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火雞為什麼不想過聖誕節?是因為害怕被當成聖誕大餐嗎?
聖誕節為什麼一定要吃火雞?既然可以吃火雞,為什麼不能吃人肉呢?


試著思考底下的問題:
 
處女怎能懷胎生子呢?到底是誰幹的好事?隔壁的怪叔叔嗎?而且,她生下來的小孩還不是普通人耶!竟然有人說她兒子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因為她兒子根本不是人,是神!
上帝是殺人魔還是大好人?如果祂是大好人,為什麼允許猶太人殺光迦南人?如果祂是大好人,為什麼可以冷眼旁觀這個世界的苦難?如果祂是大好人,為什麼可以坐視無辜的好人受苦受難?
大家都喜歡收到聖誕禮物,但是,如果阿姨送你一條難看的領帶,你要怎麼辦?告訴她實話嗎,還是裝模作樣讚美這條領帶?一般人都會選擇後者,但是,竟然有個秀逗哲學家鄭重警告你:就算阿姨因為你的實話而傷心欲絕、燒炭自殺,你也不能說謊!為什麼?
奇怪,你又不是基督徒,幹嘛跟著別人慶祝聖誕節?不行嗎?聖誕節是基督徒獨享的嗎?不能利用這個機會狂歡嗎?
 
聖誕節是一年當中特別能發人深省的日子。事實上,聖誕節也帶來許多謎題與難題。英國哲學老師史蒂芬提出全新的思考方式,帶領我們思考關於聖誕節的14種主題。
這14種思考不僅充滿趣味,還能鍛鍊你的思考能力,保證讓你的聖誕節充滿全新的意義!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書在關於台灣從殖民地解放後所必然經歷到的文化危機方面之探討,堪稱為台灣史研究上的第一本正式研究專著,也是開拓戰後台灣文化政策研究的先驅之作!
 

《「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在關於台灣從殖民地解放後所必然經歷到的文化危機方面之探討,堪稱為台灣史研究上的第一本正式研究專著。此書透過豐富的史料探討,照片與版畫,以及其他尚未公開的書簡或電報等,綜合性地描繪出戰後初期國民政府進行「文化再構築」的種種實證性計畫,可堪稱意義非凡的研究成果。
──北岡正子(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
 
本書實為目前為止有關研究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戰後初期在台從事文化重建過程的一部力作。黃英哲使用前人未曾利用的資料,深刻地、且由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戰後台灣文化的重建工作,有其見地,是開創之作。作者不只還原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重建過程,同時也敘述台灣本地知識分子在面對排山倒海式的「中國化」與「殖民地文化遺產」時,如何摸索戰後台灣文化的出路。
本書的最重要創見是發現1946至1948年台灣之魯迅傳播的第二次高潮期,以及此次魯迅傳播與當時的台灣文化重建之密不可分的關係。作者的歷史實證研究,清楚論述了魯迅思想對戰後初期台灣社會之強而有力的影響,開啟「魯學」研究新的一頁。
──許雪姬(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去中國化」問題是近年來各界人士喋喋不休爭論的課題,但是在檢討此課題時,首先必須回到此課題的原點,即先釐清1945年8月日本敗戰退出台灣後,國府如何對已接受五十年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進行文化重建工作,即「去日本化」」「再中國化」的課題,否則再多的議論也只是空談。
本書不只還原戰後初期台灣的文化重建過程,同時也敘述台灣本地知識分子在面對排山倒海式的「中國化」與「殖民地文化遺產」時,如何摸索戰後台灣文化的出路。作者分別從「官」與「民」的不同立場,將戰後初期台灣文化重建之潛在複雜要素清楚的勾勒出來。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殖民理論是當代發展最快、爭議最多的文化論述之一。此一論述至少包含兩種向度:一是檢視宗主國對被殖民土地的佔領終結後,所產生的文化、經濟,及政治後果;一是辯證殖民與被殖民者的關係,如何在歷史的殖民主義終結後,依然支配我們想像與生活的空間。在這兩種向度下,有關第一/第三世界之別、東方主義、跨國投資、國族屬性、文化符號流徙等議題,已一再引起廣泛爭辯。

在統獨之爭方興未艾、香港九七已然逼近的時刻,後殖民理論對臺港及大陸的學者,具有獨特歷史意義。本書自四個角度,探討此一現象。【評介篇】綜論重要後殖民論說的源頭,及其「渡海而來」的意義。【辯證篇】介紹在文化實踐的過程中,後殖民觀點所引生的對話或爭辯。【文學篇】探討語言、文本、國族記憶的互動關係。【影像篇】凸顯電影媒介在跨國文化工業中,所扮演之微妙角色。


