版到2009年的第六集,琪琪已經結婚生了雙胞胎,當上媽媽的琪琪與個性迥異的兩個孩子的成長故事,才算大完結篇。後來,角野又寫了兩本特別篇,2015年出版的是琪琪周邊角色的前傳,2017年則是琪琪與吉吉小時候的故事。六集故事,加上兩本特別篇,總共花了32年才出版齊全!而現在,因為中文全集的出版,身為讀者的我們,可以一口氣閱讀完 「 魔女琪琪的人生 」,真的好幸福。

 

2018年83歲的角野榮子榮獲了被譽為兒童文學界諾貝爾奬的國際安徒生獎,而『魔女宅急便』全八本的全球知名度,功不可沒。評審團提出的獲獎原因寫道:「這位偉大的日本作家的作品,具有無法用言語道盡的魅力,充滿同情心與躍動力。她的許多奇妙且有趣的繪本,或有關魔女琪琪的一系列精彩著作,(中略)總是充滿驚奇、魅力和力量。她的大多數作品充滿趣味,而且,總是不斷的肯定人生。」同時也提到,她的故事中登場的女性角色,有決斷力、積極進取,令人愉悅且鼓舞人心

 

以上的這一段評語,正好可以直接套用在『魔女宅急便』系列的推薦上。有道是「英雄所見略同」,這次有機會重讀『魔女宅急便』全集,我忍不住又再次愛上琪琪,跟隨著她回顧自己少女時代的成長歷程。而兩本新出版的特別篇,我則讀到了角野榮子對生命的圓融、豁達,同理心、幽默感,與對孩童生活、人類情感與情緒的洞察力。

 

又再度被圈粉的我,驚喜的發現201966日,時年84歲的角野榮子開始玩起 Instagram。銀白色的妹妹頭,配上搶眼的草莓紅、芥末黃、鮮草綠、孔雀藍的洋裝,加上特大個性化的項鍊、首飾,喜歡時尚,講究服裝造型的角野榮子,一張張充滿朝氣與活力的照片,根本不像八十幾歲的老奶奶,而像是樂活人生、勇於做自己的不老「魔女」。角野榮子本人,活出了她的文學作品中所創造的女性角色,永遠充滿好奇心、富想像力,並有著開拓人生的創造力。不由得感佩萬分,這才是最偉大的作品與典範哪!

 

至於「琪琪」?等你閱讀了小說版『魔女宅急便』,就會發現故事與角色跟動畫版有許多不同的地方。而就像角野榮子說的,故事被閱讀之後,就會變成讀者自己的故事了,這是故事最精彩的地方。相信與琪琪的共感,能成為大小讀者生命的養分。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藍劍虹 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副教授

  已經是爺爺的安野光雅,應福音館出版社之邀,就「思考」這個主題來說說他的想法。在《思考的孩子》裡,安野光雅在想些什麼呢?他說:希望有更多的人,來「思考」如何「獨立思考」。

  這書一點也不是哲學科普書,更沒有教什麼思考方法。如他自己所言,這不是一本「有用」的書,更不是「教你一秒鐘學會○○」的書。毋寧說,這類強調有用的思維正是阻礙獨立思考的主因。安野光雅從自身生活經驗來說明獨立思考的重要,也涉及對孩子教育的想法。這聽起來好像是普通平凡人的經驗之思?當然不是。

  安野光雅以多面向的圖畫書創作者知名,福音館之所以請他來談這個主題,正是因為他在其創作中展現的不一樣思維。思考,不是哲學家獨有的技藝,安雅光雅以如同其畫作一樣優雅近人的語氣平淡道出:「只要活著,人必定在腦中思考著什麼。我們不是哲學家,但是每天的生活還是少不了思考。」這麼說,那還需要特別來談思考嗎?非常需要。因為,就如他於書中所提醒,我們大半時間中都沒有進行「獨立思考」,僅是信服著學校或新聞媒體、廣告、網路等他人的意見,將之視為理所當然,從而「放棄了思考」。

  安野光野非常清醒的例舉現今廣告中充斥著的「看起來更年輕」、「用了這乳霜,能讓你看起來年輕十歲」之類看似理所當然的文案。他對此是深表質疑:「看起來更年輕要幹麼?不同年齡有不同年齡的美啊!」那些僅是商人要賺取金錢的說詞而已!也應補充思考:「凍齡」和製作木乃伊相近幾希?不應忘記,化妝和木乃伊技術都起源於古埃及。

  安野光雅所談其實正如哲學家康德所倡議的「啟蒙」:啟蒙,就是擺脫未成年狀態;而未成年狀態,就是沒有他人的指導,就無法使用自己的知性去思考判斷行事。他這番洞見,不僅是哲學的,更是美學的。因為,正如畢卡索所言:繪畫不是去描摹美的事物,也不是去美化,而是去發掘每個事物的可看性!

  安野光雅從創作者、從畫畫的人之角度來進行其獨立思考,所以不僅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美,各種事物都其可看性,等待著去發掘。轉換到孩子的教育上來看也是相同的。教育並非以成績優秀、模範生等為標準,也非透過補習等方式來「美化」分數,而是去挖掘每個孩子自身的特性。他在書中就指出,學校、家長將教育當成管教、教化,甚至養成了孩子媚俗造作,就連作文也美化內容添油加醋,就為了討好和成績。所以他不喜歡大人為了孩子所選的那些「感人熱淚」的書籍,而喜歡像宮澤賢治的《夜鷹之星》、吉野源三郎《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清秀佳人》等等,都是「不美化、不造作的作品」。

  在這本小書,安野光雅展現了畫畫創作的人,點點滴滴的獨立思考。向來,人們錯誤的認為繪畫或其他藝術是和思考無關的,但是我們可以在他身上看到畫畫和獨立思考的緊密聯繫。而在創作與獨立思考之間,有一個他極為重視的東西,就是「自學」:自動自發的學習。這即是能動性:是透過這個主動性,人得以獨立思考和探索、創作。

  安野光雅小時候將鏡子放在地面上,而映照出上方的屋簷和天空,產生了不只是左右相反、連天地都顛倒了的奇妙經驗,安野光雅反覆提及這個經驗對他的重要性;那也促發他日後創作第一本無文字圖畫書《奇妙國》。如此奇妙的鏡子,就像戲劇家布雷希特(B. Brecht)說的「特殊的鏡子」:「如果藝術是反映世界的鏡子,那將得是一面特殊的鏡子。」特殊的鏡子的作用在於將世界置入括號,是對世界的真實性的懷疑。

