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台灣作家最新消息--王文興

曾於台大教授英美現代小說的王文興教授,亦是台灣文學新潮流的開創者,他承襲了會說法文的父親以及祖父,以多樣性的方式呈現了與法國的緊密聯繫。


 

|新聞日期:2011/04/22|文:中央社|

文興教授不只是臺灣文學界的文學創作巨人,同時也是法國與臺灣文學交流的推手,他是法國來台參訪詩人的最佳對話人,也是臺灣在法國最佳的文學代言人。王老師行事低調,默默耕耘,雖然貢獻良多,卻從不張揚。所以為表揚他的貢獻,法國文化部決定授予法國藝術暨文學騎士勳章,由法國在台協會包美城主任代為頒贈,儀式定於4月22日星期五下午兩點,就在王老師任教多年的臺灣大學的第一會議室,行政大樓一樓舉行。

王文興於1946年隨父母遷移來台,青年時代即對文學相當執著,廣泛涉獵西方小説。鮮少人知道王老師的祖父與父親都曾在法國深造,加上大學時代認識法國文學翻譯重要人士黎烈文教授,更加深他對法國文學的興趣,深受法國作家卡夫卡思想哲學的影響。

王文興一直是文學界的先鋒。60年代與白先勇,歐陽子及陳若曦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 ,開啓現代文學主義的第一章,畢業後赴美深造,順利取得藝術碩士文憑,囘台受聘台大外文學院教授美國文學。1973年發表<<家變>>,在題材與風格上都引起當時臺灣文學界的爭議。第二部小説<<背海的人>>整整醖釀了24年,才於1997年完成上下兩冊的出版。文風更見細緻悠遠,筆觸因千錘百煉而更見精確。但更重要的是,兩部小説都運用了西洋文學技巧,不但呈現了中國文字的多義性,也創造出另類的敍事方式。不僅如此,王文興的文學創作涵蓋甚廣,舉凡詩,散文,手紀,劇本,短篇小説及翻譯等,都是他的創作範圍,在文字上是出了名的字字推敲,精雕細琢。寫實,象徵,隱喻等風格交叉互用相輔相成。

1999年法國出版業者發行<<家變>>法文版,法國讀者得以一窺王文興創作的殿堂。2004年法國接著出版<<背海的人>>部份篇章,再次饗宴法國讀者。從2005年開始,王文興一直以實際的行動支持台法文學交流。不論在臺灣還是在法國,與法國作家的文學對話經常激發出火花,不僅加深雙方的文化理解也促進了創作的再提昇。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作家身影--舞鶴

知名作家 朱天文撰文 @聯合報副刊

《餘生》,是一次集大成,寫當代泰雅族的霧社,日本殖民時期的「霧社事件」,事件在當代的餘生。此書獲得太多獎譽,舞鶴儲存了不少「信用額度」,就大肆揮霍到長篇《亂迷》,不用一個標點符號的詩小說。其實亂民,舞鶴已走離現代主義很遠了。


|刊載日期:2011/04/13|文:朱天文(知名作家)|

是行動的,也是有生產力的。端看他出淡水後,遠離台北,遠離文壇,去島上的魯凱部落、泰雅部落常居寫作,以至我們初讀到長篇《思索阿邦˙卡露斯》時大吃一驚,誰是舞鶴?驚豔的程度,不輸阿城八○後始知張愛玲。

《餘生》,是一次集大成,寫當代泰雅族的霧社,日本殖民時期的「霧社事件」,事件在當代的餘生。此書獲得太多獎譽,舞鶴儲存了不少「信用額度」,就大肆揮霍到長篇《亂迷》,不用一個標點符號的詩小說。其實亂民,舞鶴已走離現代主義很遠了。

現代主義極至精品的名單,前三位早已經有人列出來:納博可夫,喬伊思《尤里西斯》,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也早已在這現代小說的完美句點上往後瞻看,提出來小說的可能之夢,夢想名單前三位,兩位在南美洲,一位在義大利,他們是馬奎斯,波赫士,卡爾維諾。

我們站在大人的肩上,又可眺望到什麼?但也許得先問,這個我們是誰?那就再引述一段柏格的話收尾: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作家身影--舞鶴

