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我們都是《乖女孩》

文/林蔚昀(作家、譯者)

 

我在很多地方朗讀、介紹過這本《乖女孩》,書中主角露西的乖巧和壓抑自我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但同時,很多人也對乖女孩的憤怒大暴走感到有疑慮,覺得這本書會不會教壞小孩啊?這樣是不是在教小孩,憤怒才會解決問題?

 

確實,《乖女孩》不是那種傳統的、教你要正向處理情緒的繪本,沒有叫小孩要好好講話、不要哭不要生氣,它甚至沒有把生氣、大叫當成負面的。乍看之下,《乖女孩》可能會讓許多家長卻步,但值得我們好好回頭省思:我們是否真的關心小孩的情緒、關心他們發生什麼事,還是只是把問題蓋起來,只要孩子沒有情緒就好了呢?比起「憤怒好不好?能不能解決問題?」,更該問的是:為什麼我們如此害怕情緒?

 

情緒會牽動別人的情緒(常常看到小孩哭或生氣,大人也開始煩躁或生氣)。情緒像是警報的嗶嗶聲,讓我們看到「有事情不對勁」,而我們通常不喜歡看見問題,因為有問題就要去檢討、解決,我們都怕麻煩,寧可方便。

 

《乖女孩》中的露西或許也知道大家會害怕情緒、討厭問題。她知道只有乖巧、聽話、安靜,才會被認為是個好孩子、被人喜歡,所以她面帶微笑,只做該做的事、說該說的話,沒有人問話她就不開口。如此壓抑,結果她失去了聲音,被沉默之牆吞沒,成為隱形人。大家只有在她失蹤時才注意到她,更恐怖的是,其實她一直都在,只是沒有人看到她。

 

我們不是看過很多這樣的女孩/女人嗎?她們本來好好的,只是有一天她們「不好了」,憂鬱、自我傷害或傷人。我們看到這樣的她們,會心碎、傷心、憤怒、問「為什麼?」但我們從來不知道她們發生了什麼事,然後這一切不斷重複。沒有人去問牆的存在到底好不好,沒有人問,要求女孩這麼乖/聽話/有禮貌到底好不好。直到有一個女孩說:「夠了!」打破牆壁,我們才發現壓抑女孩的牆本身是個問題,受壓抑而痛苦的女孩不只一人。

 

這個「夠了」很重要,它代表設下界線,為自己發聲,爭取自己原本該有的權利。《乖女孩》是一個為自己發聲的故事,它讓我們看到,情緒本身沒有好壞,而是讓我們看見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會有憤怒的爆發,是因為原本的環境是有問題的,我們要做的是解決問題,不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當問題解決,情緒自然會化解,就像露西吼出「夠了」,衝破壓抑她的牆,情緒也隨之平復。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全頁圖文好讀版請點這 ←

 

一本讓孩子認識建築的精采圖文書

 

文/喜習建築教育

 

非常推薦親子一起探索《哇!這是怎麼蓋出來的?》,書中的內容蘊含豐富的建築結構知識,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可以對建築有更多的認識。本書圖文並茂,且提供了很好的創作活動,讓孩子不只是閱讀,還可以從延伸活動得到更深入的建築概念,是很適合讓孩子認識建築空間的書籍。

 

發揮創意,一起動手蓋建築

活動一:橋梁結構挑戰

活動引導:橋梁是水平結構中經典的案例,結構的組成決定了這座橋的長度與耐重度,試試看用不同的結構組成,挑戰橋梁的耐重與長度極限!

配合書中單元:長的結構怎麼蓋、橫跨兩邊的結構怎麼蓋

所需材料:紙吸管、紙膠帶、盒子

 

步驟: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凡是精采的無字繪本,都是充滿「細節魅力」的好故事

 

吳文君(閱讀盪鞦韆主筆、繪本推廣者)

 

  我曾經帶著國小的孩子一起閱讀約翰.海爾精采的無字繪本《校外教學到月球》,繪本裡的每一格分鏡、分鏡裡的每一處小細節,我們的眼睛都不放過。與孩子們共讀繪本的時候,發現無字繪本裡處處暗藏著寶藏:《校外教學到月球》故事中那位愛畫畫的孩子,其實動作比較慢一點;住在月球上的外星人,其實也會害怕陌生的地球人,直到最後……即使繪本沒有文字,也不會阻擋想像力帶我們搭乘太空船、奔上月球,身臨其境。繪本作家約翰.海爾的圖像敘事魅力在於,他能讓不同年齡的讀者,一起去月球探險,並且讓讀者帶著喜悅與滿足的心情,回到可愛的家。

 
  系列作《校外教學到海底》,同樣帶著我們完成了一場無字繪本的冒險之旅。孩子們一個個穿好深海潛水衣,搭乘深海校車,一起潛入深深深海底,而這趟冒險的主角是一位愛拍照的孩子,「喀嚓」、「喀嚓」、「喀嚓」,他不停的按下快門,捕捉眼前的絕美奇景。從沒去過海底的小主角,對一切不知名的海洋生物都感到十分好奇,也因為好奇心的驅使,他來到一個我們全然不知的深海國度。當孩子專注在看、專注在做某件事,或者像故事裡的小主角一樣,專注在拍照的當下,他們都是身心全然投入的,投入在自我構築的美好世界裡,投入在想像力無限奔馳的國度。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閱讀無字繪本如此吸引孩子,甚至超越大人的原因。