  我們知道,古希臘蛇髮女妖的故事。誰看到了蛇髮女妖就會被瞬間石化。作家卡爾維諾(Calvino)指出唯一能砍下女妖的頭的人是英雄柏修斯,因為他不看女妖,而是將他的青銅盾牌磨亮成鏡子,他只看著鏡子,從而砍下女妖的頭。鏡子的作用在於將世界視為虛構、虛假,從而質疑了世界的真實性。

  因此這樣的鏡子,就像笛卡兒所提出的「懷疑」。凡事總是持著懷疑態度的安野光雅,真確掌握了笛卡爾「我思」的真義所在:質疑。在第三章〈「獨立思考」的訣竅〉:「懷疑懷疑,不斷懷疑」,「至少也該懷疑一次,之後,你就能學會獨立思考。」

  此書就如安野光雅的許多圖畫書一樣,都是向我們發出思考「獨立思考」的邀請。從懷疑看似真實的日常世界開始,進而獨立思考;透過安雅光雅,更了解,這不僅是獨立思考的開端,同時也是想像的釋放──思考與創造一直是一體兩面。

思考的孩子 02 b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林怡辰(教育部閱讀推手)

你可有膽量挑戰《繼承人遊戲》?

四十年前的偵探故事,現在讀來竟然依舊令人驚訝!角色、布局、謎題、架構……一直到最後,都捨不得放手,而讀完之後,滿足的闔上書頁,竟然不知道該歸類到曾讀過偵探小說中的哪一類?這就是《繼承人遊戲》的魅力。

但,讀之前,要有心理準備,作者艾倫.拉斯金沒有想要輕易降低對讀者的要求,她不知道什麼「適合小孩」、「適合青少年」,她很認真的看待這部作品,不覺得要「降低水準」,因為,年齡多小都值得好作品。

這部作品,網路上有很多讀者自述被前幾章打敗,直到後來再次接觸,才發現有多精采。為了避免你有這樣的後悔,我必須誠摯的提醒,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個令人著迷的文字遊戲,裡面有許多偽裝,出場的人物光是競爭繼承的角色就高達十六個人,更別提名字之外還有綽號,建議讀者進入情節之前,想先克服角色與人名眾多的障礙,也許拿筆畫出人物關係,是一個好方法。

如果你可以挑戰成功,看懂人物之間的關係,你會逐漸熟悉這些人物,在腦海裡因為作者的描寫,而浮現一個個真實可信的形象,彷彿他們都在身邊。但你以為作者就這樣放過你?想太多!

開始,就是一個謎題,誰?誰找來這六組房客?偵探懸疑的場景已經準備好,在一棟五層樓閃亮的公寓,名叫「日落塔」,望出去的風景,令人著迷。在這樣美麗的地點附近,陰森森、十幾年沒有人煙的威斯汀宅邸,冒出了詭異的煙霧。然後,報上刊登了紙業大亨山姆.威斯汀在家中死亡的消息。而搬進日落塔的十六名住戶,竟然成了遺產繼承人?

紙業大亨山姆.威斯汀留下了兩億美金的遺產,但要繼承遺產,不是這麼簡單的事。繼承人們想得到這令人目眩神迷的財產,必須參加山姆.威斯汀設計的遊戲,從他給的線索,推理出誰是藏身在十六名繼承人中的——謀殺犯!是的,山姆.威斯汀是被謀殺的!

謀殺犯在身邊,危險在周圍。竊盜、跟蹤、爆炸、流血事件開始層出不窮……表面上的形象和不為人知的祕密,一層一層,被隱藏在深處的謎底……

你若以為,這本書只有這樣,就太小看橫跨四十年光陰的經典了。在閱讀過程中推敲,不妨注意每個情節背後角色的變化。十六位繼承人,不同個性、國籍、職業、想法,一一登場,不停熟悉彼此,從個性的缺失出發,豐收了彼此的包容和關懷,若挑戰成功、撐過人名的試煉,你會佩服作者巧妙的構思和鋪排,會對人物細節而折服,還會對隱藏在背後的溫暖、關懷、善意和體貼而感動。

你,備好紙筆來挑戰《繼承人遊戲》了嗎?

立體書封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婉湘 (語文教育博士、《一起讀、一起玩》作者)

 

這是「瘋狂樹屋」系列的第九本書了,樹屋仍然繼續往上蓋,作者和插畫者的創意也衝上雲霄。「瘋狂樹屋」系列一直是我們家兩位男孩很喜愛的作品,去年作者安迪.格里菲斯曾來我們所居住的美國矽谷地區辦簽書會,我們很幸運能在當地的書店一賭他的風采,安迪果然人如其書,本人也是非常幽默的冷面笑將,面對小讀者的各式問題,他的回答總是讓全場聽眾爆笑連連。

 

「安迪」既是本系列的作者,也是書中的角色,故事裡的安迪也是作家,他和插畫家泰瑞一起住在樹屋裡,而樹屋裡那些瘋狂的樓層和房間,似乎象徵著作者和插畫家豐富的想像力。這系列的每本書都有類似的架構,除了每次樹屋會增加十三個新的瘋狂樓層之外,在每本書的開頭,故事的敘事者安迪總是會介紹自己的職業是寫書,安迪負責寫文字,泰瑞負責畫插畫,並且在每集故事裡,他們都一邊經歷各種瘋狂的冒險,一邊完成故事,努力趕在截稿時辰前,把新作交給出版社的編輯大鼻子先生。除了上述這些固定的架構之外,這套書的每一本都是不同「文類」的故事,有海盜冒險、有保姆日記、有時空旅行、有幻想王國,也有影劇故事。

 

這次在《瘋狂樹屋117層樓:超級故事大冒險》裡,安迪和泰瑞打破了前幾集既有的模式,插畫家泰瑞也想成為故事的敘述者和書的文字作者,兩人玩起了「後設小說」類型的故事,書裡的角色穿越故事,進入其他書本的世界,並且向幾位能寫又能畫的經典童書作家/插畫家致敬,包括《彼得兔》的作者碧雅翠絲.波特、《野獸國》的作者莫里斯.桑達克,以及《戴帽子的貓》作者蘇西博士,讓這幾位作者和他們創作出來的角色都成了這本書裡的角色。

