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懂火山,火山就不可怕
潘昌志(阿樹老師)/科普作家、《震識》副總編輯
《校外教學到火山》會不會很可怕?當然不會,因為這本書選的火山,是玄武岩的火山島,就像夏威夷群島的火山也是觀光聖地,但因為熔岩非常熱,還是要保持一點距離。繪本裡的人物從頭到尾穿著防護衣,才靠近火山,確實是最好的示範,地質學家在有落石危險的地方調查,也會戴上安全帽,畢竟保護自己才是地質調查的最優先法則。
地球上會有火山,是因為地底下有岩漿上升的緣故,岩漿是被熔化的岩石,通常也比岩石輕,所以自然會往上浮,上浮後擠壓地面鼓起來變成山,假如擠破地面,岩漿就會流出來,流出來的岩漿我們會改叫它「熔岩」,剛噴出來的熔岩常紅到發亮,代表它非常熱,但接觸空氣後就會慢慢冷卻,冷卻後因為礦物成分不同,會變成不同的石頭與顏色。像夏威夷、澎湖就多半是黑色的玄武岩,美國的黃石公園,是接近白色的流紋岩,而在陽明山公園裡的大屯火山群,則是黑、白不同礦物混雜的安山岩。所以岩漿成分的差異,是科學家初步分類火山的方式。
繪本中島上熔岩凝固後的黑色玄武岩,是典型的火山島玄武岩,這種類型的火山通常不會太「尖」,是屬於較平緩的「盾狀火山」。至於大家熟悉、像尖錐般的火山,則多由安山岩或流紋岩岩漿形成,日本的富士山、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都有尖尖的火山錐,當它們大爆發時,會噴出很多大大小小的火山彈、大量的火山灰,相當危險。這些噴發物質大部分會堆在火山口旁邊,越堆越多,火山就越長越高,所以這種火山又叫「層狀火山」。火山灰如果太多,除了會危害附近居民的健康,飛機引擎吸入影響安全外,也因為阻擋了部分陽光,而影響全球氣候。一八一五年印尼的坦博拉火山大噴發後,全球氣候異常,隔年的北半球夏天特別寒冷,故一八一六年又稱「無夏之年」。
火山不盡然只有可怕的一面,它也帶來大自然的恩惠,火山岩風化後的土壤非常肥沃,孕育了高品質的農作物與牛羊,舉凡日本阿蘇火山的牛奶、甘王草莓都是有名的特產。而冬天能夠有暖暖的溫泉可以泡,也是來自於火山底下的地熱,地熱能還能進一步發電,是一種永續低汙染的綠能。至於活火山的噴發威脋,藉由科學家的監測並與政府合作,如果火山不安躁動了,就會對民眾發布警告,當火山變得更危險時,便會疏散附近的居民。由於火山也是很久才噴發一次,所以與火山共存之道,並不是避而遠之,而是先了解再行動,便能趨吉避凶。
圖像的沉浸式魅力
陳櫻慧/童書作家暨親子共讀推廣講師、「思多力」親子品牌負責人
繼《校外教學到月球》、《校外教學到海底》,這次準備啟程前往火山啦!沒有文字、全圖像的無字書體驗,是一趟沉浸式的冒險之旅,這份安靜──創造出另一種專心與投入。
亮眼的黃色直升機朝著我們視覺的一點鐘方向駛來,像是可以聽見轟隆隆的引擎聲,遠離大海準備邁向另一個探險──跨頁的遼闊視角,來到這次的目的地──火山島。火山口冒著煙,深陷的洞口裡會有什麼?那一縷輕煙,成功勾起讀者的好奇,也忍不住情緒的緊張,臆測著情節的發生。
畫面分鏡所帶來的節奏感,無疑是無字書最佳的情緒牽引器。
從準備降落的直升機,到降落後,看到一群穿著隔熱衣的學生走下飛機,不論是揮著手、背著背包或是攜帶素描本,尤其一位正在欣賞紅色花卉的同學,以最接近的距離,吸引著我們的注意;畫面的視線從降落時的平行線,到一行人朝著老師方向、在花朵前的同學,呈現橫式的Y字型閱讀動線,像是宣告著抵達、要出發了!可,這位花朵前的同學,更是埋下了後面走散的故事線。
接續,翻頁的滿版跨頁,則是以吊橋來呈現從A點走向B點的行進感!一種浩浩蕩蕩的氣勢,那整體的氣氛又是如何呢?邀請大家仔細瞧瞧同學們的身體動作,會發現有的像在看風景、有的則是聊天、還有人在拍照,不要忘了那位發現吊橋繩索上花朵的同學,您也觀察到了嗎?
