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目前分類:麥田叢書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捏造的世界史 (S).jpg  捏造的世界史
 為什麼人們會受騙?

 即使謊言終有被識破的一天,人還是忍不住要撒謊!
 開膛手傑克的日記、希特勒副官的生死謎團、殺了甘迺迪的兇手...

 五起引發軒然大波的世紀偽造案,終於真相大白!

 

 

 

作者 / 奧菜秀次
出版日期 / 2011.02

人類打從手寫時代便開始捏造文字,歷經鋼板印刷、打字機,一直進化到電腦時代,即使形式變成電子 郵件、部落格、網路討論區,捏造資訊的行為始終以一種文化形式存在。
人為什麼會騙人?人又為什麼會受騙? 是騙人的太壞,還是受騙的人太笨?或是……有需求就有人供給,其實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美國現代史專家奧菜秀次運用龐大資料與特殊人脈,秉持挖掘真相的熱情與執著,針對世界史上著名的五起重大偽造案,介紹其資訊杜撰過程的機制與謊言背後的故事。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全球生物的性忠告(S).jpgDr. Tatiana 給全球生物的性忠告

比 Discovery 還要絕妙 
如果你正好在熱戀、或不巧失戀了  又或者另一半形同家具  甚至形單影隻不防讀一讀這本性的演化來解惑、解愁、解悶‧‧‧‧‧‧。

作者 / 奧莉薇亞‧賈德森 Olivia Judson
出版日期 / 2011.01


生命中再沒有比性更重要、更有趣,或更棘手的事了;即使對一隻小蟲子來說也一樣。
因此各種五花八門的性事求助信,從世界各地寄至Tatiana博士手中;她替每一個被性事困住、心鬼幢幢的生物,提供最具權威的解答。

Tatiana博士首先要翻案的是──男生好亂交,女生性貞潔。
這一翻案,男生千古沉冤得以昭雪,但卻讓多數女生跌破眼鏡,而全球兩性的反制與反反制戰爭規模,只有更加擴大了。

要不是為了性,自然界中許多美麗的現象都不會存在,世界將會是
花不開、鳥不語、公鹿不長角、心不會澎湃。所以──

兩性戰爭,確實存在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imerica" 紐約時報選入年度超夯新詞彙!

新聞節選自:12月23日蘋果日報【蔡筱雯╱綜合外電報導】

經濟不景氣、H1N1流行、美國總統歐巴馬就職,都是2009年大事,Wordnik.com線上辭典總編輯巴瑞特(Grant Barrett)日前在美國《紐約時報》撰文,介紹今年產生的潮流新詞彙。 

結合中國China和美國America的名詞,意指關係糾結的中國和美國,是對全球經濟舉足輕重的兩國。
--金融海嘯製造出不少新字彙。把中國(China)與美國(America)兩大經濟強國結合為Chimerica,
源自經濟史學家弗格森(Niall Ferguson)所著
《貨幣崛起》(The Ascent of Money)一書;

形容男比女更受到不景氣衝擊的「男性衰退」(mancession),結合男性(man)與不景氣(recession)。hecession有類似意義;green shoots指經濟復甦,企業財務好轉的萌芽跡象。

跟新流感有關的heinie,把H1N1當一個英文單字來發音;結合豬肉(pork)與啟示錄(Apocalypse)的「豬流感末日」(aporkalypse)代表對疫情的無謂恐慌。「開車像庫倫族」(drive like a Cullen),出自暢銷小說改編成賣座電影的《暮光之城》,意指開車動作像吸血鬼家族般驚天動地。

2009年潮流新詞彙

Chimerica結合中國China和美國America的名詞,意指關係糾結的中國和美國,是對全球經濟舉足輕重的兩國
.gaymarry:從同性戀結婚衍生為突破傳統的結合
.vook:有影片(video)內容的電子書
.warmist:相信地球正面臨暖化危機人士
.jeggings:源自jean leggings,牛仔布緊身褲

  更多年度潮流新辭彙,請點選這裡

  想瞭解更多關於"Chimerica"一詞,請看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書、英國泰晤士報近十年百大佳作之《貨幣崛起》!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貨幣崛起正封.jpg

貨幣崛起The Ascent of Money 

金融資本如何改變世界歷史及其未來之路

  

★ 雄踞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榜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泰晤士報》近十年百大佳作入選!

 

12月11日 隆重上市!

 

每個歷史故事背後都有一條金融線索

在全球信貸緊縮、金融行業出現危機的形勢下,「貨幣」已成為全球最熱門的詞語之一。貨幣究竟怎樣影響到我們今天的社會?

