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帶讀者從圖畫理解物體的大小對比
文/徐麗婷(政大應用物理所兼任助理教授、科普閱讀推廣者)
不論在教室裡,還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聽見孩子們好奇地問:「細菌有多小?頭髮有多細?地球有多大?月亮有多遠?」你會如何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呢?這些問題是否也曾經深埋在你的兒時記憶中?
事實上,我們對這些名詞都很熟悉,但是對於它們的尺寸大小,概念卻很模糊。像是DNA、細菌、原子核、電子等等,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聽見的微小物質,但我們卻無法確切地描述它們有多小。我們知道細胞很小,但到底有多小?我們知道太陽很大,但到底有多大?在學習的過程中,當孩子遇到新的專有名詞,這些問題就會不斷地出現。這本書為這樣的疑問,提供了非常具體的描述和尺寸比例關係。例如,一個皮膚細胞的大小,相當於人體汗毛直徑的一半;一個直徑1公厘的的小點可以塞進7,000個人體的細胞核;人類細胞核中的一條DNA比汗毛還要細15,000倍。
我們在認識DNA和細胞核時,起初一定會對這些名詞感到非常陌生,因為我們沒辨法親眼看見這些微小物質,無法想像它們到底有多小?長得怎麼樣?這本書的文字,不僅讓我們更容易想像這些微小物質的尺寸,這本書精細寫實的繪圖,更能讓我們對這些物體的形態一目了然。陳振盼這位繪本作家,非常擅長以寫實的畫風來描繪大自然、動物與宇宙天體,像是呈現出達爾文在加拉巴哥群島上看到的生物群像的《Island》和珊瑚礁海洋生態的《Coral Reefs》。在閱讀本書時,也非常推薦與作者的另一本書《Your Place In The Universe》一起閱讀。《小身體大宇宙》寫的是微觀世界,《Your Place In The Universe》寫的則是巨觀世界,兩本一起讀,一定會對整個宇宙萬物的尺度大小變化大開眼界。
另外,「大小都是相對的」也是本書所要傳達的概念,宇宙萬物沒有絕對的大和小。例如,擁有80億人口的地球,聽起來很大,但是與太陽相比卻小得多,一個太陽可以塞進130萬個地球。作者把這樣的概念,除了放進文字裡,也巧妙地暗藏在圖畫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個跨頁的圖畫中,找到與上一頁和下一頁對應的物體,並且很容易從圖畫中理解這些物體的大小對比。舉例來說,書中對於人類、蜂鳥、蝴蝶、蜂的尺寸的逐頁比較,除了文字,我們還可以在圖畫中找到有別於文字敘述的圖像閱讀,這也是另一種閱讀這本書的有趣方式。
最後要提的一點是,這本科普繪本雖然出現了不少專有名詞,但讀者們千萬不要被這些專有名詞嚇得打退堂鼓。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要珍視自己的每一個好奇與疑問。當你能夠具體的了解到一個原子有多小、一個太陽系有多大,你才能真正體會宇宙萬物的設計有多麼巧妙,並且感受到學得新知的興奮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