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暢銷書《自願被吃的豬》作者
提供的哲學工具大補帖
告訴你如何進行有效又健全的思考
 
哲學家似乎盡是怪胎,不是性情暴烈,就是性格乖戾;
但不容否認的是,他們的思考方式就是有一套!
想要具備哲學家精湛的思考技術,
就趕快打開哲學家的工具箱,學習最刁鑽的工具,
全面提升你的邏輯思考能力!


「太陽下山明早一樣爬上來,花兒謝了明天還是一樣地開。」這種說法合乎邏輯嗎?
素食者不吃豬肉香腸,甘地不吃豬肉香腸,所以甘地是素食者。這句話合乎邏輯嗎?
許多人都喜歡到開過頭獎的樂透攤子購買樂透,因為這些攤子曾經開出大獎。這種做法合乎邏輯嗎?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找幸福,除了需要一點點勇氣,還需要一點點浪漫。
精靈的文字,清新細膩,滿溢最純粹的感動,最蕩氣迴腸的初衷!
 
抓不住的,就應該放手。放不開的,又該怎麼抓住?

一個是曾經認定的唯一,
一個是驀然驚覺的愛戀,
面對兩個同樣窈窕多情的女孩,他該如何抉擇?

「要不要給我一個不能再靠近的理由?」
「是我想錯了,以為你可以是……但是你從來不是,不是我的王子。對不起,我們就這樣好不好?就是朋友好不好?」
 
方書妍不是幼稚,她只是忠誠地捍衛自己的信仰。她在尋找可以給她童話般浪漫愛情的王子,偏偏他不是。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重寫?怎樣臺灣?這一部文學史?

 

書寫臺灣文學史,書寫的是「臺灣文學」的「歷史」或「過去」,也就是對過去發生的文學事實的敘述與詮釋。


究竟什麼是「臺灣文學」?「臺灣文學」內容又屬於哪一些範疇?臺灣文學史應該要從哪兒說起?這本書的11位作者提供了不同面向的豐富答案。


關於臺灣文學史的寫作,向來是臺灣文學研究的重心。在臺灣文學研究蓬勃發展之際,關於臺灣文學史的多重面向的深入寫作與探勘,顯然有著重要的意義。此書的意義,在於重新釐清臺灣文學史研究當中,長期邊緣但具有關鍵意義的文學發展議題,以期完成更充分的臺灣文學史寫作與建構。此書集合國內外重要與新進研究學者,展開跨國性的對話──從不同的學術背景、理論資源、學派視野出發,交會互換以期漸漸深入問題的核心,開發出更廣闊深邃的學術願景。

 

 


本書內容涵蓋面廣,文字及結構嚴謹,兼具「臺灣文學史導遊指南」的特色。書內討論各項議題一直受到學界和學生們的廣泛性迴響和討論,乃教授和學生閱讀臺灣文學課程時所不可缺少的必備讀本,更是大學生、轉學生、研究生報考臺灣文學系、研究所時必得捧讀之參考資料。11位作者長期觀注臺灣文學發展生態,在本書內有效地納入最緊湊的篇幅,令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日據以來臺灣文學發展的各項精采議題,並且詳細探討每個世代的文學社會背景和作者現象,極富臺灣文學研究的參考意義,十分適合作為現代文學、臺灣文學、臺灣歷史、臺灣社會研究相關課程、大專院校、大學、研究所的臺灣文學史課程讀本,也是圖書館或家庭書庫必備的參考書,文學或文化工作者的手邊書。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果沒有夏志清的評介,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可能便少了張愛玲、沈從文、錢鍾書這三個閃亮的名字;

但也正由於夏志清的極力推崇,讓張愛玲、姜貴、錢鍾書、沈從文等作家登上世界文學舞臺。

夏志清,這是一位在砧板上寫作的,被譽為中國文評第一人的著名中國文學評論家。

 

夏志清以八十五歲高齡當選二○○六年第二十六屆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中央研究院史上最高齡當選院士者,並以罕見高得票率當選,所有院士皆認為:夏志清榮耀遲到三十年。這份榮譽是實至名歸的,早該給夏志清的肯定。因為他們對中國文學的認識,都來自夏志清的著作。


此書選入夏志清自一九五七年以來在臺港刊物上所發表的十篇文章。其中九篇討論文學,一篇在性質上是追悼夏濟安的散文,但因夏濟安本身是學者、批評家,也是當年臺灣文壇上的重要人物,該文所提供的傳記資料仍是和中國現代文學有關的。在本書中,最重要的篇章如〈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評《秧歌》〉,不僅讚許張愛玲的〈金鎖記〉是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將過去被視為通俗作家的張愛玲一把推進學術殿堂。

〈愛情‧社會‧小說〉是夏志清到美國後發表的第一篇中文文章,把該文的標題當作書名,一方面表示一種紀念,一方面因為書中所討論的一切,都和小說、愛情或社會有關。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世紀全民閱讀新版」


一九二○年代發展起來的臺灣新小說,是探討日據時代臺灣歷史和文化的必不可少的資料。除了藝術上的成就和價值,它記錄了殖民統治之下,臺灣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變遷,提供了在客觀現實面前,臺灣人民的思想發展及心理樣態的生動畫卷。通過這些臺灣新小說,可以看到被殖民的臺灣人民的艱辛、痛苦的處境,體驗曾發生在他們身上的輭弱、苦悶、挫折而最終是強靭不屈的反抗和自覺精神。在這一切之上,更可認識到二十世紀前半葉,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思潮的激盪下,朝向現代歷史階段前進的臺灣文化的本格特色及其寬廣的國際性視野。


政治上,日據時代的臺灣小說顯示出被殖民的臺灣人民尋求身分認同和自主權力的艱辛搏鬥;思想上,它反映了臺灣人民從殖民奴役的創傷中,認識臺灣,創造自我生命的精神掙扎;藝術上,它表現著社會歷史劇變中,應合現實發展的新內容和新形式的追求和建立。這些情況普遍存在於日據時期的現代文學作品,只不過在小說寫作上表現得格外顯著。


隨著第三世界國家的普遍覺醒,臺灣政治生態的急劇改變,有關臺灣歷史和臺灣文學的整理及研究,目前已成了迫切的需要。本書的編選,主要是提供大專院校逐漸增多的臺灣文學課程基本的參考資料,同時也希望成為想了解臺灣文學的一般讀者的輔助讀物。


本書收輯日據時代臺灣小說16篇,題材涵蓋工、農、小市民生活,婦女、知識分子問題,以至於「皇民化」的迫害。作家包羅了賴和、楊守愚、王詩琅、呂赫若、楊逵、張文環、龍瑛宗等臺灣新文學的里程碑人物。本書在編選上,因資料的限制和時代性的考慮,未能收入原住民的口傳文學作品,及臺灣傳統文士以中國文言文寫作的小說,只把範圍放在現代文學的階段,以日本占領時期為上下限,選擇藝術上、思想上較具代表性的小說作品,以呈現二十世紀臺灣新小說萌芽、發展的脈絡。作品次序的編排,按年代先後;作家及作品的選擇,以寫作活動及主要作品發表時間在日本占領時期者為依據。每篇作品後附有作者生平及創作概況介紹,書後附有臺灣文學史大事紀要,列舉文藝活動及相關背景資料,極富閱讀及研究參考。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