《貨幣崛起》一書以全新的角度描述貨幣的歷史,讓讀者知道金融演化進程背後發生的事情。 在書中,我們隨貨幣進行了一次穿越時間的旅行。從歐洲大陸流通的古羅馬銀幣,到成為第一批銀行家的意大利高利貸者;從五千年前流通的泥土「貨幣」,到今日銀行外匯顯示幕上閃爍的數字,在人類社會的進步過程中,金融常是背後的推手。羅斯希爾德家族為何能在滑鐵盧戰役中大賺一筆?文藝復興的深層推動力是什麼?中國和美國如何開始成為共同體?《貨幣崛起》告訴我們,每個歷史故事背後都有一條金融線索。透過弗格森的專業視角,許多為人熟知的歷史事件被賦予新的意義,清晰地成為金融史上的一座座里程碑,而金融的發展進程則構成一切歷史背後最為本質的故事背景。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美國 Chimerica

  在許多人眼中,金融史不過是「逝者如斯」的古代史,就跟帝制時期的中國史一樣。市場很健忘。今天,很多年輕一輩的交易員甚至沒經歷過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間的亞洲金融危機。二○○○年以後進入金融市場的人,渡過了悸動莫名的七年。全世界股市一片欣欣向榮,債券市場、大宗商品市場和衍生性商品市場也是如此。事實上,所有的資產類別莫不如此——想當然爾,分紅可觀時不管投資波爾多佳釀或豪華遊艇都有賺頭。但這繁榮的幾年,也是莫名其妙的幾年:在短期利率揚升、貿易失衡擴大、攸關經濟發展的石油輸出國政治風險升高之際,市場卻高飛。這看似矛盾的現象,關鍵在於中國。長江岸邊的重慶,地處中國內陸中心,距西方人最常光顧的沿海企業區有千哩之遙。但3,200萬重慶居民也跟香港或上海人一樣,趕上今天的經濟奇蹟。從某個層面來說,重慶快速的工業化和都市化進程,堪稱共產制度計畫經濟最後和最大的成就。30座橋樑、十條輕軌鐵路;無以計數的摩天大樓住宅,從氤氳煙嵐中一一冒了出來,宛如歌誦這中央集權、一黨專政國家權力的紀念碑。其實,重慶的成長也是開放民間企業的成果。吳亞軍展現中國新富的形象:她身為重慶地產開發公司大老闆,身價超過90億美元,是中國最富有的女人之一,跟一百年前在香港發跡的那些蘇格蘭人形成鮮明對比。再以尹明善來說,文革時期蹲過牢的他,中國經濟開放後在一九九○年代初期發現自己真正的才能,區區15年便建立起總值九億美元的事業;去年,他的力帆實業賣出150萬具摩托車引擎和摩托車,目前已外銷到歐美。現今的中國住著345,000多位百萬富豪,吳亞君和尹明善只是其中二位而已。

 

中國拋開的不只是帝國的過往而已。到目前為止,經濟成長最為快速的中國,也避過了不時吹垮其他新興市場的危機。由於人民幣已在一九九四年貶值,且經濟改革期間始終維持資本管制,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間並未出現通貨危機。中國想要吸引外資時,一貫堅持必須採直接投資方式,也就是說,中國不像許多新興市場,靠向西方銀行的借貸來發展本國產業,而是讓外國人在中國的經濟特區裡蓋工廠;一旦發生危機,想撤走龐大笨重的資產可不容易。很重要的一點是,中國龐大的投資來自中國人自己(和遍布海外的華僑)的儲蓄。經歷多年動盪後,中國家庭特別謹慎,加上不習慣西方信貸機構那一套做法,因此把逐年增加的所得存起來的比例高得出奇,這跟近年來幾乎不存半毛錢的美國人恰成明顯對比。中國企業儲蓄利潤的比例更高。儲蓄實在太多了,因此出現數百年來第一次資金流向不是由西向東,而是由東向西的現象。而且流量極為驚人。二○○七年,美國必須向世界各國借支8,000億美元,也就是每一個工作日借40幾億;相形之下,中國的經常帳盈餘高達2,620億,相當於美國赤字的四分之一強。這筆盈餘有極大比例借給美國。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銀行。

  

