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路>書中故事感動了全球萬千讀者,麥田文學部落格從今天開始連續四個禮拜,

每逢週四,將刊載數篇台灣區讀者動人的讀後心得,與大家分享!

歡迎您一起進入<長路>書中世界!

 

 

 

 《長路》讀者迴響1.                                                     擷取自 部落格 【芳草萋萋】

入秋的夜晚,氣候轉涼,風扇已派不上用場,鄉間的夜晚更加寧靜,靜得連隔壁關門聲都一清二楚。長路的試讀本放在腿上,一頁一頁翻著,我完全忘記了時間已是多麼的深沉。兩個晚上,甚至到更後來沒有閱讀的晚上,長路裡的情景始終在我腦海盤旋,也確實影響了好幾個晚上的睡眠。

Cormac McCarthy要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
他洗練深刻的文字,一筆一筆撞擊著我的心。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上回是在讀Joan Didion的奇想之年時,還有看完電影無人知曉的清晨時,曾經發生過。妳很想哭,但哭不出來,那種難以言喻的感受硬是擠在胸膛,悶得妳無路可逃。有時候常講人與人之間需要緣分才能相處,其實書也是,市面上的好書百百種,但要遇到真正能與心靈碰撞的卻不多。實在是讓人驚訝,為什麼Cormac McCarthy居然能如此清楚自己對某些事物的看法與感受,而他也只是一個陌生人啊。

剛開始被長路吸引的原因是,小說在詳述父親與兒子的關係,原以為這本可能是常見那種容易讓人熱淚盈眶的小說,但它不是,它的野心更大,它所挖掘出的情感更勝過眼淚所能表達的,以致在我心中造成巨大迴響,久久無法恢復,有好幾個夜晚,夜深人靜時,我彷彿可以聽見他們父子倆的對話,還有那些令人心痛的矛盾,在寂靜的夜裡,被放大了好幾倍。很難解釋為什麼書裡的文字會對自己產生這樣大的影響,一如當初奇想之年帶來的衝擊,對這樣的小說真是又愛又恨啊!

長路的文字充滿詩意,很適合朗讀,想必譯者也花了不少力氣去揣摩Cormac McCarthy筆下的意境,譯者的字字珠璣更加渲染了小說的張力,明明字句是那樣的少,但隱藏在字裡行間的力量卻又那麼強大,整本讀來雖是寓言小說,但卻更像警世詩篇,言簡意賅,父親與兒子的重覆對話就像一則則哲理,讓人反覆回味。小說情節並不複雜,單純的主線,單薄的人物,主角只是不停地走著,朝向一個未知的世界,但由於留下的空白相當大,另人思考的空間也跟著加大。

雖然是世紀末的故事,Cormac McCarthy還是給了人類希望,畢竟還有長路要走,而非將盡。

 

 ============================================================================

《長路》讀者迴響2.                                                    擷取自 部落格 【荒蕪年歲

 

看完《長路》後30秒,撥了電話給我娘。也沒說什麼,純粹裝可愛撒嬌一下,大部分的時間多花在聽她不厭其煩地再次叨叨唸唸那些簡化成balabala後還是可以一字不漏複誦的台詞,許久,再以經常性的「喔好啦好啦,我知道啦,不跟妳說了,手機很貴耶」語句作結。

然後杵在這兒,撐著頭,盯著螢幕發呆,想著自己應當再多努力些什麼,不能再這般晃晃蕩蕩,才對得起父母親之類的。

唉。

儘管國外評論在提及《長路》時,總喜歡以「post-apocalyptic」這科幻次類型的關鍵字定位之(例如Dennis Lehane),但我卻更喜歡刺激Cormac McCarthy寫出《長路》的發想源頭--某日帶著他年幼的兒子造訪美國德州第六大城El Paso,不經意間抬頭凝望,想像這座城市在多年後會是何等風景之際,宛若煉獄大火包圍的景象竟浮現於腦海中。而後,他靠向幼子,緊盯著不放--這樣的畫面無疑百分百命中《長路》給我的感受:為人父母滿心的擔憂、期許與害怕,但終究還是得面臨放手讓孩子振翅高飛的一天。

然而在閱讀的過程中,心底卻非這般波瀾不驚。儘管多數時候得將心力放諸於那些齧咬啃食著內心情感的文字,但更多時候,我幾乎不可抑地,企圖怒斥著書中講也講不聽的孩子:社會環境險惡如此,那些純樸高貴的理想與信念,抱著它是想死嗎?一如前陣子看完總愛在餐桌上鬥嘴翻臉,吵吵鬧鬧配飯吃的電視劇《Brothers & Sisters》S03E02,當McCallister參議員起身為妻子辯護,怒斥丈母娘的時刻,我幾乎是憤怒地發著抖,無法抑制內心那句「你懂什麼!」脫口而出。

非常單純的,不希望《長路》簡單被歸類為浩劫後的末世預言次類型,如同McCarthy怎麼樣也不願提及男孩、父親,甚至是佝僂老翁丁點背景資料。沒有年齡,沒有名字,沒有明確的出發點,也沒有精準詳確的目的地名稱。這樣的設計反而讓故事更加普世,可以將這個仿若位於美國一隅的故事,擴及浩劫後的預言;也可以很簡單地,內化成一個父親對於孩子即將脫離羽翼保護,邁步走向險惡社會前的受怕憂煩。

但結局終會來訪。幸好,McCarthy讓那必然的事實,成了關鍵的轉變。關於孩子淚眼婆娑卻貼心地手捧清水,沾餵父親;關於孩子再也不相信故事而傾向真實世界;關於孩子再也不說的那些夢境;關於父親再也咳不出血來,孩子無法抑止地在淚水中訴說的嗚咽悄聲;關於孩子轉身的時候,McCarthy暗示的,那座有河鱒於琥珀色流水中不畏懼地逆溯而上,在天邊閃耀出點點光芒的美麗風景。

 

更多動人迴響, 敬請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