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名:31歲癌漂流
作者:奧山貴宏
定價:260元
出版時間:2007年2月
書系:J-Link

住院讓人變成御宅族!
以音樂跟電影抵禦癌細胞,用閱讀增進免疫力,
藉鋼彈模型忘卻病痛,憑奇想破除身體桎梏。

引發日本網友熱烈討論、為作者打氣,電視NHK五次重播特別報導,
帶來空前迴響的新人類『病魔對抗日記』來了!  

奧山貴宏在三十一歲生日後,因身體不適入院檢查,檢查結果,他罹患了難以治癒的肺腺癌。《31歲癌漂流》就是他在接受治療的同時,於部落格(www.teknix.jp)發表的日記集結而成的(自2002年12月15日 - 2003年秋季)。

不同於其他的病中日記多描寫疾病帶來的痛苦,作者在日記中明白表示:他的重點不在抒發憤怒、絕望、恐懼和悲傷等私人感受,而是希望釋放出「想要得救」、「不想死」等情感。罹癌對他而言,不過是在聽音樂、看書、看電影、人際交流,還有撰寫文章等日常生活中加上「抗癌」的要素。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蝴蝶公墓
作者:蔡駿
定價:280元
出版時間:2007年2月
書系:Relax

一隻陰陽蝶,一本《蝴蝶祕譜》,一首密碼詩,一張尋寶圖,一對身世離奇的男女主角尚小蝶、莊秋水;交織出一段充滿懸疑、驚悚的傳奇之旅……。

小說以失蹤已久的科學上曾記載過的「陰陽?蝶」為故事靈魂,以蘇州河畔的白俄醫院及殺人事件為經,男女主角的離奇身世與感人愛情為緯,配合「莊周夢蝶」、「梁祝化蝶」的典故,演繹出一個充滿懸疑精彩又感人的「蝴蝶公墓」解祕之旅…… 

傳說每個城市都有一座神祕的「蝴蝶公墓」,誰都想要找到這座「蝴蝶公墓」,因為它能幫你實現心底的願望—只要你願意抵押自己的靈魂,但是所有來到「蝴蝶公墓」的人都將付出難以想像的代價……


奇特的網站,神祕的地圖,費解的密碼,驚人的發現……奪人心魄的美麗背後卻是纏繞千年的祕密!如果有一天,你找到了「蝴蝶公墓」……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黑色之書  The Black Book
作者:奧罕.帕慕克  Orhan Pamuk 
定價:450元
出版時間:2007年2月
書系:帕慕克作品集


熠熠生輝的東方之星,二○○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在尋找故鄉的憂鬱靈魂過程中,發現了文化衝突與重疊的新象徵」

這是一本虛實難辨、猶如阿拉伯幾何圖案般繁複的偵探小說。
也是一本講述伊斯坦堡神秘過去與現代身世的城市物語。
更是一本在書寫與身分認同間擺盪的作者自傳。

卡利普是伊斯坦堡執業的律師,某天下班回家,迎接他的只有妻子魯雅留下的告別字條,接著他發現魯雅的哥哥耶拉也失蹤了。魯雅是個偵探小說迷,耶拉則是知名的報紙專欄記者,兩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妹。於是卡利普開始有如偵探般展開對兩人的搜尋。他潛入耶拉的公寓,偽裝成耶拉,住進他的房間、接他的電話、穿他的衣服,甚至代筆寫他的專欄。因為卡利普認為,唯有對耶拉的想法與生活瞭如指掌,才能找到心愛的妻子與耶拉……

藉由說故事來建立自身的身分認同是此書的一大主題,因此除了此書本身的故事之外,作者還藉由各個角色之口陳述了許多故事中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牽涉到土耳其過去身為鄂圖曼帝國的歷史,以及當今依斯坦堡的現況,進而探討土耳其面臨外來文化衝擊的文化認同問題。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洲週刊
2007128第二十一卷第四期
48-50
 
‧章海陵
 
當時序進入二零零七年之際,亞洲刊回顧二零零六年度中文小說的成就,要把它們定格在「當下這一刻」的時間座標上,來發現大時代變幻的徵候。管稍早前德國漢學家顧彬酷評「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並且這一大不敬的評語也得到一些中國線民的同,但我們卻發現,完全不必對中國當代小說感到悲觀,因為恰恰在這一年,中國不少作家突破政治禁區,以小說的形式大膽闖進敏感政治的雷區,題材多元化讓人驚豔;城市「小資」作品以成熟姿態在文壇崛起,展示文革後成長的新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其內涵的豐富與深刻絕不下於他們的「老三屆」父輩;至於創作流派方面,現實主義強勢回歸,但寫作技巧上眾聲喧嘩的多樣性,更佐了中文創作的蓬勃生命力。這一切都顯示了二零零六年中文小說的不同凡響,以具體成就否了德國漢學家的「垃圾論」。