全書以不同的畫面篇幅大小與滿版跨頁相互穿插補敘,表述正在做的「動作」、行進的「過程」,還有定點的「景色」!串起豐富的故事內涵,讓我們得以真正一窺火山洞口裡的面貌。
可是表面所見,並不一定是真實──作者創造精采的轉折點,用想像力帶出花朵的清新可愛,溫暖了長期待在貧瘠火山環境的熔岩怪,終於可以好好和小小怪一起欣賞的心願;呼應故事最開始的輕煙,這時因為這些相遇的美好,火山的煙霧都幻化成一朵朵各形各狀的花兒,用老師與同儕的情誼,和讀者們共同完成這趟火山之旅。
親子動手動腦小活動
活動一、邀請親子練習翻一翻、找一找,有哪幾頁是跨頁滿版的畫面呢?畫著些什麼樣的內容呢?
活動二、故事裡的大家雖然都穿著隔熱衣,看不出表情,也看不到長相,可是真的都一模一樣嗎?接下來,請進一步發揮觀察力!一群同學裡面,有幾位特別容易被指認,你發現了哪幾個?他們出現在每個畫面時,都在做些什麼事呢?
活動三、人類是渺小的,他們終於來到火山口,在大自然面前顯得如此謙卑。小朋友們,能不能請你和爸爸媽媽分享,你對火山有哪些了解呢?以下提供一些小提示,覺得「正確」,請打「○」,但其中有一個是「不正確」的,請打「X」。
□火山大致分為死火山、活火山、休火山 |
□火山爆發會造成地震 |
□火山爆發噴出的粉塵可能會影響全球氣候 |
□火山活動可能會形成溫泉、噴氣、熔岩等現象 |
□火山灰隨大氣飄散,可能會造成跨國的空氣汙染 |
□臺灣沒有火山 |
以上的小提示,哪一個是不正確的呢?請試著分享,如果這一個是錯的,那它的答案又應該是什麼呢?
(參考答案:臺灣沒有火山是不正確的。其他答案皆為「○」。身處地震帶的臺灣,不只有地震,還有火山呢!像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大屯火山、龜山島等,而基隆嶼與東部的綠島、蘭嶼也都是以前的火山活動形成的島嶼。就連鄰近臺灣,日本著名的富士山也是火山唷!)
活動四、故事的最後,愛花的小男孩和熔岩怪們一起分享這份活力與美好。邀請親子們用彩色筆、蠟筆或喜歡的媒材,甚至是手指印,美化這一盆植栽吧!
關於火山的補充知識——臺灣火山區的植物有哪些?
葉綠舒 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大家去過北投的「地熱谷」嗎?地熱谷的形成是因為過去大屯火山區曾經發生火山活動,雖然現在火山活動已經停止,但是地底下仍然有岩漿庫,所以存在於地層孔隙中的地下水,就被高溫的岩漿庫加熱,於是就形成了溫泉。
在清朝康熙年間,郁永河為了採硫,也曾自願來到北投。這段經歷,在他的《裨海紀遊》記錄得相當詳細。他寫道:「更進二三里,林木忽斷,始見前山。又陟一小巔,覺履底漸熱,視草色萎黃無生意……更進半里,草木不生,地熱如炙……」另外,他還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也提到了「碧澗松長槁,丹山草欲燃」。可見因為地熱的緣故,植物在火山區域要生長的確是大不易。
過去的研究也發現,因為越往地底下越熱的關係,能夠長在這裡的植物,大概都是苔蘚、地衣等淺根的植物,以及矮小的灌木。也由於這些區域的土壤,受到火山活動的影響,普遍偏酸或偏鹼,常含有較高量的特定離子(如硫、鋁)等。所以能長在這些地方的植物,除了能耐高溫,還要能抗酸或抗鹼,也要能抵抗太多特定元素可能產生的毒性。
有哪些植物能長在火山地熱區呢?以屬於大屯火山區的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當地的土壤為極酸性,可以低到pH值只有1.7,大約跟胃酸差不多酸,比可樂還要酸!所以能生長在這裡的植物當然是一定要有「兩把刷子」的!事實上,在最靠近噴氣孔的區域,可以找到聚球藻、羽紋矽藻這兩種植物,稍遠一點則可以看到火山葉苔這種可在高溫的溫泉水中生長的植物;更遠一些則可看到臺灣芒與網衣地衣,而後五節芒慢慢地取代了臺灣芒。接著南燭、山黃麻、山豬肉、山紅柿、紅楠漸次出現,風景也從郁永河說的「草木不生」漸漸成了有灌木,甚至喬木出現的風景了。
除了這些植物之外,在冷水坑夢幻湖生態保護湖區,還可以看到臺灣特有的「臺灣水韭」喔!這種植物大約在五千年前就出現在夢幻湖,是臺灣唯一一種水韭屬物種,也是全球七十多種的水韭科植物之中,倒數第二接近赤道的植物。臺灣水韭在一九七一年由徐國士及張惠珠兩位老師首次發現,根據研究,它在兩億五千萬年前就存在了,是一種「活化石」喔!除了臺灣水韭,還有「雙扇蕨」與「昆欄樹」,也都存在於火山區,是非常珍貴的孑遺植物,若有機會拜訪,別忘了去看看喔!
除了大屯火山群,臺灣還有龜山島這個活火山區,如果有機會登島,不妨也留意島上植物的分布狀況,相信一定會看到很多有趣的植物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