 

其實「瘋狂樹屋」系列本身的設定就有著「後設小說」或「書中書」的概念,角色安迪和泰瑞每次都會在故事的最後畫出他們創作書的過程,模糊了「真實的作者安迪」與「書中的角色安迪」之間的界線。這次文字作者安迪也真的參與插畫,畫了書中的點、線、形狀那幾個頁面,而這一段故事也讓人聯想到像是《小黃點》、《阿羅有枝彩色筆》這類以點、線、形狀為主題的繪本,也是另一種向經典致敬的手法。

 

這套也快要成為經典的「瘋狂樹屋」系列,是正在學閱讀的孩子很容易上手的橋梁書,書中圖文交替,讓剛從繪本閱讀跨入文字書的小讀者覺得易讀又有趣。我們家的兩位男孩從小一就開始閱讀這套書的英文版,每次澳洲的出版社一推出新書,我們總是想辦法趕快取得新作。家裡的書很多,但是這一套一直是他們會從書架取下一讀再讀的作品,老大現在已經小四了,依然很愛讀這套書。除了可以讓孩子愛上閱讀,這套書還免費贈送另一個超級能力喔,就是讓孩子能夠輕易記得數字十三的倍數!

瘋狂樹屋117層-立體封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林大利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本書審定人)


《星尾獸探險隊》遠渡重洋到南美洲尋找傳說中的「星尾獸」,身為靈長類動物學家的作者河合雅雄教授在書中呈現了大約兩萬年前,南美洲哺乳類的繁盛時代,那是個沒有人經歷過的「動物王國」。可是,說到「動物王國」,多數人可能會想到的是非洲莽原上的非洲象、斑馬和長頸鹿等。為什麼是「非洲」成為動物王國,而不是南美洲呢?是的,這群大型哺乳類和恐龍一樣,大約在六千年前完全消失。
早年,科學家對南美洲大型哺乳類動物滅絕的原因眾說紛紜,最後普遍獲接受的說法是「人類過度獵捕」,導致這些哺乳類大滅絕。人類起源於非洲,經過歐亞大陸,通過接近北極的白令海峽來到美洲,將美洲的中大型哺乳類動物獵殺殆盡。
但是,這樣的說法在當年並不完全被接受,就像《星尾獸探險隊》的博士一樣,無法相信這樣的說法,難以想像嬌小的人類如何將比自己大上兩、三倍的哺乳類殺個精光。而且,如果是這樣,為什麼非洲的哺乳類動物沒有被人類殺光,反而還成為現代的「動物王國」呢?
原來,這些非洲的大型哺乳類,早就和人類共同生活和戰鬥了千百萬年,是跟人類交戰的老手,彼此都很熟悉對方的戰術和生活方式,因此沒那麼容易被消滅。然而,當人類通過白令海峽來到美洲,一切都不一樣了,美洲的大型哺乳類動物沒見過這群經驗老到的獵人,很快就被撲殺殆盡。就像現代的外來種入侵進到新環境時,導致在地的生物滅絕一樣。
不過,當年的說法只答對了一半,人類確實無法殺光這些哺乳類。二〇一六年,澳洲和南美洲的研究團隊發現,南美洲哺乳類的滅絕,不只是人類過度獵捕造成的,當時還發生嚴重的氣候變遷,在雙重威脅的衝擊之下,南美洲的哺乳類更加難以生存,因此走上滅絕一途。
《星尾獸探險隊》的時代背景是日本的大正時代(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六),當時的科學界對南美洲的哺乳類滅絕還沒有定論,書中的博士對於「人類過度獵捕論」的質疑,可說是相當契合時代背景的設計。經過了將近一百多年的研究與討論,科學界才得到比較明確的答案。
遺憾的是,曾因哺乳類稱霸而繁盛的南美洲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幸好,《星尾獸探險隊》的故事,透過作者淵博的動物知識和跨越時空的想像力,讓星尾獸、劍齒虎、大地懶,以及各種哺乳類重新在南美大草原奔馳,將失落的動物王國重現在我們的腦海中。

星尾探險隊立體書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當我第一次閱讀「皮克威克奶奶」系列童書時,超希望通訊錄裡頭,就有著皮克威克奶奶的聯絡方式。因為,慈祥的皮克威克奶奶總是老神在在,專門對付難搞的孩子──挑食、愛抱怨、愛生氣、愛哭、欺負人、愛說悄悄話、沒禮貌等,皮克威克奶奶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法寶!如果皮克威克奶奶也有臉書或IG就好了!
  在《皮克威克奶奶4驚奇魔法箱》一書中,皮克威克奶奶的處方依然讓人感到驚豔!那些因為孩子稀奇古怪的問題,被搞得快瘋掉的爸媽們,聽了皮克威克奶奶的建議,本來半信半疑,一旦用了皮克威克奶奶提供的妙方,一試就見效!
  所以,即使這是一本童書,大人們閱讀時,也會感到很療癒。因為,書中的情節,反應的就是每個家庭裡的日常。你會點頭如搗蒜的說:「對!對!對!我家裡也有個這樣的孩子!」而你也會比較放寬心,因為,不是只有我家的孩子如此,原來好多的父母都有類似的煩惱。
  皮克威克奶奶真有這麼神嗎?想也知道,她那些神奇的道具或配方,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在皮克威克奶奶的眼中,沒有壞孩子;而孩子的各種疑難雜症,都「正常得不得了」!
  在第四集中,作者依然秉持過去一貫的創作風格,在書中讓大人有機會去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例如,拖拖拉拉的孩子,可能是想像力豐富;愛說悄悄話的孩子,可能是想要獲得同儕認同;愛哭的孩子,可能是希望有人懂他;愛欺負人的孩子,也許只是想展現自己的力量;愛作怪的孩子,或許就只是希望吸引他人的目光。
  爸爸媽媽可以透過皮克威克奶奶的眼光,明白孩子做出這些「問題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真正需要做的,不是一直指責孩子的那些問題行為,而是讓孩子知道或體會,這些問題行為會為自己付出哪些代價。
  只要稍加轉化,問題行為也可能成為另一種優勢,前提是,我們得先看懂孩子在意些什麼。
  這畢竟是本童書,孩子閱讀過後,會想到些什麼呢?
  或許是,身旁也有個喜歡炫耀又討人厭的朋友;班上就有個作威作福、愛占人便宜的同學;鄰居也有個喜歡取笑別人、說三道四的同伴;家裡也有個沒事就哭哭啼啼的弟弟。又或許,自己就是那個整天拖拖拉拉、總要爸媽急得跳腳的慢郎中。
  孩子會在閱讀時,把自己置身故事情節中,進一步去思考,當自己面對同樣的問題,或身旁有這樣的人時,該如何理解、看待,以及因應。此刻,孩子便正在經歷「換位思考」的過程,也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或立場,去看待及解讀同一個現象的思維能力。
  兒童到青少年時期,正在發展多向度思維的能力。如果大人只是對某種行為給予「對」或「錯」的單一評價,孩子的視野將會被限縮在教條的世界裡,而難以去理解不同的人在做出相同行為時,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思考歷程,而這往往與他們的處境或成長經驗有關。
  如果,我們期待孩子們發展出「人文關懷」的素養,那麼他們就不能僅憑眼睛看到的表象去做出結論,而是得進一步去理解「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什麼不同的觀點?」,其實,這就是「同理心」。而透過閱讀故事或小說,確實有助於孩子拓展這類的能力。
  「皮克威克奶奶」系列故事老少咸宜,當大人有機會與孩子共讀或討論這本書的內容時,我深刻期待,千萬不要流於教條式的指導,像是:「所以不能欺負人!」、「要勇敢一點!」、「不要再拖拖拉拉了!」,也不要趁機數落,或要孩子自我檢討;而是透過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孩子思考,就算得到天馬行空的答案也沒關係。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臺北市立大學學習與媒材設計學系兼任講師