亞洲刊評選出了二零零六年中文十大小說:(一)李銳的《太平風物》(大陸)(麥田出版)、二)嚴歌苓的《第九個寡婦》(美國)、(三)胡發雲的《如焉》(大陸)、(四)蘇偉貞的《時光隊伍》(臺灣)、(五)余華的《兄弟》(大陸)(麥田出版)、六)蘇童的《碧奴》(大陸)、(七)莫言的《生死疲勞》(大陸)(麥田出版)、(八)安妮寶貝的《蓮花》(大陸)、(九)英培安的《我與我自己的二三事》(新加坡)和(十)張大春的《戰夏陽》(臺灣)。
 
不得不遺憾指出,這次評選中文十大小說,香港作家從缺,原因如文學評論家鄭樹森對亞洲刊所說:「二零零六年香港小說創作乏善可陳,因為新老作家青黃不接。」
 
小說是鏡子,更是水晶球,可聚焦宏觀的中國,可盡顯人心和社會的細微。李銳的短篇小說集《太平風物》就是這樣一顆水晶球,但讀者先看到一把鋸齒鐮刀,它是首篇小說《鐮》的道具小說主人公陳有來就用它把村長兼村支書的腦袋割了下來,「沒想到割玉茭,割荊條的鐮,割起人頭來也是這麽快」。
 
陳有來把用井水洗淨的人頭放到桌上,開始跟它面對面,一如同西方著名歌劇《莎樂美》中的情節,但全無借用或雷同的感覺。殺人者與死者關中的陰鬱、慘烈和驚心動魄一一透析出來,「我要是不割了你的人頭,就永輩子也別指望和你平起平坐講事情」。中國農村權勢者的恣意驕縱,弱勢者痛苦無助、「與汝皆亡」的絕望,被看似平靜的寥寥數語勾畫出來。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開卷周報  E2       2007/01/20 

壓不扁、打不爛的美麗
【賀淑瑋(清大台文所助理教授)】  


   對很多左翼批評家而言,閰連科的《受活》,恐怕是1990年代以降、罹患嚴重富貴病暨政治恐慌症的中國文學,所完成的又一樁不可能任務。《受活》不僅具備社會主義文學最重要的美學觀──關注勞苦大眾,更把普羅大眾一向拿不出來,甚至深感羞恥的窮、病、癱、廱,做了一連串絕妙精湛的藝術展演,徹底翻轉貧賤富貴的精神位階。自改革開放以來就漸漸失寵的工農兵文學,在《受活》中,似乎有了美妙的第二春。 
 

  不過,《受活》絕非只是簡單的文學復辟。該書大膽揭露「體制」(人民公社與商品經濟)和「農民」之間的荒謬鏈結,直指立意良好的革命理想與官僚操作,不見得有利民生,使得大陸批評家李陀驚駭莫名,立即以「應該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有一種同情態度」駁斥。更多居處中國的批評家,則對此垂首避談。另一方面,《受活》卻獲得2005年老舍文學獎。一本政治不夠「正確」的小說,竟能獲得國家級文學獎評審的青睞,《受活》的文學魅力,可見一斑。
  受活,河南方言,乃快活、樂活之意。住在受活莊的,必須是外貌不圓全的殘疾人。然而,受活人懂得互助,因此受活。他們倉廩充實、衣食無缺,直到圓全人以「體制」強行介入。閻連科以幾乎是唱歌的方式描繪受受活莊的歡快生活,無數的「喲、啦、呀、哩、哦」,很多的疊字如「潔潔素素」、「火熱騰騰」、「水漫汪汪」,以及說書人特有的、各種類似哄騙孩子的綿軟語氣,使得《受活》到處充滿聲音交響,字裡行間一再出現秧歌式的活力與美感。
  音樂性,也使得關於殘疾人的敘述,不再猙獰噁心;讓稍後被輪姦、被強盜的受活人,經由歌唱般的文字潤飾,維持住最基本的尊嚴。也正因為音樂性語言無所不在,《受活》的悲劇讀起來哀傷但不煽情;受活人身心受創卻不歇斯底里。這群外觀醜陋的受活人,在敘述者饒富音韻節奏的道白中,以乖順面對乖舛,展現出專屬農民的堅韌與善良。有趣的是,同樣的軟調文字,也常常恰到好處地凸顯出圓全人的醜惡:「她們不僅是被人家破了身子了,還因為人兒小,下身被圓全男人的物件給撐得撕裂了。」閻連科這種雙面都能使力、含義雙層(甚至多層)的文字,遍佈《受活》,蔚為奇觀,也是他對農民最高的禮讚。
  當過農民的閻連科,才氣、骨氣兼具,即使《丁莊夢》、《為人民服務》連續被官方封殺,依然筆耕不輟,知識分子良知從不動搖。必須半躺著、綁上鋼板才能寫作的他,與受活人一樣,都能在受苦中受活、在橫逆中保有永遠壓不扁、打不爛的美麗。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