乍看之下,這似乎相當詭異。今天美國人的年均所得為34,000多美元,中國雖有少數像吳亞君和尹明善這樣的富豪,但一般人年均所得還不到2,000美元。那麼,中國人為什麼要借錢給富裕22倍的美國人呢?答案是,一直到最近,中國利用龐大人口的最好辦法就是輸出產品給揮霍無度的美國消費者。為確保這些出口商品便宜得讓人無法擋,中國必須在全球市場買進好幾十億的美元(這是亞洲通貨釘住美元制度的一環,有些評論家稱之為布列頓森林第二體系)力抗人民幣升值趨勢。二○○六年,中國持有的美金肯定已破一兆大關。(饒富意義的是,中國外匯存底增加的淨額,幾乎完全和美國財政部與其他政府機關的債券淨發行額相當。)另一方面,從美國的觀點來看,維繫近年好光景的最好辦法就是進口中國的廉價物品。何況,外包給中國生產製造,美國公司也可以坐收廉價勞力之利。更重要的是,賣出幾十億美元的債券給中國人民銀行,美國也可大幅降息。

  

歡迎光臨占地表面積十分之一、人口四分之一、經濟產值三分之一、最近八年全球經濟成長一半以上的雙重國家「中美國」(Chimerica),也就是中國加美國。一時間,兩者猶如天作之合。東方的中美國人存錢,西方的中美國人花錢;從中國進口的產品壓低美國通膨,中國儲蓄拉低美國利率,結果,借錢相當輕鬆,開公司很有賺頭。由於有中美國,全球實際利率(扣除通膨後的借貸成本)比過去15年的平均水準少了三分之一以上;由於有中美國,美國公司二○○六年的利潤成長了相同的比例,高於他們對GDP的平均貢獻。但其中有陷阱。中國愈是樂於借錢給美國,美國人借錢的意願就愈高。換句話說,中美國乃是二○○○年以降「金融行星」會見證到銀行放款、債券發行與新衍生性商品契約激增的根本原因。中美國是避險基金人口爆炸的根本原因,也是大型私募股權基金能到處借錢,靠財務槓桿來收購公司的根本緣由。此外,中美國或聯準會主席伯克南所稱的亞洲「儲蓄過剩」現象,也是二○○六年美國房貸市場資金如此充裕,沒有收入、工作或資產的人也可以全額貸款的根本原因。

  

前面說過,二○○七年的次貸危機其實不難預見,難的是預測美國自家新興市場上房貸違約案氾濫所引起的震盪,竟會造成西方金融制度大地震。次級房貸違約會毀了擔保債券憑證之類的資產型新投資工具,了解的人並不多;很少人看到,當這類虧損的幅度飆高,銀行同業間拆借會緊縮,對發行短期商業本票和公司債者所課的利息會跳升,致使各民營部門的借貸者都受到銀根緊縮的痛苦;很少人預見,這次信貸危機會造成一家英國銀行自一八六六年建行首次發生擠兌,最終落得收歸國營。話說二○○七年七月,問題還沒開始的時候,有位美國避險基金經理人以七賠一跟我打賭,說美國未來五年內不會出現衰退。他在六個月後承認:「我賭世界不會就此結束。我們輸了。」到二○○八年五月底,美國確實已露出衰退的端倪,但這是世界末日嗎?

  

美國衰退,中國著實不可能毫髮無傷(金磚四國就更別提了)。美國仍然是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占中國對外出口五分之一左右;另一方面,淨出口對中國經濟成長的重要性在最近幾年已大幅降低。何況,中國的外匯存底已足夠使北京居於強勢地位,能挹注資金給岌岌可危的美國銀行。避險基金興起只是後一九九八年全球金融重新定位的故事之一,更為重要的是「主權財富基金」(soverign wealth fund, SWF)的成長,也就是由擁有鉅額貿易盈餘的國家為管理其日漸累積的財富所成立的基金。到二○○七年底時,主權基金所管理的資金為2.6兆美元左右,比全球避險基金總額還多,跟政府退休基金和央行準備金相去不遠。根據摩根史坦利的預測,主權基金的資產可能在15年內達到27兆美元,略高於全球金融總資產的9%。中東和亞洲各國的主權基金已在二○○七年開始投資西方的金融公司,如巴克萊、貝爾斯登、花旗集團、美林、摩根史坦利、瑞士銀行集團,以及民間股權公司如黑石集團(Blackstone Group L.P.)和卡萊爾集團(Carlyle Group)。一時間,金融史中的終極投資者角色大逆轉,主權基金儼然組織了全球紓困西方金融的行動。對提倡被索羅斯貶為「市場基本教義」(market fundamentalism)的人而言,這是令人心痛的反常現象:最近一次危機中的最大贏家,居然是國有事業體。

  

