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小野X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對談講座紀實(3)
從教孩子到寵孫子,阿公資歷已五年的小野,紀錄下與孫兒間充滿愛的互動。
《不管輸贏都愛你》的唯一一場公開活動,邀請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分享交換在孫兒、兒女的養成陪伴道路上,歷經的甜蜜和苦惱。
麥田出版特地留下本次活動的翔實紀錄,與讀者分享教養的心情。
不是學以致用,應該用以致學
葉丙成:
我一直認為老師或家長要有一個觀念,就是應該讓孩子有一個情境,不是學以致用,應該是用以致學。因為你用了,上戰場了,發現不足和不會,你需要這個的時候才會有「動機」去學。現在的孩子其實已經不像以前,以前好玩的事情沒有那麼多,讀書幾乎是我們的全部,老師說這個很重要,我們就乖乖去學。可是現在的孩子不一樣,他生命中好玩的東西太多了,讀書學習只是他生命中的一件事,你用逼的是逼不來的,現在全世界的老師最大的挑戰是,怎麼樣讓我們的孩子有動機去學習。所以我主張,讓孩子餓,當他餓到極點了,他好想玩遊戲的時候,你先給他網址去學做遊戲,他就比誰都還認真,一個多禮拜就學會做一個遊戲出來,這個我覺得是非常棒的一件事。
就像小野老師前面提到的,他陪伴孫子們的時候,不是買玩具給孫子,他是帶著孫子讓他們創作,關鍵在於創作的過程,設計的過程。孩子在過程中得到很多的能力,而不是我們買回去塞給他,很快就被當成狗屎,這個就是在過程中沒有得到任何東西。小野老師在陪孫子們創作的過程中,他不是在寵小孩而已,他陪孩子做這些事情其實是很棒的,關鍵還是在於大人願不願意花時間陪小孩。我覺得陪伴最重要,如果沒有陪伴,很難跟孩子一起經歷過這些。小野老師這本書很多地方都非常有參考價值。我這邊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自己跟我的小孩的互動經驗,我希望餓了以後再丟東西給他,讓他自己去學,這個過程多了之後,等到他長大,有自學能力了,面對他沒有遇過的事情,大概都不用太擔心他沒有能力處理了。
不過度保護
小野:
我想延續剛剛葉老師講的飢餓。在行銷學上有一個叫「飢餓行銷」,主要是讓大家都得不到,那大家就會瘋狂去買。飢餓其實分兩種,一個是搶玩具。我完全同意不要給小孩子太多玩具,因為他完全不會在乎。我有一個在美國的朋友,家裡很有錢,兩夫妻一個是牙科醫師一個是眼科醫師。有一天這個朋友寄了一張他女兒生日的照片給我,這麼有錢的家庭的女兒,多麼寶貝。我收到那張照片一看,那小女生大概三歲,坐在一堆堆起來像山一樣高的洋娃娃旁邊。我看見照片的第一件事想的是,完了,她從此對洋娃娃沒興趣了。因為我永遠記得小時候,我們家是買不起洋娃娃的家庭,我爸爸要送給我姊姊洋娃娃,他就跑去美軍駐紮地,把被丟到水溝的洋娃娃撿起來,洗乾淨,幫它做衣服,把藍色的眼睛畫成黑色的,我爸爸算是藝術家,他自己很喜歡動手做,改造洋娃娃變成東方娃娃對他來講非常簡單,把金色頭髮弄成黑色,眼珠畫成黑色,衣服破爛不堪重新做一件,我永遠記得他做了這個洋娃娃,然後送給我大姊。我大姊多麼珍惜,那是一個被丟在水溝裡的洋娃娃。所以剛葉老師談的飢餓,我覺得很有道理。
第二種飢餓是學習的飢餓。我為什麼寧願讓我四個孫子都送到生態幼兒園去,辨認植物、動物、玩耍,但是不教ㄅㄆㄇ跟ABC,就是覺得孩子不需要那麼早教,這也有點類似飢餓學習,一開始讓他們感到飢餓,之後的學習,他們會更主動。當他有一種動力要學習的時候,那時候開始教他,他可能更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