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目前分類:小麥田書訊 (7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在法蘭克的實驗室中,我們可以深刻了解到科學與生活其實息息相關。實驗室中的鬧鐘、滑梯、感應器等等都是運用科學原理去設計、創造出最符合生活需求的成品。實作,才是科學的精神與價值所在。

RX6037法蘭克實驗室-正封

«王婉馨(國立新營高中化學教師)

 如果科學對你而言,曾經是難以攀越的高牆,那麼本書將帶你翻越,接著窺見科學的無窮妙趣。如果你對科學有所憧憬,那麼本書將是你實現理想的寶地,看看法蘭克是如何將科學實踐於生活中,並履行身為科學家的義務與
責任。
  強.奚斯卡將生硬的科學知識融合在趣味橫生的故事情節中,讓即使沒有科學基礎的讀者也能跟著書中主角法蘭克.愛因斯坦一起經歷一場又一場「觀察─假設─實驗」的科學探索遊戲。
  書中幽默的對白與立體的角色塑造,使得各個年齡層的讀者都能輕鬆的進入作者所營造的科學樂園,一同體驗實作的驚奇,並在無意間吸收了科普知識,了解科學涵蓋了物質、能量、人類、生命、地球、宇宙,如同什麼料都加的披薩,每品嘗一口,都能感受到它的多變與豐富。
  法蘭克之所以能成為一位優秀的科學家,很大一部分仰賴於他的艾爾爺爺──爺爺啟發他以科學的方式思考。作為高中的自然科教師,法蘭克的故事讓我深深的反思當前的科學教育。「科學的重點在於提出問題,而不是記住答案。」艾爾爺爺的這句話正點出了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台灣的教育重視學生解題的能力而不是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生往往不知為何要學,不知學了有何用。於是,學習淪為一場場高分的追逐賽,由名次來決定成敗。為了避免失敗、成績落於人後,最便捷的方式便是背答案,科學遂成了紙上談兵,毫無用處。在法蘭克的實驗室中,我們可以深刻了解到科學與生活其實息息相關。實驗室中的鬧鐘、滑梯、感應器等等都是運用科學原理去設計、創造出最符合生活需求的成品。實作,才是科學的精神與價值所在。
  書中,法蘭克為了參與密德維爾科學獎,做了各種嘗試,經歷了各種失敗,讓我想起「十月的天空」這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美國電影。這部電影的主角出生於單純的小鎮,鎮上的人不是成為當地的礦工,就是踢美式足球,
在他看到火箭升空後,夢想著自己哪天能製作一艘火箭。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承受多次失敗的試煉,誠如艾爾爺爺所言:「如果你能弄清楚失敗的原因,失敗就和成功一樣可貴。」所有的科學理論全來自於多次
失敗經驗的積累,科學家得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檢討、修正,才能逐漸接近正確的答案。
  想像力與創造力也是科學能力的指標之一。現今,我們暴露於資訊爆炸的媒體環境中,壓縮了我們對世界的想像;太過輕易的取得各種知識,削弱了我們透過親身實作來驗證的動力。作為一位成功的科學家,需要一雙充滿好奇的眼睛,觀察世界的需要,從而提出創發性的假設來滿足需求,最後再透過實驗來驗證。法蘭克便是這樣一再的展現「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素養來證明自己是一位稱職的科學家。
  走進法蘭克的實驗室之前,請先全面啟動你與生俱來的想像力,跟著書中角色一起經歷這場由超能機器人所帶來的華麗冒險,一探實作科學無邊的魅力。

 

一起進入法蘭克充滿想像力與執行力的實驗室吧~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溫美玉(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老師)

PAX佳句1.jpg

  談到動物小說,就會想到歐尼斯特•湯普森•西頓(Ernest Thompson Seton,1860-1946),喜歡動物的他,透過經年累月的觀察,讓筆下的動物活靈活現,富有情感,並充滿了生命的尊嚴。至此之後,也開啟了兒童文學更多元的材料,更豐富的價值與內涵。動物小說與童話區別在於動物小說對動物的描寫力求準確,而且西頓在描述動物心理時多強調愛、忠誠、飢餓、痛苦、寂寞這些最基本的情感,所以,若孩子認知世界的開始,就能體認眾生平等,野生動物也有著高貴的自尊和偉大的情感,那麼動物保育就會是一場安寧、平靜的美麗守護,而我們也能從動物的陪伴,獲得更多單純的快樂與幸福。

  《彼得與他的寶貝》不僅具備了上述動物小說的技巧與精隨,還能呼喚出讀者內心對動物的情感與共鳴。故事中,狐狸佩克斯演繹著最富有人情味的動物,而主角男孩彼得也不惶多讓,奮不顧身展現對狐狸的深情與責任,卻在最終放手讓狐狸回到他原始的動物世界,人與動物間至高無上的愛,教人動容與著迷。

  故事開門見山就揭露男孩彼得的困境。一是外在的環境改變:父親自願從軍去打仗,單親的他被迫搬去跟個性孤僻又古怪的爺爺同住,此刻,與他相依為命的狐狸佩克斯就得放回森林。二是內在受傷的心理:媽媽過世在他幼小的心靈烙下一塊陰影,加上父親從未真正進入彼得纖細的內心世界,因此,藉由他的視角,我們得以一窺成人世界的偏狹與短視,漠然與荒涼。於是他將所有的心力與情感寄託在狐狸身上,而今,在大人主導的世界中,他又無法保護他的摯愛,只好無奈的將狐狸放回森林,然而,對愛執著的他,卻立即感受到自我意識反撲的力量。

  彼得覺悟到自己的不仁不義及決定非找回佩克斯不可之後,精彩的劇情於焉開展。作者極具巧思且深諳讀者心理,故事的主角一是人類,一是動物,分居二地,兩個視角,卻又巧妙的因為互相信任與彼此相愛,從心靈深處綿密的交織著,彷彿從未失散分離。這樣的畫面與戲劇張力十足,我們為他們的處境揪心與不捨,卻又能同時享受兩處的環境與風光,而且作者讓彼得與狐狸佩克斯分別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痛苦,不僅得面對陌生的環境,還要重新適應新的人際關係,但也因此,主線之外,發展出新的冒險犯難的故事。例如:佩克斯在森林中的新同伴─布莉索和朗特姊弟,初始姊姊對曾經被人類豢養的佩克斯充滿敵意,弟弟卻十分喜愛善良溫馴的佩克斯,透過一連串對環境的溝通、妥協,以及勇敢的迎向惡敵土狼,一路走來全無僥倖;反觀彼德的痛苦也不遑多讓:「彼德覺得理智快要崩潰了。『就這麼一次,你可以不要叫我自己想答案嗎?就這麼一次,幫我的忙你會死嗎?拜託,我就要離開了。你有這麼多智慧。我離開時,給我一些建議,這樣會要你的命嗎?』」這是在受了腳傷無法快速往前援救狐狸的彼德,在感覺孤單無助與強烈的道德感拉鋸之時,對佛拉發出的怒吼。佛拉的出現讓彼得得以重新審視過去的創傷:彼得讓他爸爸擁抱他,他感覺爸爸因啜泣而發抖。佛拉也因為幫助彼得,像剝洋蔥似的再次打開過往的心結,這是一段心靈療癒及人生價值、愛與追尋的思辨之旅。最後,歷經千辛萬苦,吃盡無數苦頭,彼得和佩克斯終於再見,這一刻得來有多艱難啊!理所當然,彼此應該再續前緣,不是嗎?作者智慧的拋出了這樣的大哉問,卻也毫不拖泥帶水的給了答案:

