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文/科學X博士 蕭俊傑

認識Penny老師很多年,記得她曾經告訴我,她的目標,並不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很厲害的科學人,而是要成為一個可以把科學變得很好玩的人。

RS6005 stand .jpg

學習科學的方法很多,可以在學校的課堂上聽老師講課,也可以多看看科學書籍、多走走科學博物館、多逛逛科學網站,每一種學習方法都有它的優點,也都有它的價值。「科學動手做」是近年來最受歡迎、也最有趣的學習方式。就像這本書一樣,運用我們身邊的小東西,透過簡單動手做,就可以輕鬆學習到科學知識。

 

不過我想要強調的是,並不是因為「動手做」,有別於其他科目以書本為主的學習方式,而顯得學習科學特別有趣好玩;反而是因為整個人類世界中所累積的科學知識,原本就是靠著科學家們,一次又一次的觀察,一次又一次的實驗所建構出來的。一項科學的知識,可以經由書本或網路得到,但也可以透過親手操作、親眼觀察而體驗到。或許書本與網路可以讓你迅速的吸收科學知識,但體驗所帶來的學習效果,絕對是深刻且持久的。體驗,才是科學動手做的最珍貴之處。

 

既然學習的方式有很多,身為科學教育工作者,也可以有很多方式來推廣科學教育。不論是舉辦活動、製作電視節目單元,甚至是與網路節目結合,這些都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新時代,推廣科學教育的好方法。每次跟Penny老師見面,她都會告訴我她在這些領域上,又有了哪些新的突破與表現。擁有這樣跨領域的科學教育推廣經驗,Penny老師的科學實驗表現方式,也會是與眾不同的。

 

我自己也從事科學教育推廣工作,以一場完整的科學實驗教學來說,在準備實驗的這一端所做的付出,往往是參與科學實驗學習的學生所難以想像的。我認識Penny 老師很多年,大家一直在為科學教育努力。如果說,「體驗」是科學動手做最珍貴的元素,而我們創造了一個機會,讓大家可以體驗科學學習樂趣的話,那反過來講,我們也體驗了推廣科學教育所帶來的成就感。這就是科學教育工作最最吸引人的地方。

 

Penny老師想要成為一個可以把科學變得很好玩的人,她做到了。

 

(作者為科學X博士部落格版主、2016 TedxTaipei講者、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國際科學展覽、全國科學展覽、國際發明展冠軍作品 指導講師)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臺北市南門國小家長會前會長 鄭偉忠

在還沒有認識Penny老師之前,我家的小孩在家中很喜歡看YouTube的科學影片,樂此不疲,常常是一部接一部一直看,有一天我從孩子口中知道了酷酷兄弟和Penny老師,以及他們的科學實驗的訂閱率和網路上的高人氣,也跟著孩子看了許多有趣的影片,結果有趣的事發生了,想不到孩子眼中的Penny老師和我同一年就讀臺北科技大學EMBA,不僅如此,由於擔任家長會長的我,因緣際會下邀請Penny老師和所領導的團隊到臺北市南門國小主辦科學闖關活動,當時好多小學生私下問我那是Penny老師嗎?可見她的高人氣。這次有幸拜讀孩子們的偶像Penny所寫的新書,隨手一翻不得不佩服她用白話淺顯的實驗方式,像是用三根火柴棒吊起水瓶,解釋國中理化課程中平衡力系的原理,我回想我對國中理化的概念就是「背多分」死背的年代,還記得當年臺上老師的說明:「物體未被拉動之前的摩擦力稱『靜摩擦力』,摩擦力等於外力,接觸面愈光滑,摩擦力愈小;物體愈重,摩擦力愈大⋯⋯」還有加速度與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是隱藏的概念。現在的教育趨向多元,這本書可以引起我和小孩科學實驗的好奇,進而建立物理化學的基本觀念。

RS6005stand belt.jpg

為了寫這一篇序,我和小孩參考 Penny老師教你創意玩科學》 書中所描述的,將臉盆加上玉米粉和水,依書上的實驗步驟及比例攪拌,經由實驗中了解物理固體及液體特性,完全在安全的操作中讓孩子自然而然學習到。繼續往下看這本書,發現另一個一樣是有趣又安全的實驗可以讓聲音被看得見,而且是會前後移動跳舞的,這又有一個專有名詞叫駐波,特別的是這個實驗可是Penny老師自己下場示範。這本書不像坊間其他科普教育的書,只用漫畫或是科幻的方式呈現,更不是直接將國中理化的教材,稍做修改就出版上市,而是用圖文一步一步的詳細說明,是一種讓每個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呈現出原本抽象又不容易理解的概念,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充分表現出Penny團隊的用心及功力,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這是本書的特色。