  說起小孩,真是讓許多爸爸媽媽又愛又氣。孩子們有的挑食,有的不洗澡,有的愛說謊,有的沒禮貌。爸爸媽媽跟其他家長聊天時,常常會提到自己家小孩的壞習慣,大家也會七嘴八舌提供自己的經驗,想方設法要矯正孩子的問題。這是現代家長的日常,也是最擔憂的地方。
  這些擔憂,童書作家貝蒂.麥唐納早就知道了,於是,她請皮克威克奶奶出場,為我們這些擔憂孩子壞習慣的大人提供了她的方法。皮克威克奶奶從一九四七年開始跟大家見面,為廣大的家長和小孩分憂解勞,她的好方法也深具教育意義,值得我們學習。
  在這本《皮克威克奶奶3農場好好玩》,皮克威克奶奶搬到了農場,爸爸媽媽怎麼辦?沒關係,先打電話跟皮克威克奶奶求救,再把小孩送到農場住一陣子就行。書中的小男孩費特拉克就是這樣,他又瘦又小,愛扯謊,讓自己的媽媽在社區家長中丟臉,但是皮克威克奶奶教費特拉克擠牛奶、騎馬等農場工作,讓費特拉克慢慢面對自己扯謊的問題,最後,他變得又壯又誠實,不再扯謊了。
  愛寵物的蕾貝嘉,喜愛動物卻常忘記餵食動物,造成動物怨聲載道,爸爸媽媽都受不了。到了農場後,皮克威克奶奶「忘了」照顧她,把她鎖在農舍之外,她受寒受凍後,才恍然大悟自己對動物做的錯事,從此變成非常會照顧動物的專家。還有拆開東西卻無法重新組裝回去的傑夫,疑神疑鬼的膽小菲比,太容易分心的莫頓,都在農場經歷深刻的體驗而改頭換面。
  光是皮克威克奶奶這些妙招,其實不足以吸引小讀者。而是作者貝蒂.麥唐納輕快幽默的文筆,讓讀者一下子就感受到壞習慣所造成的災難,也跟著這些小孩體驗各種糟糕的狀況,看到最後的改變,讀者心裡真是鬆了一口氣。正因為皮克威克奶奶對小孩很有一套,長得又很有特色,所以在一九九○年代,皮克威克奶奶還被製作成電視連續劇,受到許多大小朋友的喜愛。
  對我們大人來說,皮克威克奶奶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她總是接納孩子,縱使這些孩子的壞毛病一覽無遺。
  二、她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總是毫無保留的讚美。
  三、她會創造機會讓孩子體驗而不插手。
  四、她會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讓孩子知道自己做的事會招致什麼樣的狀況。
  五、她不囉唆。


  童書《保母包萍》和電影《魔法褓母麥克菲》兩位主角,也是幫助孩子改變壞習慣的神奇人物,跟皮克威克奶奶不同的地方是前面兩位都擁有魔法,皮克威克奶奶卻是個平常人,她有的是「方法」,她運用方法找到孩子真正的善良,讓孩子重回天真活潑、善解人意。這本童書讓孩子在幽默的文句、精采的情節中反思自己,是充滿智慧的好童書。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劉怡伶 教育部閱讀推手、宜欣國小閱讀推動教師  

「小說」一直是我認為最好的典範閱讀教材之一,因為讀小說會讓孩子擁有同理心與典範的仿效,因此,好看精彩又要適合青少年孩子的胃口,真的非常不容易,很開心麥田出版社找到令人驚豔的好作品,看完此作品真的一直很興奮又感動,故事的起源從一場美好的神秘探險之旅開始,關於印加帝國、安地斯文明、納斯卡王國、麥田圈、星尾獸及女巫,看到這些元素的構成就令人期待與興奮。     

 故事的內容有著令人著迷的時空距離,更透過人類與動物之間的相處過程,堆疊整個處處精彩的故事情節。這樣的故事題材更融入了綜合、社會與自然領域,帶領孩子認識人類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友善關係,小時候就經常幻想著我們人類與動物會和平的相處著,如同不同族群的相處模式,用不同的語言理解彼此各方面的差異,進一步的彼此尊重與包容,不因私慾與貪婪而破壞原本的和諧與和平,天地萬物各有奇特之處更有一套的生存法則,當這些特殊的個體組成一個團隊時,就會有不同的特質與能力。

