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台灣作家身影--舞鶴

知名作家 朱天文撰文 @聯合報副刊
〈牡丹秋〉是我們能看到的舞鶴的第一篇作品,寫於大學三年級,出手就高。那個年紀的一段愛情同居生活終至分開,寫實而詩韻,而辯證上升至存有處境的思索。詩韻與辯證,我要寫到《荒人手記》才有的,舞鶴開始就有了,並且一直是他日後的小說特質。


|刊載日期:2011/04/11|文:朱天文(知名作家)|

〈牡丹秋〉是我們能看到的舞鶴的第一篇作品,寫於大學三年級,出手就高。那個年紀的一段愛情同居生活終至分開,寫實而詩韻,而辯證上升至存有處境的思索。詩韻與辯證,我要寫到《荒人手記》才有的,舞鶴開始就有了,並且一直是他日後的小說特質。

第二篇小說〈微細一線香〉,舞鶴自己說,「一種『文學的使命感』在背後驅策,寫得坎坎坷坷,鑿痕處處,我年輕時一個龐大的文學夢想,寫作〈家族史〉之前的一篇試筆。我不喜這般所從來的小說,不過猶記得當時落筆儼然,是蒼白而嚴肅的文學青年立志寫的『大而正統』的作品。」

然後我們看到一個中篇,舞鶴說,「重校1979年的〈往事〉,難免疙瘩,政治社會意識直接呈現在對話中,顯然其餘的鋪陳只為這『時代批判意識』而服務。反省這般作品,感想有二:每個當代都有其『意識強勢』,另外,作者無能逃離當時代的氛圍。其時,我二十八歲,就讀台北某研究所,居住淡水小鎮,處在『黨外運動』的暴風圈中。」

三篇發表的小說,然後,舞鶴就不見了。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作家身影--舞鶴

知名作家 朱天文撰文  @聯合報副刊
每次我跟舞鶴一起時,難以名之,覺得只有這句話可以描述:「他倆流放海外。」
現在,《餘生》的簡體字版要出版了,找我寫序(序?),我第一時間即點頭,慨然允諾,滿心甘願,就像西風吹起時聞得見大西洋。
但何以是流放?何以是海外?


|刊載日期:2011/04/10|文:朱天文(知名作家)|

倆流放海外。在波爾多,西風吹起時聞得見大西洋。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每次我跟舞鶴一起時,難以名之,覺得只有這句話可以描述:「他倆流放海外。」
現在,《餘生》的簡體字版要出版了,找我寫序(序?),我第一時間即點頭,慨然允諾,滿心甘願,就像西風吹起時聞得見大西洋。
但何以是流放?何以是海外?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可以吃你的貓嗎?認識自己,衝撞邏輯的25道思考訓練》

「吃貓究竟有什麼不對?」
「為什麼不可以把毒氣帶上公車?」
「如果犧牲一個人可以拯救五個人,你會做嗎?」
把哲學生活化,讓思考變有趣,使你的思緒更縝密、邏輯更躍進。正著看、倒著看、斜著看、站著看、坐著看、躺著看……
看看腦袋會倒出什麼東西。


|出版日期:2011/04/21|文:Feng|

懂哲學嗎?等等,看到這句話請先不要急著把視窗關掉。
好了,那我們不要談哲學,太沈重也太嚴肅了,來談談食物好了,畢竟我們每天都要吃飯嘛。那麼,你覺得「貓」怎麼樣?你喜歡清蒸還是紅燒?吃貓?聽起來有點聳動!別誤會,我一點都不討厭貓。重點是,「你吃貓嗎?」好了,不要尖叫,我知道你當然不會,其實我也不會呀。
但是,在這裡你需要思考的重點是,「你為什麼不會?」我們吃豬、也吃牛,但你有想過為什麼一提到吃貓,人們反彈就這麼大?!事實上,在我們日常生活周遭,時時都存在著類似這樣你我不曾發現的哲學問題。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哲學,只是你我不知道而已。

哲學,一看到這句話我也會皺起眉頭,天啊,多高不可攀的東西!我常在想,究竟是誰把它搞得這麼遙不可及?是誰把它搞得難以下嚥的?難道就沒有一本書可以把「有趣+哲學」結合起來嗎?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給史努比的信》