  「佩克斯衝向樹叢,然後又轉回來,望著他的男孩。」

  「彼得感覺眼淚下臉頰,可是他沒有擦掉眼淚。」

  「佩克斯跳了回來。他嗚咽著,舔著男孩的眼淚。」

  「不,我不要你留下來。我會一直開著走廊的們,可是你必須離開。」

  藉由彼得和佩克斯的感人故事,我們走進忠誠、勇氣、冒險、奮鬥、信任與真愛的世界,作者也給了我們全新角度與觀念,去思考面對惡劣環境、人際相處的兩難和掙扎,該如何強大自我內心、戰勝困境。

+++++++++++++++++++++++++++++++++++

《彼得與他的寶貝》莎拉‧潘尼帕克/著 雍‧卡拉森/繪

博客來   https://goo.gl/Rm9OAA
讀書花園  https://goo.gl/olFlzB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珍如(豐原高商老師)

  這是一本堪稱二十一世紀版本的《小王子》,透過馴養狐狸佩克斯的視角與主人彼得之間的互動,讓我們看見了愛與忠誠,在他們身上能感受到濃濃的信任與默契,就像彼得父親他自己曾經養過大型犬一樣。

  RX6035彼得與他的寶貝.jpg

  也許因為戰爭、當下的背叛與悲傷,逼得他們不得不去選擇替對方著想的存活路徑,彼得的父親希望讓狐狸自己在大自然中學會生存,他認為這是野獸有種原始的本能,必須透過殘酷的考驗才能夠明白自己該如何以馴服與征戰方式拾得力量,。

  莎拉.潘尼帕克的新著作《彼得與他的寶貝》講述的就是關於離別與珍惜、爭吵與忠誠,一個小男孩與他最要好的朋友永難忘懷的生命故事。在尋找對方的路上,他們挨餓、受傷、遇到許多陌生人。彼得扭傷了腳,遇到獨居樹林裡的女士;佩克斯則在樹林裡遇到了一群狐狸,自出生以來沒跟同類相處的他,開始學習和牠們一起奔跑狩獵,漸漸了解到自己的天性……,而我們在裡面究竟會學到了哪些,這是都值得我們去思考。彼得與佛拉的相遇讓他明白戰爭的無情,在他受傷這段時間,他必須透過學習與思考,好讓尋找自己的好朋友可以順利一些,單靠自己的直覺在茫茫的人海中胡亂瞎找,總會失望而回;那麼狐狸佩克斯呢?他的記憶裡只有善良的兩位人類,但面對與他相似的同類述說的殘酷生存故事,不禁遲疑了,原來善與惡僅存於一念。
  所以,我們是不是該好好的想一想這故事所帶來的啟發。它會讓我們知道怎樣學習愛與被愛,進而思索人類與動物之間的相處是否能夠一如當初的單純。

++++++++++

《彼得與他的寶貝》莎拉‧潘尼帕克/著 雍‧卡拉森/繪

博客來   https://goo.gl/Rm9OAA
讀書花園  https://goo.gl/olFlzB
誠品    https://goo.gl/JUv1aj
金石堂     https://goo.gl/KsanmF
讀冊    https://goo.gl/9R3Asw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謝玉娟(國立北港高中國文老師

  主角彼得,十二歲小男生,自小媽媽過世,與父親相依為命。因為戰爭爆發,父親自願從軍,將他託給在森林裡的爺爺。相處五年的寵物兼朋友佩克斯,是一隻紅色毛的狐狸,在前往爺爺住處的途中,彼德被爸爸脅迫將牠放回大自然中。一隻自幼獸就在人類家庭中長大的狐狸,回到大自然,要如何生存?

RX6035彼得與他的寶貝.jpg
  

在書籍介紹裡,提到現代版的《小王子》,人類與狐狸建立的感情,超越主人與寵物的關係。而我的閱讀經驗,一直有《野性的呼喚》巴克的影子,一隻已被人類馴化的狐狸,如何在原野中生存?如何喚起他原始的本性?文中以狐狸嗅覺寫週遭環境的變化,讓讀者以不同角度來看、來感受動物界的生活,細膩而新穎。從布莉索初遇佩克斯嗅出人類的味道並警戒弟弟朗特,到對佩克斯說出他們為什麼對人類沒有好感的原因,可見人類與動物之間生存未達和諧。佩克斯與葛雷一路尋至人類住所,嗅到戰爭、戰爭病的氣味,人類的活動牽引著動物界的生存。
  彼得在爺爺家後悔讓佩克斯回到大自然,擔心牠無法生存,翹家去尋找他。途中發生意外跌傷一條腿,邂逅了佛拉,彼得從不信任到相依到再次出發尋找佩克斯,顯現人類之間單純美好的友誼。
  書中不斷強調戰爭即將來臨,而一旦戰爭爆發,一切都會毀滅,變得面目全非,如彼得經過峽谷,看見曾經玩耍的清澈河流,已經混濁。如果戰爭帶來的是死亡,對自然界而言,是人類不去注意的瘡傷。全書從人與動物的感情出發,或許作者更希望我們關心生存的環境吧?

 

**********

《彼得與他的寶貝》莎拉‧潘尼帕克/著 雍‧卡拉森/繪

博客來   https://goo.gl/Rm9OAA
讀書花園  https://goo.gl/olFlzB
誠品    https://goo.gl/JUv1aj
金石堂     https://goo.gl/KsanmF
讀冊    https://goo.gl/9R3Asw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an 11 Wed 2017 09:40
  • 追尋

«謝文靜(國立花蓮女中國文老師)

  「我們要根據事實來講這個故事。那是我這裡的規則。」

RX6035彼得與他的寶貝.jpg
  每個人都有無法言喻的傷痛,即使是狐狸姊弟──布莉索和朗特也有不願言說的過去,而避免觸及傷痛的方式是淡化或謊言;十二歲的男孩彼得尋找佩克斯的歷程彷彿一場自我探索,佛拉則像啟蒙導師迫使彼得不斷思考:何謂選擇?何謂戰爭?何謂依賴?當然,佛拉似乎也困於自己必須突破的泥淖中,於是,不停自我對話成為修補破碎的心最好的方式。
  「我不是逃離我家,是要逃回家。」
  彼得決定找到他的狐狸佩克斯,並且帶他回家。自幼喪母、父親又沉浸在失去妻子的悲傷中,彼得與他的寶貝佩克斯相互依賴,成為成長中最甜蜜的情感;於是這隻從未在野外求生過的狐狸是小男孩的親人,他總能嗅出空氣中不安的氣息而適時安慰彼得,彼得也將生活中的喜樂哀樂與他分享。因此,彼得被迫拋棄佩克斯一事,成為他心頭上的刺,他必須找回他的寶貝,並且帶牠回家,不論是生是死;而狐狸在森林中雖然漸漸恢復動物的本能,但仍一心想回到主人身邊。這對好朋友擁有彼此的關心與愛,這讓我聯想起育兒時常會遇到的爭議──幼兒是否能和寵物共存?有些家長會因為新生兒加入而送養寵物,原因是擔心寵物會引起孩童的過敏反應,但事實上研究顯示家中有寵物的小孩引發過敏的機率並未明顯偏高;另外,就行為養成來說,讓孩子照顧寵物,能培養他們的責任感與耐心,寵物的陪伴可視為孩子抒發心情的另一扇窗口。彼得與佩克斯的情誼並非虛構的故事,或許也在諸多家庭中上演著溫馨相伴的劇碼。
  「我在試著整理我自己的人生。我沒有你要的答案。」
  佛拉救了受傷的彼得,並且指示尋找佩克斯的方法,彼得決定再次踏上帶佩克斯回家的路;而佛拉也有自己的人生課題待釐清,那座穀倉內也許能尋到答案、也許不行;喪妻的爺爺和父親何時才能走出陰霾、重新擁抱親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答案無從外找,得自己追尋。 

 