看完這本小說創作非常欽佩這位日本作家的創作,用最接近生活化的文字敘述迷人的故事,更將內容結合各項神秘與神奇元素,讓一支探險隊充滿神奇魔幻的力量,每一個成員都有特殊的專長與能力,在遇到危機時成員們都彰顯出危機處理的能力,包含領導者的帶領方式及團隊裡成員之間的相處,在小說裡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光看角色過往的經歷就足以令人感動,可以讓讀者有不同層面向的思考方向。

在新課綱的實踐中,期待每一個孩子的天賦被啟動,對於各項知識的學習與認知,將成為一項強而有力的必備技能。推薦這一本讓我一看再看的小說,就是可以挑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只要翻開此書即刻帶領你進入探險的奇幻世界,每一個情節都讓你深入其境,此刻,就讓我們乘著動人的文字一起探險去。

 

  

星尾探險隊立體書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邱慕泥(恋風草青少年書房店長)

 

 

「友誼是怎麼開始的?」是一個簡單又複雜的問題。人與人之間因為種族、信仰、價值觀念的不同,偶爾有著歧見。但渴望交朋友、渴望傳遞友誼之情的心,人人皆有。怎麼開始?也許要一點點機緣。許願樹,願意提供這樣的機緣。一棵會說話的樹,你聽得見嗎?靜下心來,專心聆聽,也許奇妙的事就會發生在你的身邊。

一棵願意協助人們達成願望的許願樹、一本充滿哲理的故事,讓我們再次審視人與人之間、人與大自然的關係,是如此微妙,如此令人驚奇。與孩子一起讀這本書吧!一起思考書中提出的問題。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

 

你也曾許過願吧!不論是向自己信仰的神,或者傳說中的神木、巨石,繫上寫下心願的一塊布條或紙片時,總覺得特別平靜幸福。畢竟人生多數時候誰也幫不了誰,即使身旁親近的人備受折磨,我們想做些什麼,也完全無法幫上忙,因此我們只能許願,將自己的心意寄託在一個未來的希望,祈求還沒發生的事,總是有機會實現。

不過你曾想過這些問題嗎:我們生而為人,會說話、能行動,如果做不到或無法改變的事,那麼,不能動的樹或石頭,又如何能完成什麼呢?萬一收到某些充滿威脅、帶有惡意的願望,應該被一視同仁的實現嗎?

《許願樹》正是一本以紅橡樹「紅」的視角自述的故事,幽默有趣的口吻緩緩道來一棵樹的生命故事。這棵樹每年都得收下無數個願望,不過「從來沒有」許願要成為許願樹,許願的活動讓「紅」活像被超大桶垃圾從頭倒下來,整身花綠雜亂的碎布和紙條,裡頭的願望更是千奇百怪、無所不有。

不過正如「紅」所說的:「樹會傾聽。這不代表我們有選擇。」他默默的接受這一切,直到某個男孩,以刀片用力將某個字刻在樹皮上。

那個字就是:滾開(Leave)。作者安排葉子的同音字,彷彿暗喻著,生命某個時刻就應該離開枝頭。包著頭巾的莎瑪一家人搬來之後,其他人不斷因懷疑、害怕而產生騷擾和排擠,連「紅」也必須用受傷的樹皮承接這樣的字眼;幸好身為一棵百年老樹,大自然教了「紅」很多事,比如說時間會撫平所有傷口,當有些不那麼好的事情發生時,那些時刻,除了筆直站穩、向下扎根,你能做的其實並不多。

社區的恐慌騷動,讓樹的擁有者法蘭西絲卡決定在今年許願日之後砍掉「紅」;氣氛愈來愈緊張的同時,莎瑪某個深夜獨自跑到樹下許了「想要朋友」的願望。即將面臨死亡的「紅」,重新檢視自己的過去,決定不再那麼被動,想為自己愛的世界盡最大努力:他要打破大自然的規則,開口對人說話,幫助莎瑪交朋友。

作者功力深厚,不說教,不斷用豐富的對話與故事情節,讓我們從「紅」的身上想起自己:原本覺得自己無法做什麼的心態,像不像人類被束縛僵化的內心呢?覺得自己「不能做」哪些事、認為自己只能默默接受這一切?而「紅」決定冒險對人說話,並透過動物好友們團體合作,主動積極製造情境、讓莎瑪與鄰居男孩史蒂芬發展友誼。這些情節,也向我們一再示範為了傳遞愛與友誼,不斷突破自己、改變現況的行動決心。

「人類究竟如何成為朋友呢?那到底有多難?」

「我想對這兩個人說說話!我想告訴他們友誼不需要這麼困難,有時候,是我們放任這個世界讓友誼變得困難。我想告訴他們:要繼續對話。」

莎瑪與史蒂芬一起聽見了樹說話的奇異經驗,開啟後續的互動與了解,再從兩個小孩身上擴染至同學、家庭,甚至最後也影響了「紅」的命運。

因為這個故事,我們有機會能像神一樣,從局外全觀的俯角,從一棵樹的記憶循線追溯一個家族史,再看見個體的行為如何牽動著群體的態度。在樹的眼裡,某些居民也曾是移居到此的「外來者」,多年以後,誰有資格說莎瑪一家人是應該離開的「外來者」呢?

《許願樹》不僅觸碰敏感的種族歧視議題,也間接含括人與自然的依存問題。人看似自由聰明,卻經常「不作為」,只想許願,過度輕忽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驕傲自大,輕率的決定其他生物的生死,一棵樹上的完整動植物生態,也許一夕之間就蕩然無存。

這到底,人的力量是大還是小呢?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藍劍虹(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正義感的萌發並不是源自觀看,而是源自於傾聽。

──《正義與差異政治》,艾莉斯.楊

 

凱瑟琳.艾波蓋特的《許願樹》是一部「舉重若輕」的作品,而且難得的以溫柔、輕盈來化解仇恨。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許願樹》關懷當前的沉重議題——對伊斯蘭教穆斯林族群的恐懼與仇恨。此議題自二○○一年「九一一事件」之後加劇演變,成了二十一世紀以來最觸動人心、蔓延全球的問題。故事處理某個穆斯林家庭搬入了其實也是由移民所組成的社區,所遭受到敵意與威脅的問題。如此主題無疑複雜、令人糾結乃至揪心,艾波蓋特卻獨闢蹊徑,沒有選擇寫實、沉重的筆調來描述現實狀況,而是選擇以希望來對抗恐懼與仇恨。讓一棵許願樹來作為敘事者,這棵兩百一十六歲的紅橡樹,打破亙古沉默,開口說話,並與一群有趣的動物,聯手要來實現穆斯林小女孩莎瑪的心願。以如此輕盈、溫柔的手法處理沉重議題,使得兒少讀者能輕易融入,並探入問題核心,化解與陌生族群、文化的隔閡,就如莎瑪許下的心願:「我希望有一位朋友。」

