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BN 535 top.jpg 

第一章
將近下班時分,陶德.哈吉特聽見辦公室外的街道忽然鬧嚷起來。萬馬奔騰的達達蹄聲中,可聞皮革沙沙作響彷彿呻吟,金屬鏗鏗鏘鏘猶如吵架。他急忙奔向窗邊。
騎兵與步兵倉亂行進,隊形潰散,好似節節敗退抱頭鼠竄作鳥獸散的敗軍。騎兵身上的斗篷、衛兵頭上的厚重圓筒盔、漢諾威輕騎兵隊皮革便帽的紅羽飾迎風飄動,混亂交錯。騎兵之後是步兵團,放眼望去盡是翻騰的皮囊、斜掛的毛瑟槍、橫肩的背帶和晃動不止的彈藥筒。陶德認出佩戴白肩章的是英格蘭的紅衣步兵,黑衣步兵則隸屬於普魯士的布倫斯威克公爵,另有腿上綁著白色綁腿的法國榴彈兵,以及光著膝蓋、穿著格子短裙的蘇格蘭士兵。
就在他注視的當頭,大樓角落衝出一個矮胖男子,在軍隊後頭追趕。此人頭戴軟木材質的防曬硬帽,身穿馬球衫和燈籠褲。
「第九場,你們這些混蛋,第九場!」他對著小麥克風吼叫。
騎兵往馬腹一踢,馬兒跑了起來,步兵也隨之小跑。戴軟木帽的矮個兒男子追上前,邊揮拳頭邊咒罵。
陶德一直看到他們消失在那半艘作為道具的密西西比河汽船之後。他放下筆和畫板,離開辦公室,在工作室外的人行道佇立了會兒,拿不定主意要走路回家或搭街車。他到好萊塢未及三個月,對這裡的一切仍充滿新鮮感,不過此刻的他意興闌珊,毫無散步意願。他決定先搭街車到藤蔓街,剩下的路程再徒步回家。
之所以來到西岸,全是「國家製片公司」的人才探子穿針引線。對方在耶魯大學藝術學院的學生作品展覽會相中他的作品,發了封電報說該製片公司有意栽培雇用他。那人若親眼見過陶德,或許就不會想送他到好萊塢學布景與服裝設計,因為他臃腫肥胖的身材、呆滯的雙眼和動不動就咧嘴笑的習慣,讓他看起來毫無天分可言,甚至像個蠢蛋。
沒錯,他儘管其貌不揚,但內涵豐富,心思複雜,多樣的性格如俄羅斯娃娃一層套一層。他即將進行的畫作「燃燒的洛杉磯」即可證明他確有天分。
他在藤蔓街下車,邊走邊觀察傍晚人群。許多人穿著運動服,但這並非真正的運動服。他們身上的運動衫、七分燈籠褲、寬鬆長褲,以及鑲著銅釦的藍色法蘭絨夾克,全是化妝舞會的道具服。那個戴休閒遊艇帽的胖女人正要去購物而非划船;一身獵裝打扮、戴著山區居民特有的泰洛帽的人正要從保險公司而非山裡返家。至於那位穿著休閒褲和運動鞋、頭上綁著頭巾的小姐,剛離開的地方是電話總機房而非網球場。
在這群身著道具服的人之間隱藏著另一群人,他們的衣服剪裁拙劣、色調暗沉,是從郵購目錄買來的。其他路人快速走入商店或酒吧,他們卻在街角閒晃,或是背倚著商店玻璃窗呆望往來行人。若有人回視,他們眼神立刻充滿憎恨。這時的陶德對他們一無所知,僅確定他們來好萊塢根本是自尋死路。
但他下定決心要更了解這些人,因為他們就是他想畫的人物。他絕不再畫裝滿穀物的紅色穀倉、老石牆,或者美國麻薩諸塞州南方南塔克特小島的漁夫。他一見到這些人,就知道他將拋開自己的種族背景、所受的畫風訓練或承襲的傳統,揚棄美國海洋畫家溫斯洛.荷馬以及英國藝術家湯瑪士.萊德的風格,轉而追隨西班牙浪漫主義派哥雅和法國寫實諷刺畫家杜米埃。
幸好,這點體悟還算及時。在藝術學院念書的最後一年,他開始思索自己是否要完全放棄繪畫。因為隨著繪畫技巧提升,他從構圖和色彩等問題上所獲得的樂趣卻愈來愈少。他知道自己終將走上與其他同儕相同的路,去畫插圖或俊男美女。因此,當好萊塢這個工作機會出現,他立刻把握,不在乎朋友說他出賣自己,或斷言他將不再提筆作畫。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蝗蟲之日》正封+書腰 350.jpg 