-----

《彼得與他的寶貝》莎拉‧潘尼帕克/著 雍‧卡拉森/繪

博客來   https://goo.gl/Rm9OAA
讀書花園  https://goo.gl/olFlzB
誠品    https://goo.gl/JUv1aj
金石堂     https://goo.gl/KsanmF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佩均(師大附中老師)

  若是要敘述彼得和他的佩克斯之間的關係,我認為不只是「主人和寵物」,更貼切的應該是「彼此陪伴的朋友」。

RX6035彼得與他的寶貝3D.jpg

  擁有一隻善體人意的狐狸朋友是多麼美妙的生命體驗!這不就跟人們懷裡抱著毛茸茸的絨毛玩具,向它傾訴心事,在夜晚擁著它入睡的幸福感相同嗎?而十二歲的小彼得的幸福應該是更甚於此的。因為絨毛玩具沒有自由意志、沒有意識,而彼得的佩克斯好愛他、好關心他、好在乎他,能夠被這樣深深愛著的彼得,是不是非常幸福?故事發展中有許多的「不能選擇」,令人憂傷:如果可以,彼得也希望母親還在身邊;如果可以沒有即將發生的戰爭,那彼得的父親就可以繼續跟他在一起,彼得與佩克斯就不必分離......。
  這被譽為二十一世紀「小王子」的故事,引著我們傾聽內心深處真正對於「愛」的渴望。當我們被如此全心全意信任著、愛著的同時,原本對於自己應該怎麼選擇的不確定,就變得清楚明確了。彼得與佩克斯之間的互相信任與愛,讓我對於這個世界有了更多的憧憬渴望與期許。
  當對於「自己對愛與信任的相信是否正確」有懷疑與動搖時,再三咀嚼彼得與佩克斯的故事,我想能夠讓自己更貼近自己心底的聲音。我願意抱著對愛的相信,迎接美好的2017年。

 

++++++

《彼得與他的寶貝》莎拉‧潘尼帕克/著 雍‧卡拉森/繪

博客來   https://goo.gl/Rm9OAA
讀書花園  https://goo.gl/olFlzB
誠品    https://goo.gl/JUv1aj
金石堂     https://goo.gl/KsanmF
讀冊    https://goo.gl/9R3Asw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曾經養過寵物嗎?曾經和寵物分離過嗎?你的寵物像你嗎?或是你的分身?

« 黃愛真(教育部閱讀推手、高雄市立一甲國中閱讀教師)

RX6035彼得與他的寶貝3D.jpg

      因為戰爭,十二歲的彼得和他的狐狸寵物佩克斯被迫分離,狐狸野放,彼得被送到爺爺家,但因為一隻小野兔被土狼咬死的回憶,彼得決定尋找他的寵物,不被土狼或野放傷害,這是彼得對佩克斯的責任。然而離開爺爺家走三百英哩路尋找佩克斯,得經歷相當多波折。這些波折,牽引出彼得、佩克斯、協助彼得的佛拉、協助佩克斯的其他狐狸等各自的創傷與拉出這些創傷的符號戰爭。數週後雖然彼得與佩克斯相遇,佩克斯卻已經不是當初完全馴服的寵物。被戰爭環境鍛鍊、能夠在自然自行捕獲獵物、擁有想要守護狐狸姊弟的佩克斯,會如何選擇呢?回到人類家庭吃著飼料、享受充滿關愛的馴服生活,或繼續打獵生食、與同類一起野放?如果你是佩克斯,或你擁有半野化半馴服如狐狸一般的寵物,你的選擇會是什麼?

      接下來,筆者想就幾個方面,提出觀看這本小說可能的角度︰

彼得、寵物與創傷

       彼得七歲大時,母親車禍死亡,母親死亡前彼得因為做錯事,媽媽處罰他不帶他出門。心理師點出彼得在母親死亡後不說話症候的關鍵,在於彼得的憤怒無法表達。隨後,彼得在住家附近發現了一隻被車撞死的狐狸及狐狸窩,數隻小狐狸裡面只剩下一隻仍然存活,這隻和彼得同病相憐的狐狸佩克斯因此成了彼得的寵物。兩者形影不離,並且彼得總覺得兩人心靈相通,「他不僅知道他的狐狸是甚麼感覺,實際上根本是自己感覺到那些事」。你就是我,我也就是你。彼得與佩克斯「融合在一起了」。

       媽媽死亡後,彼得內在的愧疚、氣憤、無力感,透過與佩克斯命運的重疊,豢養佩克斯成為一種彼得對母親死亡的內在補償。彼得因此與佩克斯生命與共,無法分離;對於佩克斯而言,彼得成為家人、拯救他免於其他兄弟姊妹般挨餓凍死的恩人。佩克斯失去家人又從彼得處得到新的家人,置換與銜接了佩克斯對親情與生命的延續。

       故事最後當彼得找到佩克斯,佩克斯雖然不捨,在自然成功生活的經驗塑造了佩克斯仍然選擇同類,再度置換新的歸屬,選擇了狐狸家人與野外生活。彼得與佩克斯從「融合在一起」到各自成為獨立個體,代表了兩者脫離依附的獨立與成長。

戰爭與佛拉

       彼得父親自願參戰與女性逃兵佛拉,顯然是一組參照,對比出差異︰抵抗戰爭的創傷、男性視戰爭為一種遊戲的浪漫想法、山林自然(戰爭空間)性質的改變,從而使得主要人物如彼得、佛拉、佩克斯原有位置轉換等。

       彼得在爺爺家中看到爸爸小時候的玩具錫盒內,超過上百「黯淡橄欖綠」的小型戰士兵玩具。是爸爸兒時珍藏的遊戲。

       戰爭遊戲即使「黯淡」,相對於父親自願參戰埋藏管線與地雷,佛拉則是從救人的醫師轉而成為戰爭中的殺手,並因此內疚、壓力過大逃離戰爭並產生戰爭後的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佛拉隱居在無人居住的山林雕刻、將單腳義肢換成沉重的木頭、把「陽光牌」盒子內裝載的理想封存、生活在對陌生死者的哀悼與揣測。這一連串自虐與封閉在自我幻想的生活,成為佛拉對死者日復一日的哀悼儀式。

       彼得因為腳部受傷而闖進佛拉的倉庫。佛拉從簡陋材料的自然療法後開始兩人的共同生活。彼得離開前為佛拉雕刻的木偶舉行了一場偶劇演出,呈現佛拉用自我傷害來贖罪的故事,以佛拉之外的視角展演了佛拉的生活,引起佛拉深思。

       即將離開的彼得希望佛拉走出戰爭下自我懲罰式的贖罪方式,將雕刻技能回饋村莊,並透過外界接觸解除佛拉禁閉狀態,讓佛拉對自己成為老師的理想有機會發揮。佛拉醫治彼得受傷的身體,彼得則透過對佛拉的幫助而成長。然後繼續尋找佩克斯的旅程。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本被譽為 二十一世紀「小王子」的故事,不僅用另一種方式呈現「看不見的,才是最重要的」經典意涵,也進一步溫柔地提醒我們「最重要的,也最不容易做到」。

RX6035彼得與他的寶貝3D.jpg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

「事情沒有在這裡發生,不代表它沒有發生。」一切尚未開始,作者便寫下這段如密碼般的文字,彷彿是為這本從第一頁就面臨別離與背叛的故事先下註腳,讓我們無法逃避任何不在眼前發生的事。

就像是彼得利用狐狸佩克斯的信任,將他棄置荒野;彼得看不見狐狸的疑惑、傷心和等待,但彼此曾存在的依附關係無時不刻影響佩克斯回歸荒野的過程。又像是狐狸佩克斯對彼得的忠誠,讓相隔兩地的彼得放心不下說謊逃家,冒入戰地封鎖線只為了再度與狐狸重逢。

