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在媖(兒童文學作家)
這是一本很好笑的小說,這是一本青少年思辨的小說。
好笑跟思辨可以同時存在?這本就是。
從城市轉學到鄉下的六年級美國女孩瑪格麗特,對新環境有未知的焦慮,這本小說就從她對神的禱詞開始。瑪格麗特想要盡快融入新學校,因此加入了新鄰居也是新同學南希組的祕密社團。這個少女祕密社團關心身體發育的議題,也關心班上漂亮女孩蘿拉.鄧克跟男孩的傳言,還關心瑪格麗特要加入猶太團體還是基督教團體,沒錯,二選一。
青春期,性徵開始發育,孩子開始關注自己及同儕的身體,女孩們關注胸部逐漸脹痛長大、月事來到、異性的眼光。迷惘的瑪格麗特,對青春期身體及心理變化充滿疑惑,她看到同學逐漸發育,多希望自己跟別人一樣,但這不是她能操控的事情,因此她常常對天上的神說話,她的每一段禱告文都非常爆笑,好像在跟朋友聊天,思考人生種種問題:
神啊,你在嗎?我是瑪格麗特,我剛剛跟我媽說我想要胸罩。神啊,請幫我發育吧,你知道我指的是哪裡。
神啊,你在嗎?是我,瑪格麗特。我巴不得兩點快到,神啊。我們的舞會就是那個時間開始。你想我能跟菲利浦.里洛依跳到舞嗎?我對他這個人不是很有好感,神啊,可是就男生來說,他長得很帥。我很想跟他共舞……只要一、兩次就好。神啊,謝謝你。
好笑吧?但瑪格麗特本人倒是非常認真,在青春的迷霧中,努力思辨,想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青春期,充滿了不確定。
這不確定會經過時間的淘洗,慢慢顯露出真正的樣貌。對於班上帥哥的迷戀,在一次練習跳舞後,發現他超愛踩人的腳;大家都在傳說班上發育最好的女孩蘿拉與別的男生偷偷親熱,瑪格麗特與她真正相處後,發現謠言有多麼傷人。
選擇代表自由,也代表某段時間的迷惘。
上一代的宗教信仰,很容易透過家庭教育,直接影響下一代的宗教信仰。瑪格麗特的父母分別來自猶太教與基督教家庭,雙方祖父母並不贊同這段婚姻,這讓瑪格麗特的父母決定讓她自己選擇宗教,但祖父母還是意圖影響瑪格麗特的宗教信仰。她該如何找出自己所要信仰的宗教呢?
瑪格麗特不是只在藍天下空想,她到猶太與基督教會觀禮體驗,收集資料,思考著如果有神,她要信哪一個神,當她發現神似乎要她面對人生自行找答案的時候,她說她再也不要跟神說話了。
人生,有沒有真正的答案呢?
最近這幾年很流行「思辨」這兩個字,幾千年前,東方就有一位老師對著藍天下的學生說了這麼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是什麼意思?
學習而不好好思辨書上的知識,則容易在學問中迷失方向。這就像一個人手中持有地圖,卻沒有想好要去的方向,他要去哪裡自己都不知道,地圖、學問對他來說,只是持有而無法運用。
反過來說,如果一直空想而沒有汲取前人智慧好好鑽研學習,則容易誤入歧途,甚至變成自以為是。這就像一個人半夜睡不著,一直苦思白天煩惱的事,沒有起床去找尋相關資料或虛心跟前輩多方討教,很容易變成胡思亂想,沒辦法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夢想。
經過了幾千年,藍天還在,當年孔子說的這句話,你覺得有沒有道理?
因為思考與學習,可愛的瑪格麗特活在讀者的心裡。
因為學習與思考,我們得以衝過青春的迷霧,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