為何選擇一棵樹來說故事?讓樹開口說故事,就能處理宗教歧視、族群仇恨問題嗎?這是此篇小說的賭注所在,也是其成功之處。在輕盈、詼諧的筆法下,艾波蓋特沒有明言的是另一番歷史意蘊。這棵紅橡樹,書中名為「紅」,樹齡兩百一十六歲。為什麼是兩百一十六歲?作者於二○一六年間書寫此書,往回推兩百一十六年,正是「紅」萌芽時,那年是一八○○年。那時美國正經歷一次總統大選,選出來的第三任總統就是湯瑪斯.傑佛遜(一八○一年上任)。他是《美國獨立宣言》和〈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的主要起草人,後者更成為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的條文基礎。

這紅橡樹,可以說是人人生而平等,以及宗教、言論自由的精神表徵,因此作者由「紅」來訴說一個對抗族群與宗教歧視仇恨的故事。然而兩百一十六年後,「紅」表徵的精神卻正受到嚴重的斬傷和威脅:因為那是另一場總統選舉,候選人之一就是現任的川普總統,而他於當選後,二○一七年一上任就接續簽署了兩道排外的行政法令(伊斯蘭禁令)。所以「紅」的樹齡,也是在召喚美國過往兩百多年,從擺脫英國殖民、經歷黑奴解放和黑人運動等一系列爭取人權自由的歷史,來對抗當前蔓延的族群恐懼與仇恨。小女孩莎瑪的心願——「我希望有個朋友」,無疑的,會讓人想起黑人運動領袖金恩博士的「我有一個夢」。

艾波蓋特書寫期間,伊斯蘭恐懼症正蔓延著,並隨著當時大選而加劇。前此一年,二○一五年三位穆斯林青年在北卡羅萊納州教堂山市的家中遭到行刑式槍殺⋯⋯艾波蓋特於書出版後的訪談中直言不諱的指出,就是那充斥著對特定族群的排外仇恨言論,讓她下決心書寫此書。她在一穆斯林家中,甚至直接目睹一份報紙上的頭條,針對穆斯林移民,寫著要他們滾出美國的字眼:你們全部回家去吧(You Can All Go Home)。

故事中,一位不知名男孩則在「紅」的樹身上刻下「LEAVE」(滾開)。讓這棵表徵言論與宗教自由的橡樹再也無法忍受了。「滾開」,這是威脅,而不是心願!因此,「紅」打破了不可和人類說話的禁忌,決定開口向人說故事。喚醒那被遺忘的歷史:美國,事實上由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所組成。故事中的社區裡,從曾曾祖父母時期就講著不同語言:有中文、西班牙語、西非約魯巴語、英語和由不同語言混雜而成的克里奧爾語;吃著各地食物:墨西哥粽、印度水餅、非洲木薯糕和古巴風味的烤三明治……在「紅」的故事中,還可以聽到混合著義大利歌曲的古愛爾蘭歌謠,在這奇異迷人的混合中,傳遞著愛與希望。

人們知道樹會傾聽。「紅」作為一棵許願樹,傾聽一百多年來的人們心願後,在這次事件,「紅」感到困惑:「我們的社區歡迎過許多來自遠方的家庭。這次又有什麼不同?因為莎瑪的媽媽總是包裹著頭紗嗎?」於是他打破樹的沉默,介入行動,不再只是傾聽願望,而要實現莎瑪的願望。

作為說故事者,「紅」有兩個特別的地方。第一,這是傾聽者在說話。在此立場說話,才是正義感的發言。如當代女性政治哲學家艾莉斯.楊:「正義感的萌發是源自於傾聽……只有藉著傾聽,才能說話。」書中「紅」則嘲諷人類自視「說話」為其專長,然而人類最缺乏的就是傾聽他人。缺乏傾聽,是誤解、恐懼和仇恨的根源。

第二,「紅」說故事是為了要改變現實的仇恨狀況。說故事作為一種敘述技藝,並不只在於說出好聽動人的故事。其真正技藝所在,戲劇家布雷希特(B. Brecht)如此表述:「改造現實世界的首要條件,不在於如實的描述世界,而在於將世界描述為可被改變的。」艾波蓋特的《許願樹》正是這樣一本要將現實描述為可被改變的作品;要以輕盈撼動沉重。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劉怡伶(教育部閱讀推手、臺中市SUPER教師、宜欣國小閱讀推動教師)


「動物」對於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扮演多重的重要角色,在情緒與心靈上有著迷人眷戀與依賴,我們經常可以透過許多媒體資訊,看到動物們帶給我們的許多的正能量。書中藉由動物與人類的角色特質,發展出一連串的跨越時空、奇幻冒險、想像創造、人性探討、情感關係、勇氣正義、自然關懷及生命啟示。


超級開心這次小麥田出版社邀請特別邀請六位重量級兒童文學工作者來為孩子寫故事、說故事,果然讓人驚艷與驚喜,翻開故事書之後,篇篇都是精采絕倫的故事,這真的是一本令人印象至深的文學作品。


每位作家都展現技巧,透過各類型的角色在故事中,探討著人或動物豐富又複雜的情感,而往往人與動物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因為單純的付出愛與關懷,產生的溫暖與溫馨都足以讓人潸然淚下。在每段故事的情節裡伴隨著不同的時空背景,毫無冷場的對話與情境描寫,若是在閱讀中針對所設定的故事主題進行重點探索,分享每一段故事的內容特色,將能進而引領孩子進行閱讀和思考。


在網路無遠弗屆、知識更新迭起快速的現代,閱讀有文學性的故事是培養孩子拓展視野的最好方式,增進不同的思維與寫作能力,更可以從中體驗不同的人生、增長智慧、探索夢想、陶冶品格,成為具備適應未來挑戰的人才。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薦人/花梅真(臺北市明德國小教師、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  研究發展處主任)


看到書名──《動物星球偵探事件簿》,我不由得啟動了閱讀策略。


動物?就如同對養寵物這件事一向興趣缺缺,對於以動物做為主要角色的小說,我通常也不太會主動翻閱。不過,偵探的題材倒是頗為吸引人。我猜想,這本書的內容是:藉由動物的本能來破案?例如狗的嗅覺很靈敏,貓在黑暗中可以看到人類看不見得東西……還有嗎?