當然,更別提戰爭對每一個生命潛移默化難以言喻的改變,透過書中參與戰爭光榮退役後選擇獨居的主角佛拉,她的生命轉折再度呼應「不在眼下發生,不代表甚麼事都沒發生過」。自古至今,動物與人之間的情誼一直是小說、電影的動人題材,跨越物種的溝通難以使用任何文字語言,一切只能透過最原始的肢體、眼神與心靈感受,或許也因為如此,建立起來的依賴與安全感格外讓人難以割捨離棄。

那一路上支撐著彼得負傷前進的是什麼呢?我相信不只是對狐狸的情誼而已,而是難以逃避對自己的質問,以及對自我認同的看重。面對自己內心的能量進而啟動一個美麗的情感循環:為了找回想念中的依附,得先經過孤獨的考驗,獨自踏上一人的旅程,而在這過程中再度深深感受自己與他人的連結,創造出更堅強穩定的內心世界。

因為心中有愛陪伴,才有勇氣踏上獨自一人的旅程,看著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為了想要依賴而獨立,然後發現依賴和獨立原來是一體的兩面,孩子不也是如此嗎?因為父母毫無條件的愛,才能讓他們內心飽滿邁開腳步,即使隻身獨立在外,內心仍牢牢緊繫著能讓自己喘口氣的安心繩。

故事的最後,彼得終於如願與狐狸重逢,這段日子裡的鍛鍊早已讓佩克斯脫胎換骨,熟悉又陌生的矛盾情感讓彼得恍然大悟,為愛付出遠比擁有的多,放手的尊重與自由才是讓對方永遠依戀的原因。

        這本被譽為 二十一世紀「小王子」的故事,不僅用另一種方式呈現「看不見的,才是最重要的」經典意涵,也進一步溫柔地提醒我們「最重要的,也最不容易做到」。

為了愛,我們都得學習孤獨、學習和自己對話相處,最後我們終能在對方的眼裡,看見值得被信任、依賴的自己。

-----

《彼得與他的寶貝》莎拉‧潘尼帕克/著 雍‧卡拉森/繪

博客來    https://goo.gl/Rm9OAA
讀書花園  https://goo.gl/olFlzB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位小王子,每一位小王子的心裡也都有一隻狐狸。不管這個世界再怎麼變化,我們都需要一種彼此馴養的關係,也都相信亙久不變的真愛與真理。

RX6035彼得與他的寶貝.jpg

彭樹君(作家)

彼得在七歲那年,母親猝逝之後遇見了佩克斯──一隻出生十六天、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不久、父母兄弟卻都死了的小狐狸。彼得把佩克斯帶回家,一孩一狐一起長大。

五年之後,戰爭爆發,父親自願入伍,他要彼得去遙遠的爺爺家住,還強迫他遺棄佩克斯。彼得在沒有選擇之下服從了父親的命令,但他無法忽視心中對佩克斯的擔憂與思念,於是逃離了爺爺的家,翻山越嶺要去尋回他的小狐狸。

彼得與佩克斯彷彿是聖修伯里的小王子與他的狐狸,離開純真的星球,來到人類的世界,在大人的殘酷之中辛苦的成長。

回家的路程充滿阻礙,彼得跌傷了他的腿,無法行走,被獨居在森林深處的佛拉收留照顧,她為他包紮敷藥,還教導他許多生活技能與人生道理。佛拉是二十年前另一場戰爭的倖存者,外表冷漠,內在柔軟,心中埋藏著巨大的傷痛,躲避著人群,但彼得的到來像一道陽光,悄悄融化了佛拉冰封的內心。被佛拉拯救的彼得,無形中也療癒了佛拉。

佛拉曾經問過彼得,知不知道一隻已經被人類馴化的狐狸一旦放入荒野之中,很可能會死?彼得回答:「如果他死了,我得帶他回家埋葬他。不管是哪種狀況,我都要回去找我的狐狸,然後帶他回家。」這段話讓佛拉瞬間看見了彼得真摯的心,也深深觸動了我。彼得要回家,為了他的狐狸回家,因為他心愛的狐狸所在的地方就是他的家;這世界上再沒有比這更讓他確定的了,無論生死,他都要回去找到他的狐狸,與愛在一起。

作為一隻狐狸,在被迫離開彼得之後,佩克斯也有自己的生命旅程。他學習在荒野中生活,喚醒內在野性的本能,還遇到了其他不同個性與命運的狐狸;他必須改變自己,否則無法在新環境裡生存。但絕不會改變的是他對彼得的愛與忠誠,他相信彼得一定會回來找他,也是那份相信讓他堅持下去,度過苦難。

男孩與狐狸最後能重逢嗎?有幸對這本書先睹為快的我,在閱讀的當下,完全進入了他們的世界,彷彿他們的悲傷就是我的悲傷,他們的思念就是我的思念。我期待著男孩與狐狸再度相見,然後快樂地在一起。我甚至默默為他們祈禱,彼得與佩克斯的遭遇緊緊牽繫著我的心。

一位男孩與一隻狐狸之間可以有那樣深刻的感情,而這份感情與閱讀著他們故事的我發生密切的關連,讓我的心也泉湧出源源不絕的情感,就像是書中佛拉對彼得所說的合一。「……不相關的東西其實彼此相繫,這個世界不存在分隔。這不只是一塊木頭,這也是帶來雨的雲,灌溉了樹,也是在樹上築巢的鳥兒,也是以樹結出橡實維生的松鼠。」這段話為整本書的和平信念做了一個很美的注釋。是的,一切都是合一的,戰爭所造成的對立,對立所帶來的傷害,其實只是雙輸,因為傷害別人就是傷害自己。敵人不在外面,只在自己的內心。而小狐狸的名字佩克斯代表了和平,其中意義不言而喻。

男孩與狐狸最後真的能重逢嗎?當我越讀到後面幾頁,就越是屏氣凝神,也只有讀到最後,才會知道是那樣的結局,其中深意令我低迴不已,久久無法從書中抽離。愛是自由,是給予對方更廣大的世界。愛終究也是比恨更強大的力量,戰爭或生死都無法阻隔,可以穿越一切距離。

掩卷之後,我想起《小王子》裡,狐狸對小王子說的那段話:「別人的腳步會讓我躲入地下,你的腳步聲,卻會把我從洞裡呼喚出來,像一種音樂。還有,你瞧!看到那邊的麥田嗎?我不吃麵包,麥子對我沒有意義。麥田也不會給我任何聯想。這,很可惜。可是,你的頭髮是金色的,你若是馴服了我,就太美妙了。金色的麥穗會讓我想起你。我會喜歡聽風吹麥浪的聲音……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位小王子,每一位小王子的心裡也都有一隻狐狸。不管這個世界再怎麼變化,我們都需要一種彼此馴養的關係,也都相信亙久不變的真愛與真理。

這是一本談關係與愛的書,宣揚和平的書,也是成長與療癒的書。這本書雖是青少年讀物,卻帶給我很大的感動,希望你也能從中得到心靈的滋養。就像佛拉對彼得說的:這是你的旅程,你必須自己去尋找真理。相信翻開這本書的你,也將開始一段閱讀的旅程,然後在其中找到屬於你的領悟。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月銀(中山女高國文老師)

每個人童年中都有一個柔軟的溫存,可能是玩具、布偶,或者是昆蟲、寵物等,佔據心中的角落,直到成年,依舊會懷想這位純真的伴侶。陪伴自己長大,思索人生課題,面對殘酷的生離死別,一夕之間好像突然就明白徹悟了些什麼。

小男孩彼得與他的狐狸佩克斯正是這樣的關係。

RX6035彼得與他的寶貝.jpg

 