蝗蟲之日  The Day of the Locust
作者╱納旦尼爾‧韋斯特 Nathanael West
譯者╱郭寶蓮
定價 280元

史上批判好萊塢、揭穿成名夢最為嚴厲的小說!

加州,充滿陽光與柑橘的人間天堂。
好萊塢,娛樂界的首要舞台,夢想的第一垃圾場。

渴望成為藝術家的陶德,來到好萊塢尋求機會,從事佈景繪製。木訥寡言的旅館會計何默,年復一年受無趣的工作奴役,存了一筆積蓄後來到好萊塢度假。陶德和何默雙雙愛上一心想成為巨星的菲逸,他們身邊更圍繞一票懷抱成名夢的年輕人。這些夥伴在好萊塢這座全球夢工廠載浮載沉,追尋大銀幕前的光彩。

然而,在好萊塢文學教父韋斯特所打造的舞台上,在虛實難辨的逼真場景中,每個人都是自己心目中的大明星,卻也都是現實世界的大配角。舞臺燈光的炙烈曝射下,夢想赤裸現形,幻滅也無處躲藏。

你我其實都像這群好萊塢男女,都想不再被看輕,都想過得更寬裕,縱使受氣不斷,挫折與沮喪的衝擊不斷,依然不能輕易放棄。在汲汲營營之際,《蝗蟲之日》迫使你我逼視體無完膚的夢想殘渣,並真實而深切地勾勒出小人物的際遇與心境。


你並不寂寞。
每座城市都有無數追逐夢想的靈魂,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死者協商封面.jpg

與死者協商
瑪格莉特‧愛特伍談寫作

A Short Guide To Clausewitz On War

作者 / 瑪格莉特‧愛特伍
出版日期 / 2010.11

人必有死是無可迴避的事實。
令人惶恐,也讓人驚迷,
然而始料未及的,寫作原是對死亡恐懼的一種反應。
一旦有所體悟後,便能從中發現越來越多的線索與證據,
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層層連結。

我仍然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力量驅使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放著安穩日子不過,非要窮盡一生描述不存在的人物。若說這是孩童的遊戲,只是一種假扮──為文談論寫作的人常這樣向你保證──又該怎麼解釋這些人何以一心一意只想、只願、只要寫作,還認為寫作是一項合理的職業,就像把騎腳踏車上阿爾卑斯山當成職業一樣合理?

(梅維絲‧加蘭《短篇小說集》序)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BN 826.jpg 

點這裡 去博客來瞧瞧 

有圖有真相噢
2010-11-14_近期銷售最快 s.jpg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_blog 350.jpg  
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     今日もていねいに。
作者╱ 松浦彌太郎
譯者╱ 張富玲
定價   240元


“在看不到的地方也保持天真──這就是我每天新鮮過生活的方式”
作家、書商、總編輯、攝影家
多才多藝的松浦彌太郎

「18歲的秋天,我自高中輟學後去了美國旅行,回國後一邊幹些體力工作一邊在路上賣書。現在的我經營書店,寫稿,擔任《生活手帖》的總編輯。我的角色可以說是往好的方向大大地改變了。不過,就是因為我一直保持著問『為什麼?』的好奇心,
即便角色改變了,我還是原來的我。」

本書介紹的祕訣,便是藉由發問「為什麼?」
讓每天都像全新的一天。

要永遠保持著問「為什麼?」的好奇心,是非常困難的事。臉上一旦習慣了大人的表情,每天的生活就只是日復一日。然而,這樣的日子過久了,人的心立刻就會變得像放了二、三天的麵包,硬邦邦的。身體隨著年月老去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心不一樣。
心變得硬邦邦的,是很悲哀的事。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