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cover.jpg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简体修订电子版

注释及征引出处

 

张戎Jung Chang     乔.哈利戴Jon Halliday

 

张戎

 

 

 

1 走出韶山

(一八九三一九一一年 十七岁)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毛澤東

 

 

鮮為人知的故事

 

【修訂版】

 

Mao

The Unknown Story
 
 
 
張戎 Jung Chang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建置中。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

 

帶讀者從圖畫理解物體的大小對比

 

文/徐麗婷(政大應用物理所兼任助理教授、科普閱讀推廣者)

 

   不論在教室裡,還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聽見孩子們好奇地問:「細菌有多小?頭髮有多細?地球有多大?月亮有多遠?」你會如何面對孩子的這些問題呢?這些問題是否也曾經深埋在你的兒時記憶中?

 

  事實上,我們對這些名詞都很熟悉,但是對於它們的尺寸大小,概念卻很模糊。像是DNA、細菌、原子核、電子等等,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聽見的微小物質,但我們卻無法確切地描述它們有多小。我們知道細胞很小,但到底有多小?我們知道太陽很大,但到底有多大?在學習的過程中,當孩子遇到新的專有名詞,這些問題就會不斷地出現。這本書為這樣的疑問,提供了非常具體的描述和尺寸比例關係。例如,一個皮膚細胞的大小,相當於人體汗毛直徑的一半;一個直徑1公厘的的小點可以塞進7,000個人體的細胞核;人類細胞核中的一條DNA比汗毛還要細15,000倍。

 

  我們在認識DNA和細胞核時,起初一定會對這些名詞感到非常陌生,因為我們沒辨法親眼看見這些微小物質,無法想像它們到底有多小?長得怎麼樣?這本書的文字,不僅讓我們更容易想像這些微小物質的尺寸,這本書精細寫實的繪圖,更能讓我們對這些物體的形態一目了然。陳振盼這位繪本作家,非常擅長以寫實的畫風來描繪大自然、動物與宇宙天體,像是呈現出達爾文在加拉巴哥群島上看到的生物群像的《Island》和珊瑚礁海洋生態的《Coral Reefs》。在閱讀本書時,也非常推薦與作者的另一本書《Your Place In The Universe》一起閱讀。《小身體大宇宙》寫的是微觀世界,《Your Place In The Universe》寫的則是巨觀世界,兩本一起讀,一定會對整個宇宙萬物的尺度大小變化大開眼界。

 

  另外,「大小都是相對的」也是本書所要傳達的概念,宇宙萬物沒有絕對的大和小。例如,擁有80億人口的地球,聽起來很大,但是與太陽相比卻小得多,一個太陽可以塞進130萬個地球。作者把這樣的概念,除了放進文字裡,也巧妙地暗藏在圖畫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個跨頁的圖畫中,找到與上一頁和下一頁對應的物體,並且很容易從圖畫中理解這些物體的大小對比。舉例來說,書中對於人類、蜂鳥、蝴蝶、蜂的尺寸的逐頁比較,除了文字,我們還可以在圖畫中找到有別於文字敘述的圖像閱讀,這也是另一種閱讀這本書的有趣方式。

 

  最後要提的一點是,這本科普繪本雖然出現了不少專有名詞,但讀者們千萬不要被這些專有名詞嚇得打退堂鼓。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要珍視自己的每一個好奇與疑問。當你能夠具體的了解到一個原子有多小、一個太陽系有多大,你才能真正體會宇宙萬物的設計有多麼巧妙,並且感受到學得新知的興奮之情。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住在都市裡的小森林

 

林大利/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

 

 

森林是野生動物的棲地,那人類的棲地是什麼呢?是很久以前我們住過的非洲莽原嗎?好像是喔,但現在的你應該一點也不想在草原上過夜了吧。是的,我們人類的棲地,已經從遼闊的大草原,變成車水馬龍的水泥叢林。2009年開始,地球上住在都市的人數,超越了住在鄉村的人數。到了2021年,全球有44.5億個都市人。

 

雖然人類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都市,但人類終究還是喜歡生活周遭有其他的生物相伴,要不就是假日到郊外和山區走走,或者是種些花草樹木,在桌上養些小魚小盆栽,都能令人心情愉悅。這樣的現象,稱為「親生命性(biophilia))」,我們就是愛自然!

 

過去,人們種樹是為了生產木材;現代,人們種樹是希望享受更多樹木帶給我們的好處。於是,我們將樹木種在都市裡,甚至在都市裡種出一大片森林。樹木能帶給我們的好處可多了,讓我們有新鮮的空氣、陰涼的樹蔭、能抵抗噪音、能療癒受傷的心情,還能讓我們的地球不要再繼續暖化下去。這些樹木帶來的好處,科學家稱為「生態系服務(ecosystem services)」。細節我就不多說,好好讀這本書就會知道了。

 

然而,我想提醒大家的是:種樹不是永遠都美善。每一種樹木都有適合的生長環境。種在對的地方,樹木才會健康成長。把櫻花種在炎熱的環境、將榕樹種在陰暗的環境,只是在虐待植物。因此,下次不妨試試看認識幾種樹木,例如樟樹、茄冬、榕樹、台灣欒樹,都在我們生活周遭。如果你不知道種什麼樹才好,可以問問林業試驗所的「全國種樹諮詢中心(https://tree.tfri.gov.tw/)」,他們會推薦你很棒的樹!

 

在這個人類稱霸地球的時代,我們都在努力學習與地球萬物共同生活。聯合國的「全球生物多樣性綱要(Global Biodiveristy Framework, GBF)」和「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指導原則。讓我們和樹木,甚至森林一起住在都市裡,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認識樹木、體貼樹木,樹木也會對我們很好。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