至於這看來優雅且可成為典範的中美國方案,何以解決不了美國的危機,原因倒是不少。其中之一單純是中國初次進攻美國金融股的結果不很理想。 北京有理由擔心,對西方國家的銀行而言,目前還不算最惡劣的境況,尤其美國衰退對名義價值高達62兆美元未清的信用違約交換(CDS 有何衝擊尚難逆料。此外,中美國核心難掩的政治緊張也是個原因。美國國會憂心中國的不公平競爭和通貨操作已有好一段時間,現在隨著美國衰退日趨嚴重,非難的聲音也可能愈來愈大。然而,美國從二○○七年八月開始的寬鬆貨幣政策,例如將聯邦基金利率大幅調降到逼近於零、以各式「拍賣機構」與種種手段挹注銀行體系超過1,500億美元等,其實也等於美國版的通貨操作。在美國危機爆發的初期,美元對各大貿易夥伴的通貨已貶值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對人民幣貶值9%。由於這一發展正好碰上各市場同時出現的商品供需壓力,結果便形成食品、燃料和原物料價格大幅揚升的局面。商品價格揚升從而加強了中國的通膨壓力,促使中國實施物價管制和出口禁令,爭奪非洲和世界各地的天然資源,而這些作為在西方國家眼中,自然帶有令人不安的帝國色彩。而當美元復甦、大宗商品價格崩跌,上述趨勢在二○○八年末逆轉,並未導致二國間的摩擦。事實上,即便中國對美出口已大幅下滑,美國仍重申對「通貨操作」的譴責。也許,正如Chimerica這個名稱所暗示,「中美國」不過是頭三不像「卡密勒」(chimera):古代傳說中獅、羊、龍合於一身的怪獸。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短期資本管理不善 

  假設有這麼一顆行星,完全沒有主觀且有時流於非理性的人類,造成種種複雜的摩擦。行星上的居民全知全能,絕對理性,可以瞬間吸收所有的新資訊,並藉此將利潤最大化;他們未曾停止貿易,他們的市場不間斷、沒有摩擦、完全流動。這個行星上的金融市場走的是「漫步」(random walk)的路子,也就是說,每天的價格都跟前一天沒有太大關聯,但充分反映所有相關資訊。這顆行星的股市報酬率沿標準的鐘形曲線分布(參閱第三章),大多數的年份集中在平均數附近,且其中三分之二在平均數一個標準差的範圍內。在這樣的世界裡,「六個標準差」的停損拋售,就跟我們這個世界裡身高一呎半的侏儒一樣罕見;400萬個交易年才會出現一次。由當代最聰明的金融經濟學家設想出來的這顆行星,跟地球上最平淡無趣的地方之一──美國康乃迪克州格林威治村極為相像,倒也不全然出人意表。

 

  一九九三年,兩位數學天才懷著遠大構想來到格林威治村。史丹佛大學的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與高盛集團的布雷克(Fisher Black)密切合作,發展出革命性的選擇權定價理論。現在,他和第三位經濟學家──哈佛商學院的默頓(Robert Merton),希望能將所謂的「布雷克─斯科爾斯模型」變成生財器具。他們學院式的研究起點是行之有年的金融工具「選擇權契約」,其運作方式如下:假設某一檔股票今天的股價是100美元,但我相信未來的價格會更高,譬如說一年後值200美元,則大可買個未來以150美元買入的選擇權。若我是對的,我就賺到了;若是不對,沒關係,虧的只是購買選擇權的代價。問題在於如何決定價格。

  「量化分析師」(quant)──擁有博士學位的數學專才分析師,往往將布雷克—斯科爾斯的選擇權定價模型稱為黑盒子,至於黑盒子裡面到底是什麼,倒是值得我們好好瞧一瞧。問題我再說一遍,要在未來的特定日期購買特定股票,而這段期間內股價變動無法預測,這選擇權該如何定價。若能正確算出選擇權價格,而不是只靠猜測,那你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的「火箭科學家」(rocket scientist)。 布雷克和斯科爾斯推測,選擇權價值依下列五個變數而定:股票市價(S)、選擇權到期日(T)、選擇權執行價格(X)、整體經濟中的無風險獲利率(r),以及最重要的年度預期波動率,亦即從購買日至到期日之間的股價波動(σ,第18個希臘字母,發音為sigma)。布雷克和斯科爾斯以絕妙的數學才情將期權價格(C)歸納成下列公式:

 

    *此處的公式無法用WORD打出來,請注意*

  C=SN(D1)Xe -eT N[6D2)

  D1=------------------------------

 

  腦袋有點卡住了?搞不懂代數?老實說,我也搞不懂。但這正中量化分析師下懷。他們要靠這套理論賺錢,市場上就得全是些憑(很難得正確的)直覺行事,壓根兒不懂得怎麼定價選擇權的人。此外,他們還得有強大的運算能力,而這正是一九八○年代初期以來改變金融市場的力量。現在他們只需要一個懂市場的合夥人,就可以從教師會館一舉躍進交易所。布雷克已被癌症擊倒,當不了合夥人,默頓和斯科爾斯於是找上梅利威瑟(John Meriwether)。梅利威瑟在所羅門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 Inc.)當過債券套利部門主管,並在八○年代儲貸危機時發了第一筆財。他們在一九九四年成立一家叫「長期資本管理」(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的公司。