翻翻目次,原來是由六篇故事組成。再細看內容,王宇清的〈鬼聲〉以懸疑開始,好奇繼之,當最後情節急轉,謎底揭曉時,讀者也感受到彼此關懷的溫馨。


翁裕庭的〈驅魔偵探與食罪者〉則隱含了資訊檢索的應用性,很符合當下「素養」的議題。看來,現代偵探想破案的確要大大借助網路資料。


至於陳郁如的〈靈羊〉則是我最喜歡的一篇,不僅是這故事搭上當下火紅的「穿越」題材,而是在古今交錯的情節中,還兼具科學與人文。湊巧的是,這篇也提到上網查資料,這在古人眼中,可能和巫術的特異功能沒兩樣呢!
〈靈羊〉不但以真實歷史為基礎──世上真有兩個「雙羊酒樽」,而且還曾一起展出;也間接讓我們了解一些潛水知識──遇到洋流該如何因應,原來BCD是潛水時的浮力控制背心……


至於在其他篇章中,動物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故事中的偵探還有什麼妙招呢?賣個關子,等著你一起來破案吧!

延伸閱讀

博客來

https://reurl.cc/Medy3

誠品

https://reurl.cc/zVz67

誠邦讀書花園

https://reurl.cc/Yx60x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葛容均/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英文原書名為「The Restless Girls」,英國作家潔西.波頓改寫自幼甚是喜愛的格林童話〈十二位跳舞公主〉,成就了如今小麥田慧眼出版的譯作《公主不在城堡裡》。潔西.波頓在自己的作家官網上即表明,幼時雖喜愛格林童話的〈十二位跳舞公主〉,但心中同時存著幾點疑問:為什麼這十二位公主都沒有自己的名字?為什麼只憑父王指令,公主們便不能享有屬於自己的私密歡愉時光?隨著故事發展,為什麼僅憑一名陌生男子的初來乍到,便毀了這些公主們的快意人生?甚至能夠因為查出公主們的祕密,而隨意從中挑選出未來妻子,不顧公主們的意願?尤甚者,既然是以公主為主角的故事,為何不見公主們的心聲與觀點?

 

閱讀過格林版〈十二位跳舞公主〉的讀者,即能夠輕易辨別潔西.波頓所做出的當代改寫。格林版中,公主們的確沒有屬於自己的名字,遑論個別的人格特色與嗜好。父權兼君權主導一切,無從歷經《公主不在城堡裡》當中的質問及挑戰。公主們不是午夜時分偷溜至地底王宮與十二位王子載歌載舞,便是將婚嫁命運──經父權暨君權授意──交至解開祕密的陌生男子手中。格林版中,男子道破公主們的祕密,娶了最年長的公主,成為王國繼承人,恢復王國的內部秩序,女孩們沒有發聲的話語權,更沒有實質的政治權力。

 

潔西.波頓的《公主不在城堡裡》確實具有當代讀者期待的童話改寫之翻新樣貌,特別著重於古典童話中女孩或女人的命運和權力/權利。這部分,與迪士尼動畫女主角們的演進頗為相似。回到《公主不在城堡裡》這部作品本身,於私,波頓藉由此番改寫回應自己幼時的閱讀疑惑,於公,因應了時代變遷之下翻轉的性別價值觀。十二位公主們不再是「集體無名氏」,而是擁有屬於每位個體的名字、專長與嗜好。「聰明絕頂」的長公主芙烈達因挑戰父權暨君權而遭驅逐,爾後展開不可思議的旅程,並藉掌握權力來解放並保障妹妹們日後的命運自主權。在這點上,波頓算是通澈,女性唯有掌握實質政治權力,方能言論或保障女性其他的權利/權力。當然,上述並非一味將童話「政治化」,但掌有政治權力,確實是波頓改寫版本中不容忽視的元素,而「童話」這文類並非毫無挾帶「政治權力關係(與結構)」的思維應當破除。「童話」,包括其中《公主不在城堡裡》這樣的當代改寫作品,反倒能夠讓大小讀者從中習得權力關係的宰制與革新,包括性別權力的重新配置。

 

除上述,《公主不在城堡裡》終歸仍是回到了對於「家」之議題的省思。對外界,皇室可能作為象徵性的、公領域的重要存在,而《公主不在城堡裡》讓讀者明白即便貴為皇室,也有屬於自身應當釐清或重新規整好的「家務事」,皇室的「家務事」實乃「天下事」,「天下事」立基於「家」之根源,家寧,方可能天下平。長公主芙烈達即是先智取掌管天下事的王者權力,重整皇室內部的家庭秩序,再任派符合每位公主自身興趣或專長的公眾職務,連文本中提及的西部叛亂,也可就此安定。芙烈達這位當代公主展現了政治管理的能力與魄力,同時兼顧手足之情,以及屬於「家」的內部秩序,最後令朝中大臣心悅誠服。

 

不論皇室與否,人們對於「家」的渴念依舊。公主是女兒,國王亦為父親,皇家一樣有著家庭內部的紛擾,尤其是攸關家庭秩序的管理和家族成員福祉的捍衛。《公主不在城堡裡》清楚的描繪,因妻子離世,無法從喪妻之痛走出的國王,作為父親,採取近似集體監禁與隔離的方式來保護在其眼中仍是孩子的公主們。但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她們有追尋溫暖愉悅、重溫母親仍在的「家」渴求,她們想要歡樂、想要音樂與舞蹈、想要屬於自己的祕密(包含祕密基地,即作品中的「樹之宮」),簡言之,她們想要快樂自由的生活。

然而,《公主不在城堡裡》藉由「樹之宮」內的母獅,以溫和理性的口吻告訴公主們(包括小讀者):「『就妳告訴我的來看,』母獅說:『妳們父王聽起來不像是壞人,只是迷失了方向。父母有時候確實不好相處』……」。更難得的是,母獅再再告誡女孩們,即便「樹之宮」讓公主們重溫了像「家」的感覺,但並非是她們所應該歸屬的「家」。公主們終有一日需得離開「樹之宮」,回到她們原本的家庭內整理親子關係,並對其表示信心,相信她們(特別是芙烈達)可以做得到。