本書的作者,分別來自臺灣、香港、大陸、東南亞及歐美華人社群,他(她)們自不同政治及文化立場,提出對後殖民理論的看法。論證精密,感懷亦深,交流與交鋒的意義並存,為中文學界第一本有系統說明後殖民理論的文集。


書名: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 (改版)
作者:張京媛 編
定價:420元
系列:麥田人文
出版日期:2007年12月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斯頓‧奈爾斯‧倫法德承著他的太空船進入漏斗狀時間地區後,就以波動的方式存在,直到被地球或其他星球攔截為止,所以他每隔五十九天,就會在地球的羅德島新港市顯形一小時。


穿梭時空的倫法德因此能通曉過去、預知未來,他預告馬拉吉‧坎斯坦特這個世上最富有的人,即將和倫法德的太太共同前往火星;他還知道有個從特拉法馬鐸星來的機器人,在泰坦星上為了一個修理太空船零件等待整整兩千年,只為了傳達一個訊息……
但倫法德不知道的是,到底誰設計了這荒唐命運的劇本?
而依據安排踏上時空旅程的坎斯坦特,又有什麼在終點等著他?
謎底,就在特拉法馬鐸星人手上那封信裡……
 
馮內果用令人驚異的想像力在這場星際迷霧裡掀起的波瀾,就像傳說中海妖的歌聲,迷惑了還在無垠太空裡航行的我們,投身一探存在的究竟。



書名:泰坦星的海妖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清文不是一個多產的作家,他四十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創作,作品重視本土的關心,而探討的議題,也從農村,小鎮,都市的生活,漸漸擴展到台灣不同時代的衝突。
鄭清文的小說,以每一個小小的、台灣的故事,述說他對人、對善惡、對價值的看法。他的寫作,就像種一棵樹,不管颳風下雨、不管豐年荒年,始終是靜默而堅持的往上伸展,往下扎根。透過故事,他見證了台灣的歷史,和台灣人民的生活和想法。

鄭清文秉持「文學是生活,是藝術,是思想」的創作理念,重視小說的現實性、藝術性與思想性,認為文學就是廣大人民的生活反映。因為重視內容的現實性、細節的豐富性與準確性,鄭清文的小說往往能夠描繪出台灣各階層人們的生活樣貌,為台灣社會的集體記憶,留下珍貴的文化資產。
他的小說以台灣人民的生活為描述對象,以台灣社會,尤其是以農村的埔仔,或小鎮新莊出發。其小說著重生活化的文字風格,不僅在作品中保留與紀錄了富有文化意義的珍貴生活語言,也標示出台灣文學的語言特色。這是鄭清文小說,相當值得珍惜的特點之一。
鄭清文出生於日治時代後期,生命經歷了台灣社會六、七十年來,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變遷。他的文學記錄了這整段時期,台灣某些已消失、或逐漸消失的社會面貌;也描繪出慢慢成形的、新的社會情狀、生活方式、精神特徵……,既是「土地的文學」、「生活的文學」,也是「人的文學」。埔仔、新莊、台北,透過文學表現,這三個地方,連綴成台灣六、七十年來,從農村而小鎮而都會的發展動線,這也是台灣社會的一種變遷軌跡。
本書根據鄭清文生命和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依照時間分成十一個段落。每個階段,都描述對鄭清文的一些重要的生活事件或是想法,並以他的作品來加以應證。此書的創作目的是希望藉由觀察鄭清文本人的故事,讓鄭清文其人、其文,見證台灣社會變遷的風貌。
 
日治時代,台灣文學由反抗,爾後承受重大屈辱。戰後,台灣文學想從屈辱找回自信與尊嚴。
納布可夫說:「契訶夫寫好人,那些好人,卻不能做好事。」好人不能做好事,是個人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
四十多年來,鄭清文筆下寫出眾多善良的台灣人民。在現實裡,他們有不少悲慘的遭遇,更重要的,是這些善良的人民,不斷提升自己,努力做好事。契訶夫是鄭清文敬仰的作家。他從契訶夫出發,努力走出傳統的陰影。
這本鄭清文的生活傳記由女兒執筆。從實際生活的細節,讓我們不但可以瞭解鄭清文其人,瞭解他文學的形成,以及,他如何塑造台灣人善良、美麗,而有為的心靈。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