         

  這家公司堪稱是夢幻團隊:二位學界最搶手的量化分析師,搭配所羅門出身的超級巨星,再加上前聯準會副主席穆林斯(David Mullins)和另一位前哈佛教授羅森費爾德(Eric Rosenfeld),以及一票所羅門出身的交易員(哈格漢尼〔Victor Haghani〕、希里布朗德〔Larry Hilibrand〕和胡夫許米德〔Hans Hufschmid〕)。LTCM基金所吸引的投資者以大銀行為主,其中包括紐約投資銀行美林、瑞士民間銀行寶盛集團(Julius Baer Group),瑞士聯合銀行(UBS)也在稍後加入。最低投資額為1,000萬美元。LTCM股東的報酬是收取2%的資產和25%的利潤(目前大部分的避險基金收費是二和20,並不是二和25)投資者加入三年後才能退出。另一家華爾街公司貝爾斯登隨時待命執行LCTM的交易。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戰前後 

  一九一四年之前的30年間,簡直就是國際投資人的黃金時代。投資人與外國市場的通聯大幅改善:一九一一年時,從紐約打一通電報到倫敦只需30秒,價錢也只要一八六六年的0.5%。到一九○八年時,歐洲各國的央行幾乎全都採行金本位制,這表示各國都得設定黃金儲備量目標,要是碰到黃金外流的情況就得提高兌換率(或干預)。降低匯率大幅波動的風險,起碼可以讓投資人的生活過得簡單一點。此外,一八七○和一八八○年代的通貨緊縮從九○年代中期開始轉為溫和通膨,降低實質債務負擔,也使各國政府的財政處境得以改善。成長率提高也俾利稅收的增加。但長期利率仍然維持低檔。英國政府公債的收益雖在一八九七至一九一四年間成長超過一個百分點,卻是從有史以來最低點的2.25%往上攀升。新興市場儘管在一八七○和一八九○年代發生重大違約拖欠債務的事件,我們今天所謂的新興市場價差還是大幅縮小;除開目光短淺的希臘和尼加拉瓜所發行的證券,一九一三年在倫敦交易的主權國或殖民地債券,沒有哪一檔的利潤超過英國公債二個百分點以上,而且大多數都少了很多。這表示,一八八○年代買了外國債券組合的人,資本利得都很漂亮。

  其他強權國家公債(約占在倫敦上市的國外主權國債券一半)的收益和波動性也在一八八○年之後持續下滑,顯示政治風險溢價也在降低。一八八○年之前,奧地利、法國、德國和俄羅斯債券常因反映政治新聞而劇烈波動,但面對一九一四年之前十年間的種種外交警訊與活動,如摩洛哥和巴爾幹情勢,倫敦債券市場幾乎是文風不動。英國股市雖在一八九五至一九○○年的卡非(金礦)泡沬破滅後持續蕭條,報酬率的波動卻呈下滑趨勢。若干證據顯示,這些趨勢和流動性長期走升有關,而這有部分原因是黃金產量增加使然,更重要的則是金融創新,如聯合股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相應於準備金而擴大、儲蓄銀行成功吸引中產階級與下階層家庭的存款等。