  戰爭使彼得的人生別無選擇,十二歲的他已然失恃,父親入伍,彼得被迫離開家園,拋棄已經共同生活五年的狐狸佩克斯,移居與永遠處於爆炸邊緣的祖父同住。

  人類與動物各自面對新世界的冒險,啟程。

  彼得的腳傷使他遇見佛拉。佛拉不但悉心照料彼得,也跟他討論對世界的看法。佛拉認為:「普世相同的價值,重要的是我用來理解自己的那些事。我另外把它們保存在其他地方了,私下收藏。」佛拉與彼得分享她的思考:「我那麼迷惘,迷惘到必須找出所有關於我的真實的事。從小到大最真實的事:我的內心到底相信些什麼?」彼得跟著開始想:「我得重新學習每一件事對我來說是對或錯。可是我沒辦法——世界太吵雜了,我沒辦法聽見自己思考。」像是睿智的人生導師,佛拉讓彼得自己想出方法,詢問關於所有事物的問題,不直接給他答案。

  如同沈石溪的動物小說,書中動物除了生物本能,也與人類同樣擁有七情六慾,自馴化及建立互信關係。彼得保護狐狸,狐狸嗅出彼得的悲傷與渴望,從深深的痛苦中升起的氣味。「在男孩巢穴般的房間裡,這種悲傷加上渴望的氣味強烈到蓋過所有其他一切事物,可是他的男孩並沒有做任何動作,去爭取他那麼渴望的東西。」佩克斯是彼得忠誠的伴侶,他們需要彼此。

  並非所有人類都危險,在狐狸布莉索和朗特的經驗中,人類使它們姊弟失去家人。戰爭是人類之間的對峙,生活領域一旦越界,人類與狐狸也會形成敵對的角色,為了生存的本能戰鬥。

  不論戰爭或使人期待的人狐相逢,成長故事還是透出些陽光得好。彼得說了一段關於鳳凰浴火重生的故事,「我們永遠都能讓自己煥然一新」。而彼得祖父不斷重複家族的諭示:「我們的蘋果不會掉得離樹太遠」,虎父無犬子,忠貞與負責的血液從彼得的父祖相承,當我們呼喊著佩克斯的名字,「和平」也就不遠矣。
----------------------------------------------------------------

《彼得與他的寶貝》莎拉‧潘尼帕克/著 雍‧卡拉森/繪

博客來    https://goo.gl/Rm9OAA
讀書花園  https://goo.gl/olFlzB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樹屋65層中,新增的13層就很精采,「慶生室」讓隨時想歡樂氣氛的人可慶生(這可討好了熱愛生日的 小讀者);「樹屋網」是電視新聞中心,可以想像媒體已深 入人們生活圈,即便在樹屋;隱形樓層的存在,有種不想讓 人摸清的心理狀態,相信熱門度一定很高。

文/洪淑青(Selena/親子作家)

  小時候喜歡看日本小叮噹漫畫,常常和妹妹兩個人 按著情節為故事配音。現在不叫「小叮噹」而是「哆拉A 夢」,不管是什麼名字,許多創意的發想都可以從哆拉A夢 的肚子裡變出來,那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法寶,它 滿足了人們天馬行空的想像空間,那是一種想變化、想脫 離、想搗蛋的欲望。

  

  

  衝突條件下的環境能孕育出偶發的趣味感,在錯誤與雜亂的組合下碰撞出熱鬧的創意。《瘋狂樹屋65層:驚奇 時空歷險記》中有許多天馬行空的組合,作者一再丟出創 意點子,讓讀者跟隨著他們的想像力急速跟進,腦子還得不 斷更新升級。這樹屋65層中,新增的13層就很精采,「慶生室」讓隨時想歡樂氣氛的人可慶生(這可討好了熱愛生日的 小讀者);「樹屋網」是電視新聞中心,可以想像媒體已深 入人們生活圈,即便在樹屋;隱形樓層的存在,有種不想讓 人摸清的心理狀態,相信熱門度一定很高。

  這些樓層得經過認證才可使用,為了拿到建築許可 證,故事主角安迪與泰瑞搭乘「時光機」,陰錯陽差飛越 好幾個以六、五數字組合成的時空,像是六億五千萬年前 的史前時代、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時代、公元前六萬 五千年前的石器時代、金字塔時期、公元前六十五年的羅 馬,甚至未來世界,讀者得在不同的時空中,跟著作者跳 躍式的思考,才能合理化這些荒誕不羈的現象,解讀作者 如何成功解救演化論下的史前生物。

  故事裡還有更多的想像力與創意點子,例如螞蟻會團 結一致變成各種點狀立體圖,變成大腳、鏟子、大紙巾, 發揮合作精神處罰作者;安迪與泰瑞異想天開教石器時代 的穴居人畫畫,甚至還想教複合媒材、裝置藝術與表演藝 術;泡泡紙吸引了古埃及人,他們全都在擠弄泡泡,感覺 像是現代人在解悶療癒;金字塔竟也需要建築許可證 ⋯⋯

  另外,作者還趁機獻殷情,融入拯救偶像赫伯特.喬治. 威爾斯的情節。

  其中特別引發深思的是關於未來世界的篇幅,安全無 慮的未來世界讓人免於危險,

  一開始也許感覺無憂無慮,一旦習慣後,便開始厭 倦這樣過度保護的生活,作者說:「一點危險也沒有的未來好無聊」,他可不容許這種被控制的未來(中央安全總部控制了一切),於是提議「我們去破壞中央安全總部 吧!」想要有痛覺的生活。細細思考,我們要安全無感的 生活?或是有痛覺、有刺激的生活經驗呢?

  也許因為這樣,故事最後連檢查員都受不了嚴謹的生 活,辭去檢查員工作,變成特技演員,從墨守成規到無限可 能的表演,他說要感謝安迪與泰瑞讓他的人生變得更美好。 這本書有許多創意發想可逗笑讀者,跟著幽默的作者 走,你絕對能從中開懷大笑,或許也可以從中啟發你的創造力。

 

《瘋狂樹屋65層:驚奇時空歷險記》

作者: 安迪‧格里菲斯  Andy Griffiths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樹屋迷 人的構造上,專門的「慶生室」(每天都可以慶生,一天可 以無限多次)、「複製機器室」可以無窮複製自己、「眼球 爆炸室」一進去就能享受眼球爆炸的快感,(當然,還有許 多的大眼球和小眼球可以替換)、刺耳的氣球樂隊、有著65 層巢室的蟻巢、流沙坑、隱形樓層⋯⋯ 一切有趣的、小男 生最愛的、噁爛的、天馬行空的、好奇的、一輩子想嘗試一 次的⋯⋯ 都在裡面,叫人怎麼不心動?

 文/ 林怡辰(彰化土庫國小教師)    

  

 長期推動閱讀以來,關於童書如何選擇,有一個我常用方法,有效且精準、直觀且正中紅心:「直接問孩子!」 於是,收到「瘋狂樹屋」系列,詢問高年級的孩子,競 爭激烈得出勝利者後,隔天我問:「如何?」「超好看的!老 師,我回去馬上就看完了,我覺得好有趣,裡面竟然還有鯊 魚吃了內褲還要動手術!哈哈!」、「對啊!還有『眼球爆炸 的房間』,好誇張, 但是好好看喔!」說完,旁邊一群孩子急著圍了過來:「接下來換我了吧!」

  這就是孩子和我的答案:令孩子能「拜託讓他們閱 讀」。充滿想像力、創意、童趣、圖文連結的《瘋狂樹屋 六十五層》就有這樣的魔力。

  從《瘋狂樹屋13層:安迪的祕密實驗室》、《瘋狂樹屋 26層:海盜船與死亡迷宮》、《瘋狂樹屋39層:月球上的屎 比頭教授》、《瘋狂樹屋52層:潛入蔬菜王國大冒險》,原 本還替作者煩惱,已經有這些精彩的瘋狂幻想、創意揮灑, 接下來還有什麼梗呢?沒想到《瘋狂樹屋65層:驚奇時空歷險記》竟然又帶來嶄新感受,令人捉摸不定的驚喜,每翻一 頁無法預測的狂喜,連大人也愛。

  每次加蓋十三層的樹屋,是安迪和泰瑞這兩個小男孩的 祕密園地。而擁有和動物溝通能力的小女生吉兒總是替他們 解決棘手的問題。角色各有特色,卻又相輔相成。在樹屋迷 人的構造上,專門的「慶生室」(每天都可以慶生,一天可 以無限多次)、「複製機器室」可以無窮複製自己、「眼球 爆炸室」一進去就能享受眼球爆炸的快感,(當然,還有許 多的大眼球和小眼球可以替換)、刺耳的氣球樂隊、有著65 層巢室的蟻巢、流沙坑、隱形樓層⋯⋯ 一切有趣的、小男 生最愛的、噁爛的、天馬行空的、好奇的、一輩子想嘗試一 次的⋯⋯ 都在裡面,叫人怎麼不心動?