知名作家 朱天文撰文 @聯合報副刊

舞鶴純粹。
只不過,純粹之人出現在眼前,大家倒不識。所以說,直信難有,如來難值。所以台灣文學,止於舞鶴。亦所以為什麼王德威說,二十一世紀台灣文學必須以舞鶴始。在這個意義上,舞鶴是我們的師兄。


|刊載日期:2011/04/12|文:朱天文(知名作家)|

小說作為文字煉金術,大陸有誰,我只能就教之。在台灣,此系譜第一位,王文興。再有七等生。七等生啟蒙了我輩許多文藝青年(譬如舞鶴)相信,這才是文學。然後,郭松棻。他們皆屬於白先勇現代主義世代,連左翼知識分子郭松棻的參加保釣運動,也應放在現代主義脈絡裡來理解。郭松棻鍛鑄文字之精純,比諸台灣現代詩的最高成就毫不遜色,甚且超過(評論家黃錦樹有專文談郭,且說郭的繁複精工,也可能是五四新文學以來的最高成就之一)。文學的純粹度,止於郭松棻。然則 2007年舞鶴出版《亂迷》第一卷,把這極限之極,又推進一隙隙。《亂迷》含金量之高,簡直在拒絕買家,舞鶴自己說,三百個讀者吧。

純粹到這樣,是要激怒人的,證實了王文興所言,「作者可能都是世界上最屬『橫征暴斂』的人,比情人還更『橫征暴斂』。」身為小說同業,我只有感謝。因為我不會這樣做,也沒有人會這樣做,唯舞鶴一人,把這種可能性做出了風景。世間有純粹一詞,只是,有純粹之物嗎?

我知道威士忌有,蘇格蘭純麥威士忌(singal malt wisky)。歐洲某些個性小酒吧,甚至供應單一純麥(singal singal malt),這種威士忌不但來自單一釀酒廠,且是不再與同個酒廠其他酒桶的酒調配的單一酒桶陳年釀出,這意味,沒有一桶酒的口味是相同的。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作家身影--舞鶴

知名作家 朱天文撰文 @聯合報副刊
〈牡丹秋〉是我們能看到的舞鶴的第一篇作品,寫於大學三年級,出手就高。那個年紀的一段愛情同居生活終至分開,寫實而詩韻,而辯證上升至存有處境的思索。詩韻與辯證,我要寫到《荒人手記》才有的,舞鶴開始就有了,並且一直是他日後的小說特質。


|刊載日期:2011/04/11|文:朱天文(知名作家)|

〈牡丹秋〉是我們能看到的舞鶴的第一篇作品,寫於大學三年級,出手就高。那個年紀的一段愛情同居生活終至分開,寫實而詩韻,而辯證上升至存有處境的思索。詩韻與辯證,我要寫到《荒人手記》才有的,舞鶴開始就有了,並且一直是他日後的小說特質。

第二篇小說〈微細一線香〉,舞鶴自己說,「一種『文學的使命感』在背後驅策,寫得坎坎坷坷,鑿痕處處,我年輕時一個龐大的文學夢想,寫作〈家族史〉之前的一篇試筆。我不喜這般所從來的小說,不過猶記得當時落筆儼然,是蒼白而嚴肅的文學青年立志寫的『大而正統』的作品。」

然後我們看到一個中篇,舞鶴說,「重校1979年的〈往事〉,難免疙瘩,政治社會意識直接呈現在對話中,顯然其餘的鋪陳只為這『時代批判意識』而服務。反省這般作品,感想有二:每個當代都有其『意識強勢』,另外,作者無能逃離當時代的氛圍。其時,我二十八歲,就讀台北某研究所,居住淡水小鎮,處在『黨外運動』的暴風圈中。」

三篇發表的小說,然後,舞鶴就不見了。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作家身影--舞鶴

知名作家 朱天文撰文  @聯合報副刊
每次我跟舞鶴一起時,難以名之,覺得只有這句話可以描述:「他倆流放海外。」
現在,《餘生》的簡體字版要出版了,找我寫序(序?),我第一時間即點頭,慨然允諾,滿心甘願,就像西風吹起時聞得見大西洋。
但何以是流放?何以是海外?


|刊載日期:2011/04/10|文:朱天文(知名作家)|

倆流放海外。在波爾多,西風吹起時聞得見大西洋。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每次我跟舞鶴一起時,難以名之,覺得只有這句話可以描述:「他倆流放海外。」
現在,《餘生》的簡體字版要出版了,找我寫序(序?),我第一時間即點頭,慨然允諾,滿心甘願,就像西風吹起時聞得見大西洋。
但何以是流放?何以是海外?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