 

《公主不在城堡裡》本身是個好看的故事,具備童話應有的吸睛景致和冒險,故事中展露兒童的心聲、女性的觀點與能力,以及從「家」至「國」的權力層次。是部能夠在親子間或教室內外提供大小讀者討論與省思的當代童話改寫之佳作。「前進吧!」是這部作品中最吸引我的語彙,言說了我們對於童話改寫的期待,也道出了革新觀念的力量,因此,前進吧,孩子!前進吧,父母與成人!前進吧,童話改寫!用前進的精神邁向挑戰與革新,繼續拓展童話改寫的途徑,從家至國皆更溫柔理性,朝向締造更多幸福感的步伐邁進。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諶淑婷/文字工作者

為人父母後,讀睡前故事成了基本任務,格林童話絕對不是我的第一選擇,雖然童話改編的動畫席捲了兒童市場,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寫,但還是難以避免濃厚的性別刻板印象。俊男美女公主王子的人物樣板,最常見的設定就是柔弱而不聽話的女主角,因犯錯招致嚴厲的處罰,但英勇的男人會來拯救一切。剝除了粉色系的幻想色彩,就會發現:童話猶如一本給孩子的成人社會規範書,以各種血腥殘酷的故事情節,帶入各種紀律與警告,我永遠忘不了灰姑娘的姊姊們忍痛切掉腳趾和腳後跟「削足試履」,也不會忘記糖果屋裡壞巫婆被推入火爐活活燒死。

     

而本書原始故事〈十二位跳舞公主〉中,國王為了解開公主舞鞋的祕密,要求外人在夜裡監視女兒、解開祕密後,可擇一公主為妻,失敗者則將處以嚴酷制裁。這種性別歧視又極端自我的典型父親,自古以來就大量存在,他們是傳統社會中「父權」的象徵,掌控了貪圖玩樂的女性,最後則以另一名勝利男人抱得公主歸作為完美結局。

     

在本書的改編中,原本角色扁平的公主們,有了自己的性格與專長,故事重點也從國王與解謎男人的身上,轉移到公主間的互動對話。另一方面,公主和國王之間關係的轉變也令人在意,甚至讓人懷疑,一直以來國王愛的除了妻子,就只有自己,為了避免自己再因失去誰而悲傷,他乾脆直接輕視、無視十二名女兒,無情又殘忍的擺布她們的人生,不只是在精神上抹滅了女兒的自主性,在實質生活中也將女兒關在房間。

     

這一段顯現的正是父權社會的意識型態,許多現代父親還是對著自己的小女兒稱「前世情人」,說著「要打斷女兒男友腿」的玩笑話,限制女兒的穿著、禁止夜裡出門、干涉其人生伴侶的選擇,保護與束縛是父權框架的一體兩面。

     

過去,這樣的故事靠魔法來逆轉,讓孩子知道事情不會永遠像現在一樣糟,他們也不會永遠無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公主不在城堡裡》靠的是反抗父權、獨立離家的大公主,最終以捍衛者的獨立形象拯救了十一名妹妹。這樣的故事對生活在父母以愛為名處處設下限制的孩子來說,給予了一個啟發──你大可以盡量相信自己所擁有的「未來」,不會像今天一樣糟。

     

格林童話版的原始故事中,找出答案的老士兵以年紀為理由,最後選擇了娶大公主為妻,我曾讀過另一個改編版本──老士兵換成了有十一位兄弟的王子,最後每個人都和一位公主結婚(不過最小的公主在婚禮前夕逃跑了),提高了男子的身分地位,降低以婚姻作為懲罰的意味。而《公主不在城堡裡》中,沒有誰被迫和誰結婚,更沒有老套的「與王子終成眷屬」,順從與等待不是現代公主的使命,婚姻更不是她們期待的獎賞,也不是畏懼的懲罰,自己的命運自己來決定,如此而已!

延伸閱讀
博客來  https://reurl.cc/m4j8W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欣希/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創會理事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

欣希長年累月的閱讀經驗,建立了特定的閱讀模式──先因應「閱讀目的」選擇「閱讀策略」,再根據「文本內容」決定「閱讀步調」。所以,每拿到一本書,我至少會「看」過一遍。倘若,看到「好」書,「讀」上N遍也不意外!

《公主不在城堡裡》這本僅有一百六十頁的書,卻讓欣希花了不少時間。好看到讓人一直往下翻……但也因為好看,好看到讓人一直重讀,不想錯過任何細節!

怎麼說?

「書名」即預告了讀者─這是「公主」的故事,但,這是一篇「有別於一般人以為」的公主故事。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大家對公主的形象不再只有白雪公主、睡美人,還有紙袋公主、費歐娜公主……所以,一開始並不覺得這故事會多麼「有別」。然而,閱讀第一章第一個段落之後,立刻對這本書另眼相看!

因為書中有位說故事高手!

這位說書人讓我們知道──卡麗亞王國離我們並不遠,讓我們看見城堡的美,說書人似乎聽見我們的心聲,讀者以為:公主想必過得幸福快樂。說書人也直接點破說:事實恰好相反。

是的,這位說故事高手讓讀者緊跟著深入故事!

說書人每次「出現」都有畫龍點睛的效果!也因此,欣希調整了步調,從「漫讀」轉為「慢讀」,欣賞著這位說故事高手的風格,也看見這個故事的獨特。

《公主不在城堡裡》的故事仍是有跡可循──皇后的逝世讓國王變了個人,因害怕女兒步入母親後塵而想管控她們;父女的衝突愈演愈烈,公主想盡辦法突破困境……

除了傳統威權的國王以外,其他角色的特質都很現代化,例如:熱愛賽車的皇后、夢想有朝一日能駕駛飛機的大公主、數字常在腦海開心跳舞的八公主、喜歡閱讀的十公主、想當作家的小公主……也因為這些特質,讓讀者得以推測情節的發展。

至於皇后,別以為去世的皇后不會有太多的戲份!相反的,皇后的「影響力」若隱若現,不只動搖了國王,甚至是公主們受困時的精神寄託、也是解救公主們的重要媒介!

讀著讀著,是否也感到熟悉?是的,有些情節也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