 
  凡是精采的無字繪本,都是充滿「細節魅力」的好故事。約翰.海爾的圖像語言不僅具備了跨越年齡、跨越國界的幽默想像力,圖像敘事的節奏更是充滿了趣味,以及細節魅力。當愛拍照的孩子被遺忘在深深深海底,海洋生物相繼出現在他身邊的時刻,還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稍微透露一點細節魅力,我實在太喜歡那三隻俏皮的「大王具足蟲」,牠們趴在孩子頭上和身上的模樣,活靈活現,就像孩子的小跟班。

 
  「無字繪本」到底要怎麼看?閱讀無字繪本,一點都不困難,只要抱持著探索畫面的輕鬆態度,帶著你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仔細看、慢慢看,專注在「看」的當下,你會發現無字繪本裡處處是寶藏,處處是驚喜。就這樣,將自己全心全意的投入在想像力奔馳的國度裡,投入在深深深海底,然後,你定會經歷一場難忘的海底奇遇記。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挫折中蛻變的青春記事

 

黃筱茵(本書譯者,童書翻譯評論工作者)

 

  《媽媽不在家的一年》是十二歲的青少女達莎自述媽媽離家的一年,她交織著青春迷惘與企盼,在內心起伏的攪擾間繼續努力摸索方向的生活記事。故事以達莎和家人好友相處的點滴作為前景,襯著俄羅斯的政治震盪和人口流動的文化衝擊,細膩的呈現女孩的心境,也映照出生命儘管曲折,依舊會尋得出口。這部作品既抒情又清新,流露出幽微卻溫暖的盼望。

 

  故事以離別揭開序幕,團聚和新的旅程收尾。達莎的媽媽要到美國進修,把達莎留給外公外婆照顧。達莎只好不情願的接受新的生活狀態:她必須獨自面對各種決定與疑惑,不管是少女的戀愛情懷、對升學與前途的擔憂,或是友情的齟齬和考驗。達莎雖然先後住在外公外婆和阿姨家,有成人照管,讀者卻很明顯的感受到媽媽不在家的這一年,其實就是激發達莎蛻變與成熟的關鍵。故事尾聲,達莎歷經一年間大大小小的事件後,重新找到了生命的自在與平衡,她跟著媽媽一起抵達美國,準備迎向嶄新的季節、開展不同的生命經驗版圖!

 

  達莎‧托爾斯提科娃以自由寫意的圖像風格詮釋她的成長故事。在許多畫面中局部放大角色的臉部表情,以特寫的方式聚焦凸顯當時的心情,使頁面散發強烈的情緒感染力。我們時而感受到達莎的興奮、時而感受到她的焦慮不安與期待。達莎與兩位好友瑪莎和娜塔莎親密的友誼是這部圖像小說的一大重點:兩人因故不理達莎時,達莎簡直沮喪到谷底,後來沒有多久她們又重拾甜蜜的友誼,這也是支撐青春期情感的莫大力量。此外,儘管作者僅以樸素、簡潔的幾個主色來描繪整個故事,在某些頁面中大面積塗抹的粗曠墨黑線條,還有用灰黑色暈染的人影,都加倍烘托出故事的情境與角色的思緒,令人印象深刻。

 

  歸根究柢,這本書講述的是達莎在挫折後發現力量的動人成長故事。《媽媽不在家的一年》是一首複調的旋律,奏出悠悠的親情與友情,也奏出青少年成長過程中,遭遇的各種文化碰撞與揉合。達莎到美國的新學校登記那天,遇見一位新朋友,也為她的故事開啟新的可能。而生命啊,永遠一如花朵,向著未來與新的可能綻放。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繪本溫柔的療癒力量,帶你一同面對難解的生命課題

吳淑娟羅東博愛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臺灣醫起育兒愛閱協會理事長)
 

看著最親愛的家人在眼前逐漸失去生命力,我們該如何面對「不在了」這個不知道如何接受的事實?
 

當孩子必須與病魔奮戰時,大人的作法可能就是小心翼翼保護著病童,安慰孩子為了戰勝病魔必須要安靜休養、配合治療,卻忘了孩子無法像大人一樣接受生病得躺在病床、接受治療的事實,孩子仍希望可以如往常一樣,快樂的出去玩耍。若家中有其他手足,大人雖然會盡量跟他們說明,但往往也會再三叮囑不要去打擾病童,卻忽略他們也會有面對失去兄弟姊妹的傷心,以及對疾病和死亡不理解的害怕情緒。
 

繪本協助孩子抒發情緒
看著最親愛的家人在眼前逐漸失去生命力,孩子該如何面對「不在了」這個不知道如何接受的事實?抑或是說,我們大人要如何協助孩子度過難關?如果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適當的理解和抒發,也許會造成日後成長過程中的困擾。
 

對於一些難解的教養課題,我經常推薦家長朋友先閱讀繪本,因為繪本神奇之處是,雖然好像是說給孩子聽的故事,卻讓大人在故事中更了解自己和孩子。二〇二一年七月,醫院安寧病房成立十週年,我將自己非常喜愛的繪本提供給安寧病房,作為這次十週年系列回顧活動的序幕曲 —— 安寧繪本展。當時我以對安寧照護和生命課題的理解,將書展內容分成五個小主題:「勿忘我」、「好好說再見」、「用記得走過悲傷」、「愛永遠不會被遺忘」、「且讓生死兩相安」,希望藉由這五個安寧課題,將大家不太提、不願提,但最終仍得面對的沉重課題,透過繪本裡的文字和圖像,溫柔的療癒著每顆需要安撫的心,也讓更多人認識安寧照護的意義。《勇敢的獅子兄弟》就融合了當初為安寧書展訂的幾個小主題。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