  這些良性的經濟走勢助長樂觀心態。從帝俄的布洛奇(Ivan Bloch)到美國的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對很多商人而言,大戰是資本主義制度浩劫的道理不言而喻。布洛奇在一八九八年出版堂堂六卷的《未來的戰爭》(The War of the Future)中主張,由於提升武器毀滅性的技術日新月異,任何發動大規模戰爭的企圖都會造成「國家破產」的結局,基本上未來不會有戰爭。一九一○年,卡內基成立「國際和平基金會」(Endowment of International Peace)的同一年,英國左傾記者安傑爾(Norman Angell)出版《大幻想》(The Great Illusion),主張由於「立基於信貸的金融體系微妙地相互依存」,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列強之間絕對不可能發生大戰。一九一四年春天,一國際委員會針對一九一二至一九一三年間的巴爾幹戰爭暴行發布報告,委員會主席和其他成員雖知自己所面對的是所有族群之間的大戰,依舊在報告前言中指出,歐洲列強(可不像巴爾幹半島的小國)「所發現的明顯事實是,最富裕的國家損失最大,所以各國無不企望和平」。英籍委員布瑞爾斯福特(Henry Noel Brailsford)是「獨立工黨」(Independent Labour Party 死忠的支持者,也是嚴厲批判軍火產業的書《鋼鐵與黃金的戰爭》(The War of Steel and Gold)作者,他宣稱:除了巴爾幹半島和奧地利與俄羅斯周邊,歐洲的征服時代已經結束,各民族國家終於劃定疆界乃是政治上極為明確的事。依個人之見,六大強權間不會再有戰爭。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奧地利王儲費迪南(Franz Ferdinand)大公在波士尼亞首都塞拉耶佛遭蒲林西普(Gavrilo Principi)暗殺後,金融市場還不當一回事。巴爾幹危機可能升高,形成更大且對經濟更具威脅性的事件,金融媒體未曾就此表達嚴重關切,直到七月二十二日才幡然醒悟。然而,投資人驀然警覺歐洲可能發生全面戰爭時,世界經濟的流動性彷彿浴缸底部破了個大洞,陡然流失。第一個危機徵兆是,奧地利對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其中一項要求是塞爾維亞應讓奧地利官員入境,調查貝爾格勒當局共謀暗殺的證據)後,船運保險費上漲。審慎的投資人設法變現以求增加手頭的流動性,於是債券和股票價格開始下滑。歐洲投資人脫手俄羅斯證券的速度特別快,其次是美國人。跨國債權人急忙將資金轉回國內,結果造成匯率混亂;英鎊和法郎大漲,盧布和美元則應聲重挫。到了七月三十日,大部分的金融市場都籠罩在恐慌之中。倫敦交易所內第一波感受到壓力的公司,是一些極度倚靠借錢買股的所謂場內經紀商;賣單蜂湧而至,使得股票價值跌到不及負債,造成多家經紀商破產,其中最著名的是戴林堡(Derenberg & Co.)。此外,倫敦的商業票據經紀商也感受到壓力,因為欠他們不小金額的歐陸同業,這時不是無力就是不願匯款。而他們的困難接著便衝擊到收受票據的承兌銀行(菁英招商銀行),一旦國外不履行義務,第一個受影響就是這些銀行。承兌銀行一倒閉,票據經紀商跟著倒楣,連每天放出數百萬英鎊到短期貼現市場的聯合股分銀行也可能受波及。聯合股分銀行決定回收放款,加深了今天所稱的信貸危機。人人忙著出脫資產以增加流動性,造成股價下跌,從而傷及經紀商和質押股票來借錢的人。國內消費者開始擔心銀行出現危機,英格蘭銀行裡想把鈔票兌換為金幣的人大排長龍。倫敦做為國際信貸中心的地位形同懸置,助長危機從歐洲漫延到世界各地。

 

  一九一四年危機最明顯的特徵,或許是世界各大股市關閉最長達五個月之久:維也納股市首先(在七月二十七日)關閉,到了七月三十日,歐陸所有的交易所全關門,紐約和倫敦證交所不得不在次日跟著關門。巴爾幹危機的和解姍姍來遲,終於在十一月十八日順利達成,可是倫敦證交所一直到一九一五年一月四日才重新開張;該所自一七七三年成立以來,不曾發生過這種事情。紐約雖在十一月二十八日開始有限交易(只做債券兌現),一直到一九一五年四月一日才全面恢復交易。在這次危機中關門的不只股票交易市場,美國的商品市場和歐洲外匯市場大部分都暫停交易。舉例來說,倫敦皇家交易所就一直關閉到九月十七日。若不關閉市場,很可能出現類似一九二九年價格暴跌的情況,甚至更糟。一九一四年蒲林西普在金融上所引發的後果,遠大於日後由國家主導的恐怖活動。

 

  近乎普世採行的黃金本位制,一度被視為讓投資人安心的制度,然而在一九一四年的危機中,金本位制卻助長了流動性危機的惡化。有些央行(尤其是英格蘭銀行)確實在危機初始階段調高重貼現率,試圖防止外國抽回資金而造成黃金存量枯竭,但終究徒勞無功。危急時刻什麼是合宜的黃金儲備量,在戰前就有過熱烈討論;確切地說,如果金融界對日後的問題有過任何思考,這些討論幾乎是唯一的證據。但是,金本位制的約束力並不比今天亞洲和中東地區非正式地釘住美元的機制高出多少,戰爭危機發生時,由俄羅斯首開先河,許多國家索性凍結黃金與通貨的兌換。英美二國雖維持兌換,但也都認為必要時可以凍結。(英格蘭銀行獲准凍結一八四四年的《銀行法》,但該法只是規範銀行黃金儲備與鈔券發行之間的固定關係,並不等同於凍結以較低儲備量即可維持的硬幣兌換業務。)二國的情況都是,情勢危急促成緊急紙幣的發行:英國發行一英鎊和十先令的法定紙幣,美國則依一九○八年制定的《歐德里奇─夫瑞蘭法案》(Aldrich-Vreeland Act)授權,發行緊急通貨。以前的情形跟現在一樣,有關當局因應流動性危機的方法就是印鈔票。

