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完稿正面300.jpg

書名:蛙

作者:莫言

出版日期:2010年1月5日

問鼎諾貝爾文學獎聲最高的中國作家 

  中國當代小說家中,說故事的第一能手──莫言

 2008年,《生死疲勞》一書榮獲亞洲最高獎金榮譽的「紅樓夢獎」桂冠。

用一半的生命歷程交換,以血以淚以悲以喜寫盡我們輕如鴻毛的人生虛妄。

莫言2010年扛鼎之作,豈容錯過?

   「我遵循著您的教導:不著急,慢慢來,像青蛙穩坐蓮葉等待昆蟲那樣耐心;想好了下筆,像青蛙躍起捕蟲那樣迅疾。」

    「您說您的腦海裡已經有了一個騎著自行車在結了冰的大河上疾馳的女醫生形象,一個背著藥箱、撐著雨傘、挽著褲腳、與成群結隊的青蛙搏鬥著前進的女醫生的形象,一個手托嬰兒、滿袖血污、朗聲大笑的女醫生形象,一個口叼香菸、愁容滿面、衣衫不整的女醫生形象……您說這些形象時而合為一體,時而又各自分開,仿佛是一個人的一組雕像。」                            ——莫言 

    啃煤炭的童年--從泥土裡冒出的--是什麼苦味?老婆的性命枉葬自己敬愛的姑姑手中,該用怎樣複雜的心境才能正視才能說透?為要傳宗接代暗地尋得的代理孕母,竟是小學同學的女兒?一生勇闖逆境的女醫生,無以名狀恐懼去面對的竟是……

        《蛙》全五部主角蝌蚪(筆名,本名萬足)寫信給文友杉谷義人作為小說楔子,細訴杉谷義人遠道來故鄉作客後,鼓勵蝌蚪將名叫萬心的姑姑的傳奇一生寫成小說蝌蚪爾後決定以姑姑的人生故事為素材,創作成一齣話劇。

     話劇主要描述自縣城習醫返鄉的姑姑萬心,秉持俠女豪情,意志堅決與龐大的無知陋規對抗,充分展現雖為女醫師卻別具耿直性格與傲骨精神

同時伴隨蝌蚪周遭人物引發的事件一連串展開,縝密的情節舖陳,節奏明快、一氣呵成,非但極具戲劇張力,閱讀起來更令人血脈賁張,直呼痛快。蜉蝣般的蒼生,透過莫言沾滿同情的筆,多次寫活了文字裡的人物。

     而莫言巧妙安排小說中一名侵華的日本指揮官杉谷──竟是杉谷義人的父親,蝌蚪與杉谷義人二人的通信行為是否意在指涉對中日大時代歷史的某種形式上的對話與和解?關於中國人口的節育計畫,在寫給杉谷義人的書信中,蝌蚪隱約地為活在滔天巨浪歷史裡的同胞立場反覆省思可悲可憫之運筆,把眾生存活在歷史洪流下的渺小、無力與無奈命運,表露無遺

     蝌蚪最後完成的劇本隱含《蛙》的創作根本。如劇名的詮釋:「暫名青蛙的《蛙》,當然也可以改成娃娃的《娃》,當然還可以改成女媧的《媧》,女媧造人,蛙是多子的象徵,蛙是咱們高密東北鄉的圖騰,我們的泥塑、年畫裡,都有蛙崇拜的實例。」劇本臨終了時,蝌蚪借用了馬奎斯的《百年孤寂》裡的「馬康多」村莊,比擬故鄉就是一塊充滿光怪陸離及魔幻景象的土地而這也是屬於莫言獨特的中國式的魔幻寫實語言。

     《蛙》,是莫言以書信形式寫給日本文學巨擘大江健三郎的小說。莫言以生花妙筆,生動的說盡家鄉山東高密東北鄉--從飢餓六○年代走到二十一世紀的蛻變幻境高密地區的絕世風土人情以及有如野獸派畫風的人物描繪,結實的浸透出濃厚玄祕的地域色彩引人入勝。

    莫言信手拈來的書寫,彷如口述自己的前塵舊事般嫺熟而不慍不火,讓讀者感同身受到人生的各種真實面貌--生殖與死亡的強烈對照,過往與當下的迷惘交織,重複擊打著我們的生命,不斷提醒著我們--生命本是如此。

購書連結:

誠品網路書店

博客來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城邦讀書花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