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開學
作者/張維中
出版日期/2009.06.09
三十歲以後,你還有重返校園唸書的夢想嗎? 三十歲以後,你還會想要出國自我充實、擴充生活視野、增長生命體驗嗎? 時尚、都會、新世代日本文化達人張維中,與你分享他到東京的學習生活, 更深入的異國文化經驗,更多元的個人成長體驗。 三十歲以後,你也敢真正去實現心中的夢想嗎?
學歷對我來說,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我不想多念一個碩士,也不準備深造博士。所以,出國留學這件事情,變成比累積學歷更實際也更貼身的問題。那是自我的充實;興趣的落實;生命的體驗;也是工作的相關延伸。
雖然比起他們來說我不那麼青春了,然而,正因為多了一些社會的經歷,並且知道一切得來不易,於是,讓我更懂得去珍惜這改變的機會。
在這個前提之下,每一天、每一回呼吸的吐納之間,你會發現自己比別人多了更細膩、更寬廣的視野。──張維中
全書分三章,分別是:
一人生活
東京臥底
這樣的地方、那樣的自己
從打點一個人在異國的生活起居、在早稻田大學的學習生活、到東京這個城市的體驗與觀察……,張維中以體貼的文字,訴說令人心動的東京物語,讓我們一起跟著這位老學生,一同經驗他的東就單身新生活,呼吸這城市驚人的活力脈動。
這是內文版型,書中附有張維中在東京大量的照片,忠實的呈現他在東京的生活、所見、所聞。
內文試閱:
小室哲哉的啟示 小室哲哉被逮捕了。
在他被捕的那一天,全日本的報紙頭版都用最大的篇幅和聳動的標題處理了這則新聞。從早到晚,大街小巷都出現他的名字。自從我來到日本以後,大概只有前陣子換首相時才有看見此等規模。
晨間新聞的記者從凌晨四點多就出機採訪。拿著剛印出來的早報,到天都還沒亮的街頭去訪問那些剛下班,或正準備出門上班的路人。每個人看著記者給的報紙頭版,都驚訝地大叫出來。你知道,就是電視上常看見日本人的那種標準驚嘆:「咦!胡說!不可能!」
然而,小室哲哉確實是被逮捕了。
他被控告詐欺,因為向人出售其所創作的歌曲,收取了五億圓,但其實卻根本沒有這些歌曲的版權。
這個號稱是日本音樂教父的四十九歲男人,曾經是那麼的不可一世,在九○年代不只改寫了日本音樂史,也影響了嗜愛日本的台灣和香港。由他經手製作的藝人如安室奈美惠等人,唱片總銷量高達一億七千萬張。一九八五到二○○四年,他是日本藝人納稅排行榜榜首。
由於投資香港事業失利而大虧七十億日幣,之後又因為要支付前妻高額的贍養費而債務連連。曾經四處都留有豪宅的他,在被捕的那一天,被發現只委身在一間狹窄的單身公寓。全盛時期在他名下的製作公司存款高達一百億日幣,而這個戶頭現在只剩下六千二百五十九元日幣。也就是說,我們,竟然都比他有錢了。
我其實從來不是小室哲哉的歌迷。他從前寫過的那些電子音樂,我一張CD也沒買過。甚至我開始喜歡上安室奈美惠的歌,還是在她離開小室哲哉改走嘻哈路線以後的事呢。雖然如此,在小室哲哉被捕的那幾天,這則新聞還是吸引了我不少關注的目光。
我不禁在想,這世界上所有事情的開端,原本都是非常純粹的吧。像是這個地球上六十七億人口所交織出來的愛與恨,在最初的最初,或許是來自於一場宇宙星子的爆炸,或是彗星尾巴拂過而墜落在荒瘠的星球上的塵埃,滋生出了意外的一抹細菌,然後竟演化出生命的起源。
人性中因為欲望而一敗塗地的窘狀,最初也都是很單純的。
只是喜歡音樂、熱愛唱歌,或想要與人分享自己的創作才華;有著打抱不平的性格,想從政為民服務,選立委、選市長、選總統。在擁有了一些以後,便想擁有更多;認為自己辦到了這些,也就可以做到那些。
報導說,小室哲哉在被捕的前一晚,仍堅持還去住了一晚要價日幣九萬的高級酒店。他說,他想享受一次「最後的奢華」。
一步步跌落到谷底的這些人,是如何去面對、接受,或者說逃避的呢?曾經懷著夢想,努力地爬到高峰上,然後又眼睜睜看著自己失去了各種可能性。
去日本KTV唱歌的二十世代年輕人,幾乎沒有人點過小室哲哉的歌來唱。就連他的母校,學校裡有以他為名的音樂館,那些十來歲的孩子們都說,「不太清楚他是誰。」倒是這些過去四處爭著沾光的機構,現在正為了要不要更名而傷透腦筋。只有見證過小室旋風的三十世代,人人不勝唏噓。當年從校園步向社會的他們來說,小室哲哉的成功雖然是遙不可及的,但仍代表了一種努力就能美夢成真的指標。這群三十世代好不容易成為社會結構裡的中堅份子時,卻遇上了金融風暴。在夢想夭折與前途未卜之際,又看見小室哲哉的垮台,那恐怕比華爾街LeMan Brother的破產還令他們感傷。
小室哲哉的新聞發生以後,又過了快一個月。這件事情就像是任何一件新聞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又被其他的事件給覆蓋了過去。
一晃眼就十二月了。在這個年末與年始交接之際,天空裡又將隨著花火的綻放飄散出許多的夢想。每一朵燦爛的花火,在最初展開之際,你不知道它們會變成什麼模樣,永遠都充滿著最大的可能性。每一個最初的夢想也是。
最純粹的,才有最大的可能性。永遠也別忘記。
購書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