  而故事主軸則是迷糊的泰瑞忘記申請樹屋的「建築許 可證」,只好一起搭乘時光機。沒想到按錯時間,於是從史 前綠藻、恐龍時期、石器時代教原始人壁畫、埃及遇見木乃 伊、古羅馬競技場、甚至到達未來、未來的未來,再回到現 在。《瘋狂樹屋65層》就是這樣,在有趣刺激之餘,又有著 精采和內涵。吸睛之後,無違和的創意放入了許多訊息,不 知不覺中,也學習到了那個時代的背景、服裝、特色。安迪 與泰瑞帶著任務,一邊穿越一邊惡搞,卻又天衣無縫。儘管 孩子第一次接觸,也讀得津津有味。

  而圖文的編排方式,有漫畫版的格狀、跨版的充實、 細緻的、像藏寶圖的、留白的⋯⋯ 讓人驚喜連連,接招不 暇,快速瀏覽過總又愛回頭尋寶,看看自己圖片中遺漏了 什麼有趣的點,一看再看,會心一笑。讓不管是圖文閱讀 的中年級、見怪不怪的高年級,都可以擁有嶄新的視野和 閱讀的樂趣。

  回想推動閱讀十幾年以來,演講過數百場演講,每次問 與答時間,師長們主要的問題都是:「孩子沒有閱讀興趣怎 麼辦?」

  每次聽到這個問題,我都覺得,其實沒有不喜歡閱讀 的孩子。想想,是不是我們把閱讀定義得太狹隘了?一定要 字數多、名著才是閱讀?一定是老師核可的閱讀讀物才是閱 讀?生命有許多不同面貌,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天賦,但如 果我們沒有足夠種類的書讓讓孩子探索,怎麼了解自己的 天賦?只要孩子對某項主題有興趣,應該就有相對應的主 題書單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他滿足探索:「喔!是這樣 啊!」、「嗯!這樣對嗎?」、「有沒有別的可能呢?」

  拋下「一定要怎樣的包袱」和孩子一起進入樹屋哈哈大笑,再建 造自己獨一無二的瘋狂樹屋,瘋狂快樂的天馬行空一下吧!

 

 

《瘋狂樹屋65層:驚奇時空歷險記》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顏銘新 (小茉莉親子共讀)

 

一九四五年,人類史上歷時最久、規模最大、傷亡最慘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二戰令許多家庭生活困頓,甚或顛沛流離,然而有些人雖然歷經苦難且物質匱乏,但心靈卻能平和豐足,創造出想像的桃花源,撫平身心受創的
人們。一九四〇年代奧德利牧師「湯瑪士小火車」系列故事的原作《三個火車頭》、懷特的《一家之鼠》、克勞斯的《胡蘿蔔種子》、林格倫的《長襪皮皮》和朵貝.楊笙的《姆米與大洪水》相繼出版。英國兒童文學學者彼得.杭特說,二戰激起了奇幻文學的多元開展。

戰爭中的人們「最好的希望,往往得到最壞的結果。」米妮在《姆米谷的小寓言》中這樣的說過。

 


《姆米與大洪水》的故事從起心動念到付梓出書剛好是二戰的爆發和終止,戰爭,堪稱是姆米的共同作者之一。二戰之前,朵貝.楊笙所在的芬蘭早被戰火蹂躪多年。一九一四年她出生於赫爾辛基,當年的芬蘭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俄羅斯帝國的屬國,一九一八年發生獨立戰爭,一九三九年又有冬季戰爭。她十五歲開始幫芬蘭的瑞典文雜誌〈Garm〉繪製插畫和封面。早在姆米的故事獨立成冊之前,自一九四〇年代初,她便經常在繪製〈Garm〉封面時,將姆米的形象畫在簽名旁邊作為畫家落款的一部分,或者是在雜誌中的一些反希特勒漫畫裡也添上一些姆米的塗鴉以添趣味。


《姆米與大洪水》戰後在北方冰冷的一隅悄悄上市,隔年只賣出了兩百一十九本,但朵貝.楊笙秉持著對自然萬物的真情,順應四時變化,摹寫人類相憐互愛的心性。而歷經二十五年創作的姆米故事,如今已成為全世界共通的童話,《黑暗元素三部曲》作者菲利普.普曼說朵貝.楊笙是個天才,應該頒給她一座諾貝爾獎。姆米在二戰後受難最劇的日本尤其受到歡迎。對於朵貝.楊笙和許多受過戰亂所苦的人們,或是剛剛才開始要接受歷練的稚嫩人生來說,姆米的許多冒險經歷給我們帶來遭受磨難時所需要的樂趣和勇氣。


「如果不勇敢過去,怎麼找得到陽光呢?」姆米托魯在《姆米與大洪水》中穿越黑沼澤時,是這樣告訴小不點史尼夫的。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筱茵(資深童書翻譯評論者)

 

安徒生大獎得主朵貝‧ 楊笙以她居住了三十年的芬蘭峽灣作為姆米谷的原型,編織了一系列有淚水也有歡笑的姆米谷故事。朵貝‧ 楊笙一共為姆米谷寫了九本書,從一九四五年《姆米與大洪水》出版,其後在二十六年間陸陸續續推出姆米與他性格鮮明的家人,還有姆米谷居民扣人心弦的生活記事。四季的更迭變動、自然界震撼的力量與各式各樣角色殊異的特質及互動在書中隨手可見,姆米谷令人回味再三的奇妙故事也被翻譯為三十四種語言,在全世界流傳。

 


姆米系列故事是一套內涵非常豐厚的作品。讀者可以由各個不同角度解讀故事情節與角色的特質,也會依隨自身年歲的積累,理解作品中精靈般跳動的智慧,以及與生命境況相呼應的情懷。芬蘭冬日漫長,氣候嚴寒,夏日美麗卻短暫。我們在故事裡不時看見姆米托魯和他的好朋友史尼夫穿梭在大自然間,忙進忙出,一下子爬到山頂眺望,一下子躍入海中游泳,他們在戶外歷險中成長,倚賴彼此的優點解決眼前形形色色的困難。故事對大自然的力量與景致多所著墨,讀者在閱讀時,簡直像親自踏進姆米谷,領略自然帶來的美好生活與挑戰。


朵貝‧ 楊笙承繼父母波希米亞式的藝術家觀點,在她的作品中真誠的展露對他者的理解與包容。一九一四年出生於芬蘭的赫爾辛基,她的父親是雕刻家,母親是商業設計插畫家。早慧的她,才十四歲,作品就刊登在雜誌的兒童欄位,十五歲開始為雜誌繪製插圖。姆米的前身是朵貝‧ 楊笙繪製在反戰諷刺漫畫上、外形近似河馬的角色。日後的一系列書冊,則是她在二次世界大戰越演越烈時,為尋求內心安慰發展出來的幻想故事。