注音繪圖本,溫暖小故事搭配精美插圖,要大朋友、小朋友一起共享閱讀之樂。

「我們養寵物,是為了給牠一個永遠的家。」

台北一城一書文學類首獎《小太陽》作者「林良」,以輕鬆淺白的口吻,敘說一則又一則與小動物們相處的生活點點滴滴,不僅生動逗趣,而且溫馨感人。


|出版日期:2011/04/06|文:棠棠|

笈北上後才驚訝地發現,原來台北的孩子養蠶時所用的桑葉是用錢買的。

  出生偏遠的鄉下地方,雖不能說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卻也是出門就見綠油油的稻田,三步一小溝,五步一小河。灌蟋蟀、抓蝴蝶和蝌蚪等等,是我們村子裡一班小毛頭的生活寫照。

  趕鴨、餵雞,沒事被大白鵝追著跑,或是大人牽黃牛時我們在旁邊跟著繞,當時以為稀鬆平常的生活,在大城市裡原來都是奢侈的想像。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漢娜的抉擇》

四歲罹患白血病、十三歲罹患急性心臟衰竭;
接受心臟移植手術是她活下來的唯一選擇嗎?
美國時代雜誌、英國BBC新聞、英國泰晤士報、澳洲重要新聞節目60 Minutes、西班牙、南非等重要新聞媒體……各國爭相報導,一個孩子讓生命轉彎的真實故事!
十三歲的漢娜,為自己做決定——我拒絕移植手術,不是為了等死,而是想活下來!


|出版日期:2011/04/12|文:Psyche|


《漢
娜的抉擇》是一位英國小女孩,在對抗病痛過程中所發生的真實故事,也因此在編輯過程中,我頭上常會發出「耶,是這樣啊……」的問號泡泡。
我沒去過英國,但也不能立刻衝去英國一探究竟,身為一個每天在文字堆裡打滾的編輯,覺得世界上最棒的一項發明就是「網路」。記得剛進入編輯這一行時,古狗大神和大家都不太熟,很多資料我還是得「親自去圖書館」翻找。還好,古狗大神的神力愈來愈強大,很多在翻譯時難解的劇情,只要問一下大神就能了解,真是太方便啦。這次,在讀英國媒體大篇幅報導的《漢娜的抉擇》時,學到了平常沒接觸過的小知識,也讓我更接近英國一點點~

原來救護車不全是閃紅燈?
    醫生說話的那一刻,恐懼吞沒了我,一種苦澀、緊纏住我不放的恐怖充滿了五臟六腑。我壓抑恐懼,傾聽他講的每一個字,我知道自己一定得冷靜下來,我們準備要為漢娜的生命放手一搏。多年的護理工作,經歷過急診室、心臟移植病房、重大傷害部門、小兒科加護病房,已經教會我該怎麼做。在急症醫學的匆忙慌亂之中,我學會讓自己保持在颶風的中心。無論你生病或年邁體弱,年輕或身強力壯,死亡是愛來就來的敵人,一旦它看上你的命,就不會給予任何寬怠。然而,唯有在它想索取我孩子性命的當下,我才嚐到恐懼的滋味。
    在赫勒福醫院等待閃藍光的救護車將我們轉到伯明罕醫院的那幾個小時,我坐立難安,感覺一切都很不真實。與醫生談完之後,我打電話給安德魯,他聽到消息便不顧一切的趕來,他的淚水浸濕臉龐,我們嘗試著接受事實。在這之前,我們過著平凡的生活:安德魯是審計員,我則是烏斯特冠狀動脈加護病房的護士,一星期工作二十個小時,在三個孩子、兼職褓母與托兒所之間調動我的輪班表。我們住在自用地上蓋的新房子,一年度一次假。我們的生活忙碌而平庸,直到我們踏出電梯,第一次進入通往伯明罕醫院小兒腫瘤科病房的長廊,我就知道,這一切都不一樣了。

當我看到「閃藍光」的救護車時,腦中出現一個大問號,耶?救護車的燈不都是紅色的嗎?於是我馬上轉頭問我左方在英國喝過洋墨水的空姐(是的,敝社有空姐級的編輯哦~):「英國救護車的閃燈顏色和我們不一樣嗎?」好心空姐幫我查到一張照片,還真的是藍色的耶。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