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於自己的成長之旅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

 

  回想國中、高中階段的「第二年」,似乎有其特殊意義:脫離初到新環境的慌張,多點累積的生存經驗法則;藏在自己有意或無心營造的形象人設背後,隨著可預期的校園節奏,開始擁有「心理餘裕」去思考更多自己的未來、與他人之間的各種關係。

 

  翻開《新來的同學2好朋友的約定》,雖是「續集」,卻能看到轉學生喬登截然不同的一年。對比臺灣國高中階段的第二年,或許也是孩子最從容的一年,不是學長姊口中的小屁孩,也尚未面對下一階段的升學壓力,甚至是社團活動的主力,這時候的他們,才有機會寫下屬於自己的青春續集。

 

  「我們都想迎合別人的期待,卻又想同時保有真正的自己。」書中這句話歸納青春期孩子所有的矛盾心結,不論種族或社會階級,每一位孩子都在「做自己」和「社會化」光譜之間不斷「try and error」,校園裡發生的事件,正是孩子們帶著原生家庭影響的各種試探與衝撞。

 

  《新來的同學2好朋友的約定》不僅點出重要青春課題,也在細緻的對話和情節中提供「解方」。例如:書中特別安排前一集常犯下種族歧視錯誤的學生,在這集不小心被自己哥哥惡作劇變成綠色的臉,必須一兩週才能洗掉消失,在這過程中突然成為「膚色異類」的經驗,讓他有機會換位思考,體會生活中那些揶揄玩笑,究竟是聽者對號入座,還是說者應該學習更適當的幽默呢?

 

  而另一位家境富裕、友善單純的白人同學萊恩,則在續集中進一步邀請被稱為有色人種的德魯和喬登至家中作客,卻沒想到一起開心打電動、吃披薩之後,竟讓三人友誼意外有變化。德魯感受到萊恩父母的價值觀與階級生活差異,因而想拉開距離;喬登則認為萊恩不一定會和父母一樣,這樣對萊恩有所評斷並不公平,而萊恩受限於無法改變的生長環境,學著承受好的壞的任何一面。

 

  「長大」正是意味著必須承接社會現實與議題帶來的挑戰,藉由自己身在其中做出的每一個反應和抉擇,重新認識自己的必經過程。

 

  孩子們同時間處理外在衝突與內在成長壓力,尚未熟悉完整成熟的表達方式,一不小心往往彼此誤讀,導致事與願違、情勢失控。因此,圖像小說中大量的情境畫面與對話內容,是青少年很好的社交練習素材,學習「閱讀周邊訊息」與如何用字遣詞同樣重要。

 

  《新來的同學2好朋友的約定》為讀者預備的不只是種族、社會階級的大議題,也包括異性間的曖昧欣賞、師生之間的相處,以及各自家庭內的親子溝通,主線支線一樣寫實深入,加上豐富的圖像線索與對話示範,相信每位讀者也能隨著主角喬登一起回顧過去的生活經驗,從討厭自己、了解自己到最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完成這趟專屬自己的成長之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麥田出版 的頭像
    麥田出版

    麥田出版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