一九四六年出版的《姆米谷彗星來襲》儘管是姆米系列第二部作品,卻是第一部受到讀者認可的姆米故事。故事中直奔姆米谷的巨大彗星,很明顯的會讓讀者聯想到二次大戰期間頻仍出現的空襲轟炸。故事才開始不久,姆米托魯和好友就發現巨大的彗星即將衝向地球。他倆在外出到返家的過程中遭遇許多危險,故事也循序對讀者引介了司那夫金、司諾克和司諾克小姐,還有亨姆廉等重要角色。讀者在閱讀故事時,很可能會因為灼熱的彗星逼近地球,毀滅許多自然生態而焦急不已;當我們看到海水因為大地過熱而乾枯,所有姆米谷的居民攜家帶眷,打包所有家當逃離自己的居所時,腦中真的會出現,有朝一日地球資源枯竭、世界瀕臨毀滅的擔憂。


我個人最喜歡反覆體會故事中各個角色迥然相異的觀點與性格。姆米托魯充滿好奇心也勇於面對困難,而且好心腸又樂於助人。在故事中,眼見彗星很快就要撞擊地球,姆米托魯還是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衝出大家藏身的洞穴,去解救來不及趕到山洞的絲絨猴。他的好友司那夫金和史尼夫個性大異其趣:前者是喜愛獨處的哲學旅人,後者生性衝動卻是忠實的好朋友。貫穿系列故事的另一個重要角色,是姆米托魯的媽媽。姆米媽媽是依朵貝‧ 楊笙自己母親的性格幻化的角色。在故事中,姆米媽媽每天溫厚務實的為家中大小準備三餐,對孩子們接納付出,無論遇到任何棘手狀況都會靜靜為大家解決困難。姆米媽媽總是繫著圍裙,帶著端莊的黑色手提包,隨時隨地準備
為大家打包食物和任何需要的東西。她對孩子和所有朋友包容寬厚,給他們每個人很大的探索空間。就連面臨姆米托魯要和好友史尼夫出外探詢彗星的走勢這樣未可知的狀況時,姆米媽媽依舊溫和沉靜的幫孩子打包滿滿的背包(她在背包裡塞進羊毛襪、三明治、雨傘和平底鍋!)同時,姆米家也因為接納所有朋友,家裡的人口越住越多,最後兩層樓的住家住得滿滿的,每位朋友都在這裡以各自的方式安心生活。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幸佳慧

我第一次讀姆米谷時,還是個青少年,那時的我被姆米谷裡所有異於人類世界的邏輯與現象給深深迷惑:姆米媽媽那個無所不有的皮包、那頂把蛋殼變雲朵的帽子、各種奇妙角色與所有「活的」自然現象,讓我總歸出「我好想活在姆米谷」的純真想像。爾後,在我幾次重新閱讀的經驗裡,我在這種烏托邦的嚮往之外才又慢慢的看見其他的景象。

 

戰爭的催生與投射
楊笙出生於藝術家庭,自然的,她日後也踏上藝術之路。只是,當時芬蘭的社會仍強烈要求女性安於家庭「煮」婦的角色,楊笙知道自己即便做一名繪畫教師,重複冗長又無創意的教學生活都會使她窒息,因此她出社會後一直希望證明自己能以創作維生。

她先是幫雜誌做插畫,但當時本是中立國的芬蘭卻捲入二次世界大戰,先是蘇聯入侵,後有德國納粹侵擾。芬蘭不得已只好和納粹合作抵禦蘇聯。戰爭讓無數的家庭破碎,楊笙一家人都活在恐懼中,她也因此在雜誌上畫了一系列諷刺畫以表達她對戰爭、納粹與蘇聯的厭惡。


她在寫給好友的信中說出她的絕望:「這根本就是男人的戰爭,如果我結婚,要不是個很糟的畫家就是個很糟的妻子,我根本也不想要有小孩,那只會讓他們死於未來的戰爭之中。」

楊笙在這種女性壓抑與親友分離的折磨中,逐漸凝聚了女權主義意識。她在知道自己將與傳統家庭絕緣後,便從創作中醞釀了有個完美家庭的姆米谷。在姆米谷裡,她建立自己的理想國,也宣洩現實生活裡的不安,「姆米全集」前幾本書裡的洪水與彗星來襲,就出現戰時難民與家人失散的影子,彗星更是炸彈的具體隱喻,這些都傳達了戰爭對於人類的威脅。


姆米谷的萬物包容
楊笙處理女權意識的方式,是先將當時社會對女性貶抑的話語直接攤在故事對話裡,好讓讀者直接感受那些對女性打壓的不當之處。在裡層,她則安插一些角色與橋段來平反這些刻板印象,像是直率又獨立的米妮與智勇雙全的杜滴滴,即使完美的姆米媽媽在面對姆米爸爸表現出過分的族長威權時,也會擺出剛柔並進的女權姿態。

姆米谷裡的角色看起來代表了幾個原型,但事實上他們也跟我們有著互補關係,例如我們或許會期望自己能有姆米媽媽善體人意又處事圓融的典範,但實際上我們更像是有點任性的姆米托魯,想法跟作法時常不斷的自我衝突或辯證,但也在每次衝突或錯誤中逐漸成熟。

又如我們不喜歡沒有幽默感又老是自以為是的亨姆廉,卻也發現自己少了他的擇善固執。我們或許討厭米妮毫不留情的回應,卻又羨慕她無所畏懼的犀利直言。我們嚮往成為毫無牽掛、處處為家的哲人司那夫金,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身上有著膽怯而依賴姆米媽媽的史尼夫影子。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文華(兒童文學作家

擔心自己沒空盡到教養責任?憂慮孩子被長期忽略有所不足?沒問題忙到沒時間照顧孩子的父母有福了不管您是國王、董事長、內閣大臣或瘋狂的科學家,只要您夠忙,忙到沒時間看孩子一眼例如:您弄不清孩子今年幾歲。記不得他們週一該去哪家才藝班?甚至,從沒去過孩子的教室(更別提認識他們的老師)。

別自責,別懊惱,一所專為您這種需求的學校成立了!

 

 

卓越萊可小學裡除了有神奇的課程(在掃天風呼呼吹時出發去迷路)古怪的學校地點(上課與住宿都在一座燈塔裡)嚴格認真的校長兼老師,以及兩條集管家、保姆與助教身的柯基犬外,最最最讓家長窩心的是如果您真的忙到連親自或委託書送孩子上學的時間都沒有,您只要把孩子裝進紙箱,貼上易膠帶,打包寄來即可甚至忘了把孩子裝進箱子裡,他們都有辦法處理。

荒謬?古怪?無厘頭?沒錯,作者採用如此誇張的寫法,寫出現代人忙碌工作下孩童的處境。

在工業革命之前,兒童的概念還是很模糊的。那時並沒有特別為一般兒童設立的學校,多數的孩子長到有工作能力後就被當做成人看待,早早的去農田裡幫忙幹活,為家庭支出盡一份心力,然後早早的結婚生子養育下一代。而還無法工作的孩子,基本上只被視為負擔格林童話的糖果屋〉故事中,為什麼父母能夠輕易就丟掉孩子,就是源自這段歷史。

而在工業革命後,人力從工廠、農田大量釋放出來,人們發現身邊的兒童。社會上才開始出現為孩子打造的課程學校,兒童的權利也漸漸受到重視他們不再是小大人,有自己的需求,家長要花更多心力陪伴孩子,為他們講故事,替他們安排休閒活動……

麼,現在的社會呢?現在我們一方面注意到要關注孩子,一方面卻又要努力賺錢維持家庭所需一方面知道必須培養親子關係一方面卻被現實壓力壓喘不過氣來。房價高,物價高,單薪不足以應付所有開銷,只好雙薪,家長就只能自我安慰的將孩子送進安親班。當學校放了學,來迎接孩子的通常是安親班的小巴士,孩子結束白天的學校課程接著上安親班的夜校,非得等到華燈初上,一身疲憊的父母才有空來同樣疲憊的孩子回家。