 

這本書的架構是用12個月分、每週1 2個學習主題來進行,Penny老師所談到的主題如玉米粉、保麗龍球、洋芋片、火柴棒等,雖然都是日常生活用品,但是透過書中的引導,讓讀者了解物理及化學的轉變,利用小故事大道理,體會處處是科學。

 

我很榮幸能夠幫Penny寫推薦序,這兩年我看著她的成長,持續拓展科普教育,去年獲得了青創事業獎的肯定。我推薦這本書為國小學童的第一本實驗科學書,從做中學,配合書中的引導,相信會為國中的理化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也可以透過這本書的內容,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實驗,融入親子教育的元素。願大家開卷愉快!

 

(本文作者現任第十五屆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祕書處祕書、曾任台北市南門國小100101104 學年度家長會會長、第十屆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教育委員會副召集委員)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傅學海

 

近幾年,全球刮起創客與DIY的風氣,Penny老師是後起之秀,她寫的《Penny 老師教你創意玩科學》一書,系統性的彙整與發想許多有趣的科學活動,用生活周圍取得的材料,設計出大人、小孩在家就能進行的實驗,輔以淺顯易懂的圖解,增添相關的資訊與圖像,是一本很棒的學習科學入門書, 也是親子同歡的創意玩科學之書。

 

RS6005 stand .jpg

許多人不喜歡科學,認為科學很難、硬梆梆的,在生活上又沒有什麼用。其實這都是誤解,科學是生活化的、有趣的,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幾乎都是用科學原理製造出來的,讓我們生活更方便、舒適,例如:手機、電視、汽車、電鍋、微波爐,都是科技的產物,科學與技術相輔相成,其他如建大樓住宅、造橋鋪路,也都用到現代科技。可以說,是科學與技術讓人類得以脫離蠻荒,進入現代聲光化電的生活,也部分豐富了我們的心靈。

 

只是學校授課幾乎都以生硬的知識為主,也較少讓學生親手做實驗,加上考試以知識為主。學生幾乎被動的聽老師講解,用記憶與背誦的方式來學習科學,談不上用實驗驗證科學的素養與能力。自然科學必須配合實驗才能有效學習,因此幾乎所有的科學課程都有相關的實驗課程,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都有配套的實驗,本書設計人人在家就能動手做的實驗,在遊戲玩耍的氛圍中學習科學。

 

目前國內科學教育環境已有轉變,加上創課與DIY風氣崛起,引領動手玩科學、動手玩創意的風潮,《Penny 老師教你創意玩科學》回應了這股需求,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與多樣的圖說,親子共同動手的方式,寫成本書。全書各個實驗都有圖解,有些實驗附上輔助資訊與相關知識,例如:第2堂課中,附上可以乘坐的霸王蓮葉子、全球最大的葉子,整合了一般知識與新知。

 

書中內容分為12個月、25堂課,共75個科學實驗,輔以照片、圖說, 深入淺出的介紹這些有趣的實驗,除了科學知識外,其中一些實驗也可以成為玩具、食物或生活文具用品。例如:可以當作玩具的自製光劍、仙女棒、針孔相機;可以當作食品的自製茅屋起司、膨糖、自製霜淇淋;以及生活用品, 像是葉脈書籤、自製暖暖包、熔顏燈、自製手電筒。

 

學校科學實驗課主要都是老師示範,學生鮮少能親自操作。本書實驗都可以讓小孩親自動手進行,或是大人小孩一起玩。在為期一年的親子歡樂中, 養成孩子動手做的習慣與能力,引起孩子對科學的興趣,以及親自驗證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素養。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立體封(含書腰).jpg

 

若來票選文青廢文最常用的成句,「無以名狀的哀傷」一定榜上有名。雖然沒有詳細考證,但感覺源頭應該是夏宇吧。這個成句太好用了,當人們沒有辦法、或懶得想辦法去捕捉比較抽象的感覺時,只要祭出「無以名狀」四個字就好了。反正就是有,我說出不來,我說有就有。