 

  必要措施還不止這些。在倫敦,八月三日星期一銀行假日延長到八月六日星期四、到期的匯票宣告延後一個月支付、其他類型的到期支付(薪資、稅款、年金等除外)一律延期一個月的法令迅速通過。(後來,延期償付分別延長至十月十九日和十一月四日)。八月十三日,財相向英格蘭銀行保證,只要英銀在「不借助持有人資源的情況下」,貼現八月四日(宣戰日)之前所收入的票據可能招致的損失,財政部一概承受。這等於是政府出面搶救貼現銀行,大批票據於是湧入英銀折現,開啟了擴大準備貨幣量的大門。九月五日,政府援助擴及承兌銀行。各國的應變方法各有不同,但大同小異,且規模之大皆屬前所未見:暫時關閉市場、延後償債、政府發行應急貨幣、紓困情況最緊急的機構。總而言之,各國官方都準備採行比以前因應純粹金融危機更進一步的措施。正如先前的「世界大戰」(一百多年前對付革命勢力,以及之後拿破崙的法國)一樣,一九一四年的戰爭也被理解為特殊緊急狀態,可以合理化承平時期無法想像的措施,包括(某保守黨上議院議員所說的)「解除銀行家……所有的責任」。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帝國到中美國

  

(節選自《貨幣崛起》第六章)

(搶先讀5-2)

 

全球化與大決戰

 

  以前常有人說,新興市場是多事之地。投資遙遠的國家固然可能賺大錢,但若稍有差池,也可能成為直通經濟破產的快車道。我們在第二章談過,早在一八二○年代就發生過第一次拉美債務危機。另一次新興市場危機發生在阿根廷,差點使得霸菱銀行在一八九○年破產。105年後,派駐新加坡的期貨交易員李森(Nick Leeson)終於終結霸菱。一九八○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和九○年代的亞洲金融風暴,並不是史無前例的事件。金融史顯示,很多今天的新興市場都應該叫再興市場。 現在,最後的再興市場是中國。根據喜愛中國的投資家羅傑斯(Jim Rogers)觀察,在中國有賺不完的錢。外國投資人花大錢買中國證券,夢想著能從這個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賺回大把鈔票,這可不是第一遭。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上回他們可是輸得脫褲子。

 

  以前跟現在都一樣,海外投資的主要問題出在:倫敦或紐約的投資人很難知道,遠隔重洋的外國政府或海外經理人在幹什麼。而且,大多數非西方國家的法律制度直到最近都還很不可靠,會計規定也各不相同,一旦外國貿易夥伴決定賴帳,身在世界另一端的投資人可說是束手無策。在第一個全球化的年代,解決這問題的方法極為簡單有效:強制施行歐洲的規定。

 

  一八三二年,渣甸(William Jardin)和馬地臣(James Matheson)這兩位敗德的蘇格蘭人,在華南的口岸廣州設立貿易公司。 他們最有賺頭的生意之一,是從印度進口英國政府產製的鴉片。渣甸雖當過東印度公司的外科醫生,但他把鴉片帶進中國卻不是做醫療用途。由於鴉片成癮的社會成本極高,雍正皇帝早在一個世紀前的一七二九年就已明令禁煙。一八三九年三月十日,欽差大臣林則徐奉道光皇帝之命,前來廣州徹底根除鴉片交易。林則徐封鎖廣州各地鴉片貨棧,直至英商答應他的要求,交出二萬箱左右、價值約二百萬英鎊的鴉片。沒入的鴉片在拌入雜物使之不能吸食後投海。此外,中方更堅持往後在中國領土內的英國臣民應受中國法律管轄。渣甸可不吃這一套。中國人稱為「鐵頭老鼠」的他,危機發生時人在歐洲,聞訊後匆匆趕回倫敦對英政府展開遊說。經過三度會談,渣甸看來說動了外相巴麥尊子爵(Viscount Palmerston)必須展示力量,而「他們的戰船沒有威力」,保證戰力「充裕」的英軍可以輕易取勝。一八四○年二月二十日,巴麥尊下達命令;一八四○年六月,海軍完成整備。大清帝國即將感受到歷史上最成功的毒品國家大英帝國的威力。

 