那麼,如果有這麼一所學校出現,包辦繁忙父母的一切教養重責大任,大概很多父母就會樂於養兒育女,努力貢獻經濟生產,同時又能心安理得當個優雅的家長

《萊可校長的女學生》當然很適合小朋友來閱讀不只情節魔幻歷險安全課程奇特純手工的插畫也帶有溫度書裡的角色個性鮮明:認真的校長,隨時記錄孩子發生的一舉一動;盡責神奇的柯基犬助手,是這所學校最堅定的磐石而那幾位面貌獨特的學生呢?她們來自忙碌父母的家庭,塑造出各自不同的面對忙碌毛病:衛生習慣不佳、無法與人友善相處……,幸好,她們在這所學校裡,跟著光,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就像萊可校長所說的:「卓越萊可小學的學生,是沒有極限的。」

這本書也很適合家長——尤其是忙於工作的您,把它放在案頭,擺在車後座,時時提醒自己再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陪隌孩子再忙,我們也永遠不會把孩子打包寄到學校去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寧靜的冒險:朵貝.楊笙的書畫天地

文/杜明城(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人物的刻畫是姆米系列故事能歷久彌新的主因,書中的幾位要角各個都成為個性鮮明的人物類型,有沉著能幹、一貫樂觀的姆米媽媽,熱愛冒險、喜歡思考、好為人師的姆米爸爸,有點造作、愛好珠寶、膚色隨情緒變化的司諾克小姐,隨時躺在吊床懶得動彈的哲學家麝香鼠,喜歡吹口琴、旅行和釣魚的司那夫金,長得像袋鼠的膽小鬼史尼夫,常製造小亂子的米妮,長得像白蘆筍的溜溜,總是不開心的米沙,像山精一般會降禍的莫蘭,有蒐集癖的亨姆廉,還有喜歡貝殼石頭、膽大心細的主角姆米托魯......他們好像親善使節團,熱鬧呼呼的引領我們到千湖的國度。

cover 1.jpg

----------

即使在英語世界,相較於其他的童話大家,朵貝.楊笙是相對容易受到忽略的。不但概論性的兒童文學書籍對於「姆米系列」叢書鮮少著墨,就連學術性的專論也都只有偶爾帶上一筆。這與此叢書的重要地位形成一個不小的落差,相較於由此衍生的影象商品及其他文化商品的盛行,頗令人費解,台灣的讀者對作品的陌生也就更不足為奇了。作者是芬蘭人,用瑞典文創作,也因此偏離了以英文、法文、德文為主的童話主流傳統,較不易被納入西方兒童文學固有的分類系統,或許可以解釋這個偏差現象。殊不知唯其如此,方更能彰顯「姆米系列」的獨特趣味與民族風采。和西貝流士的《芬蘭頌》一樣,楊笙藉著簡樸的文字、清新的素描,讓我們藉著故事和圖象,默寓了這個民族不凡的心靈。


楊笙一九一四年出生於赫爾辛基,父母都是藝術家,她想必是承襲了雙親的才華,十五歲以後進入藝術學校,先後就讀於德國、義大利、法國和倫敦。第一部作品《姆米與大洪水》發表於一九四五年,隔年出版姆米系列首部小說《姆米谷彗星來襲》。她也出版一般成人小說,《太陽城》(Sun City) 是其中最知名的一部。她同時也是插畫家,除了為自己的故事繪圖,插畫作品還包括《愛麗絲夢遊記》。楊笙終生未嫁,二○○一年辭世時已是全芬蘭最知名的作家,她的名望當然主要建立在共九卷的「姆米系列」。


一流的作家經常為我們開創形形色色的天地,閱讀楊笙的作品會讓我聯想到托爾金的《哈比人》與《魔戒》,或者是勒瑰恩的「地海巫師系列」。這是三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托爾金的創作在為盎格魯撒克遜民族開創自己的史詩,主要的情節是權力與戰爭,角色充斥著英雄、精靈、神獸、魔怪。「地海巫師系列」故事的場景坐落在蒼茫的海域,以魔法作為隱喻,主題是生命意義的探討。兩者的格局都是大論述,故事精采,但讀來一點也不輕鬆。「姆米系列」的場景則是位於山谷,儘管風雨雷電無一不缺,但精神面貌卻是幽靜的,自然界的威脅無非是寧靜的襯托。所以,楊笙的世界其實更貼近米恩的「小熊維尼系列」,天地不是那麼遼闊,溫溫厚厚的宛如夢境般醉
人。然而,姆米谷的寧靜並非恆態,每則故事都蘊含著冒險。友情是「小熊維尼系列」的核心價值,在「姆米系列」則是以母親為砥柱的家庭。米恩的故事像童話,而楊笙的故事則介於童話與小說之間。故事中每個篇章的開頭來個故事摘要,類似十九世紀英國小說家的風格。我們很難將姆米故事歸為滑稽文學,因為它所隱含的現實意義超過純粹的閱讀娛樂。讀者可以偏愛任何作家創造的宇宙類型,但每個天地都各有所長,兒童文學論述少了「姆米系列」是重大的遺漏,而讀者錯過了這部著作則是不可言喻的損失。


楊笙的故事由自己插畫,兩者相互輝映,如同薛柏德擔任插圖的「小熊維尼系列」一樣,已經成為無法切割的整體。主角姆米家族的造型,被解讀為兩足的河馬,也有人視之為北歐地區的雪怪。這種介於人、獸、精靈之間的造物,也許是芬蘭民族特有的想像。楊笙畫筆下的大自然,不管是鳥類植物、山川溪谷、結冰的湖泊、白雪覆蓋的森林、雷雨閃電,寥寥數筆就令人聯想芬蘭群島的地理與氣候景觀。所以,楊笙的故事似乎介於虛實之間,不但有山川的速寫,也隱約感受得到歷史的投射。所以,姆米故事並不是純粹的想像文學。譬如,《姆米谷彗星來襲》反映了二次大戰期間,芬蘭遭俄國入侵,繼而被德國占領,故事中的蝗蟲過境、怪風肆虐,乃至彗星降臨,都反映了芬蘭人民的心境。然而楊笙的樂觀筆調堅信災難必會止歇,姆米谷即是避風港,而冒險仍將持續。作者表達了少數文化藉由家庭而獲得保存,進而獲得國族認同。

 

人物的刻畫是姆米系列故事能歷久彌新的主因,書中的幾位要角各個都成為個性鮮明的人物類型,有沉著能幹、一貫樂觀的姆米媽媽,熱愛冒險、喜歡思考、好為人師的姆米爸爸,有點造作、愛好珠寶、膚色隨情緒變化的司諾克小姐,隨時躺在吊床懶得動彈的哲學家麝香鼠,喜歡吹口琴、旅行和釣魚的司那夫金,長得像袋鼠的膽小鬼史尼夫,常製造小亂子的米妮,長得像白蘆筍的溜溜,總是不開心的米沙,像山精一般會降禍的莫蘭,有蒐集癖的亨姆廉,還有喜歡貝殼石頭、膽大心細的主角姆米托魯。一般童話並不強調人物性格,這也造成姆米故事文學類型的模糊。童書的角色不多,但各個都呼之欲出,只有一流的小說才有的境界,楊笙已是不遑多讓。故事中種種人物的造型,幾乎已經成為芬蘭的當代文化象徵,每位角色似乎都能在我們的生活周遭找到對照人物。我們大都在閱讀姆米故事之前就先認識了這些圖象,他們好像親善使節團,熱鬧呼呼的引領我們到千湖的國度。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