 

        後來,這就變成了一條小小的,我讀散文的私人標準。我不喜歡那些拿「無以名狀」當擋箭牌的散文,那些以自己無能或不願將話說清楚的為傲的散文。我偏狹地覺得:以有形追無形,以物質性的文字固定精神性的概念,這是文學創作者的工作,無以名狀的仿效者們只是拿它當作怠惰的藉口。

 

        盛浩偉的《名為我之物》就完全是一本「可以名狀」之書。當然,傳統意義上的抒情性仍然貫穿全書,來自生活的感懷也俯拾皆是。但盛浩偉有趣的地方在於不閃避,不曖昧,每一個句子必有資訊,幾乎沒有純粹為了修辭或美學而存在的空洞描述。這說來簡單,但在台灣的散文中其實並不多見。在這種個人性很強的文類當中,不把筆墨拿去點染情緒,就意味著真的要「有話要說」,真的看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否則會連篇幅都填不滿),這就對作者的知識、觀察力和思考方式設下了一道門檻。就此而言,盛浩偉顯然輕鬆過標,眼光與筆尖所指之處都真的是值得深看的細節。

 

        這樣的直面狀態,從開篇的〈名為「我」之物〉和最末的〈代跋:我的懷疑〉更可清楚得見。在這一前一後,結構上彷彿括弧一般包圍了整本書的兩篇,共同思索的主題就是「自己」。占有書名位置的〈名為「我」之物〉這篇,一開始看起來只是普通的童年記事,但走筆至中段突然冷峭、後設了起來,而有了「你開始把『我』,當成一件物品,來使用。」的轉折,開展了一段對於人們如何整飾出自己的身分,以之應對社會生活的觀察。更進一步地,盛浩偉甚至將這種整飾引伸到「武器」這麼堅硬的意象上來:

 

所以,「我」,是什麼?「我」自古,就是兵器,是一把活生生的兵器。你得學著如何跟「我」相處,以便每日揮舞;且不只是你,人人也都憑自己的招法,使著自己的兵器。於是你與「我」,離得太遠,無以防身,靠得太近,則斲喪自己。你揮舞著「我」,他揮舞著「我」,人人揮舞著「我」;就在與其他的「我」一回又一回的過招裡,你們彼此撞擊,產生火花,發出尖銳的聲音;時而他人承受「我」,時而「我」承受他人,互相磨損,而「我」,從鋒利,變得滯鈍……

 

        「我」被外化、物化、工具化了,與自我的本質(如果有的話)油水分離。由此切入,這本散文集的所有篇章,都添一分文字以外的趣味來。敏銳的讀者必然會想到前幾年關於散文的「真實與虛構」論戰,此一爭論核心的倫理命題,便是「散文應當誠實」。但是,怎麼樣才是誠實呢?盛浩偉一上來就給了一個打破砂鍋退到底的答案:那就是誠實地承認自己無法誠實。要是讀者想在文字裡找到散文家的「自我的本質」(如果有的話),就會看到盛浩偉這個抱歉的微笑。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為啟程者引路】
楊翠│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楊逵文教協會常務理事
 
 
       2016年以來的台灣,擾嚷不歇,各方人馬紛沓湧入台北街頭,同一議題、對立主張,相互爭論與叫囂,敞開一方關於「人權」與「民主」的絕佳演練場所與論辯空間。
 
       2014年的318運動,揭露了台灣社會對「民主」的長期誤識。我們終於體認到,選票不等於「民主」。318過後,二次政黨輪替,我們走在重新認識「民主」與「人權」的關鍵時刻。此際,麥田出版《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系列,非常有意義。
 

 
       這系列的第一卷「人權與民主篇」,精準地指出,公民思辨的「根」,正是人權與民主。如果不從這裡出發,所謂「民主國家」,就是恐怖危樓,就是剝奪人民主體與尊嚴的魔獸。
 
       這部書以深入淺出的敘述筆法,敘寫人權的涵義與價值、人權所含攝的內容與向度,充滿豐富的歷史文獻,舉引各種故事文本,時間跨度從希臘到當代,空間跨度遍及全球,構織成一張密實的人權地圖。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