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清文不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他四十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創作,作品重視本土的關心,而探討的議題,也從農村,小鎮,都市的生活,漸漸擴展到台灣不同時代的衝突。
鄭清文的小說,以每一個小小的、台灣的故事,述說他對人、對善惡、對價值的看法。他的寫作,就像種一棵樹,不管颳風下雨、不管豐年荒年,始終是靜默而堅持的往上伸展,往下扎根。透過故事,他見證了台灣的歷史,和台灣人民的生活和想法。

鄭清文秉持「文學是生活,是藝術,是思想」的創作理念,重視小說的現實性、藝術性與思想性,認為文學就是廣大人民的生活反映。因為重視內容的現實性、細節的豐富性與準確性,鄭清文的小說往往能夠描繪出台灣各階層人們的生活樣貌,為台灣社會的集體記憶,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他的小說以台灣人民的生活為描述對象,以台灣社會,尤其是以農村的埔仔,或小鎮新莊出發。其小說著重生活化的文字風格,不僅在作品中保留與紀錄了富有文化意義的珍貴生活語言,也標示出台灣文學的語言特色。這是鄭清文小說,相當值得珍惜的特點之一。
鄭清文出生於日治時代後期,生命經歷了台灣社會六、七十年來,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變遷。他的文學記錄了這整段時期,台灣某些已消失、或逐漸消失的社會面貌;也描繪出慢慢成形的、新的社會情狀、生活方式、精神特徵……,既是「土地的文學」、「生活的文學」,也是「人的文學」。埔仔、新莊、台北,透過文學表現,這三個地方,連綴成台灣六、七十年來,從農村而小鎮而都會的發展動線,這也是台灣社會的一種變遷軌跡。
本書根據鄭清文生命和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依照時間分成十一個段落。每個階段,都描述對鄭清文的一些重要的生活事件或是想法,並以他的作品來加以應證。此書的創作目的是希望藉由觀察鄭清文本人的故事,讓鄭清文其人、其文,見證台灣社會變遷的風貌。
 
日治時代,台灣文學由反抗,爾後承受重大屈辱。戰後,台灣文學想從屈辱找回自信與尊嚴。
納布可夫說:「契訶夫寫好人,那些好人,卻不能做好事。」好人不能做好事,是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
四十多年來,鄭清文筆下寫出眾多善良的台灣人民。在現實裡,他們有不少悲慘的遭遇,更重要的,是這些善良的人民,不斷提升自己,努力做好事。契訶夫是鄭清文敬仰的作家。他從契訶夫出發,努力走出傳統的陰影。
這本鄭清文的生活傳記由女兒執筆。從實際生活的細節,讓我們不但可以瞭解鄭清文其人,瞭解他文學的形成,以及,他如何塑造台灣人善良、美麗,而有為的心靈。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九屆國家文藝獎
小說家得獎人──鄭清文
得獎理由
1.鄭清文自195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持續創作近五十年。作品包括短篇小說(兩百六十餘篇)、長篇小說(三部)、兼及童話創作(三部)及文學評論,是一位具有強烈社會意識,堅持鄉土關懷的作家。
2.他的作品常鼓勵人在困境中的奮鬥,高揚生命的普世價值;剖析人性,細膩幽微、蘊藉深刻,深合清淡悠遠的藝術理想。
3.1999年英譯作品《三腳馬》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榮獲美國「桐山環太平洋(Kiriyama Pacific Rim Book Prize)書卷獎」,《紐約時報》、《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等皆有專題書評。
http://www.ncafroc.org.tw/Content/award-prize.asp?ser_no=41&Prize_no=九&prize_file=Prize_feeling


書名:走出峽地:鄭清文的人生故事
作者:鄭谷苑
定價:280元
系列:麥田文學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