  不出渣甸所料,中國當局難擋英國海軍的威力。廣州被圍,舟山島失守。歷經十個月的僵持之後,英軍拿下扼守珠江口(香港與廣州間河道)的要塞。根據一八四一年一月簽訂(但旋遭道光帝廢止)的《穿鼻草約》,香港成為英國領地。再經過一番一面倒的戰事後,次年簽署的《南京條約》除了確認割讓香港,還在廣州、廈門、福州、寧波和上海等五個所謂通商口岸開放鴉片貿易。而根據領事裁判權,英國臣民在通商口岸的活動完全豁免於中國法律之外。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over.jpg

《貨幣崛起》

The Ascent of Money

雄踞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榜!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

 ★《泰晤士報》近十年百大佳作之一!

 如果貨幣是這個時代的上帝,金融資本家就是這個年代的先知!

 

貨幣塑造世界歷史,並決定我們的未來。金融資本是人類歷史進步的力量,也是社會罪惡的根源,它清楚地映照人類的醜陋與墮落,但同時展示了人類的美麗與偉大。作者以歷史學家的角度,對現代金融資本主義的起源、爬升、崩陷,做鳥瞰式的梳理,讓我們得以理解過去,面對將來。本書是了解金融知識的最佳啟蒙書,對金融資本主義發展的清楚詮釋。身為金融文盲,我們淪為貧民的機會愈高,致富的可能性愈低,對於金融影響世界的力量與過程理解愈多,我們才可能穩定立足。

 

本書作者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 貫通歷史與財經兩大領域,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全球矚目的美國外交政策權威評論者。他不只爬梳過去,更預示未來:中國加美國將成為占全球經濟產值超過三分之一的經濟體(Chimerica),這個有著獅頭、羊身、龍尾的古代怪獸,動見觀瞻,企圖宏偉,而中國、美國都是台灣重要的貿易夥伴,兩國互動牽動台灣的經濟命脈,此一議題我們無可迴避,在群雄崛起的「後美國時代」,弗格森的見解值得深思。

 

《貨幣崛起》已由英國Channel 4 製作成影片,並於美國PBS同步播出。

麥田將於今年1211推出國際繁體中文版,

特結合影音與文字,分五次請您搶先試閱精采篇章 。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1734873-你的感覺我懂.jpg

《你的感覺,我懂---同理心的力量》

Arthur P.Ciaramicoli / Katherine Ketcham

2009.05.07出版

 

這本書,是亞瑟獻給弟弟的,也是獻給所有人的愛。

 

同理心,是了解、尊重、包容,和珍惜。

它能彌補人與人之間最深層的裂痕──

包括父母、夫妻、手足、摯友……甚至是逝去的人或陌生人。

  

 

《你的感覺,我懂!-同理心的力量》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LOG師父与少年.jpg

《師父与少年》

南直   

 2009.04.14出版

 

這一本書,安安靜靜地陪我們體會人生、尋求答案。

日本各大書店店長推薦私房書!

 

更深入貼近眾生的苦惱,為生命帶來勇氣的一本書」──天童荒太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巴黎女人正封小.jpg

為在巴黎,女人是傳奇、是風景、是香氣;

因為在巴黎,男人懂得欣賞成熟女人的智慧與美麗;

因為在巴黎,妳可以發光發熱,盡情勇敢地做自己!

些狂野、高尚、勇敢、敗德的巴黎女人,

她們的神韻、魅力、氣魄,

猶如一條條美麗絲線,跨越時空,

串起了這座城市的傲人歷史,織就了這個城市的精采故事。

 

巴黎,一場流動的饗宴,但真正造就這場盛宴的,是這些巴黎女人!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後美國世界:群雄崛起的經濟新秩序時代

作者:法理德‧札卡瑞亞

譯者:杜默

定價:350元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2008年最精采轟動全球的國際經濟新觀點!

亞馬遜網路書店非文學類排行榜暢銷書!

紐約時報非文學類排行榜暢銷書!

全球售出17國語文版權!

美國於2008年5月5日上市迄今,狂銷超過10萬冊以上!

後美國時代來臨,世界經濟新秩序重整,我們的立基點和機會在哪裡?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下流志向

作者:內田樹 

譯者:黃靜儀

定價:240元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台灣除了已面臨學力集體下降的事實之外,

2008年立法院三讀通過,

勞工強制退休年齡,由60歲延後為65歲,

其背後的隱憂之一,

是五年級、六年級前段班的人,根本無法如期在60歲退休,

台灣專業經理人,已經後繼無人,

企業正面臨「專業斷層」的問題!

與其質疑年輕人為什麼不求上進,

與其尋求該怎麼拯救孩子的解答,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