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嶽嵩山藏金簡
位於中原大地河南登封境內的中嶽嵩山,因位居“天下之中”,而頗受歷代帝王的青睞,因此,登封也就成了古代帝王常常涉足之地。
自漢武帝劉徹嵩山封禪之後,中嶽嵩山一度沉寂了幾百年。直到西元六九六年的臘月,武則天以中國第一位女性帝王的身份前往嵩山。這一年,她已是七十三歲的古稀老人。本是嚴冬季節,呵氣成冰,嵩山上下卻是一片錦繡。每到險處,武則天就下轎步行,一覽嵩岳美景……為了紀念登封中嶽這一盛大典禮,武則天遂將年號改為“萬歲登封元年”,並傳旨改嵩陽縣為登封縣,改陽城縣為告成縣,取“登封告成”之意。可見當時一代女皇的春風得意、威風八面。
四年之後,七十有七的武則天再次駕臨嵩山,在嵩山玉女台下的平洛澗石淙河旁邊大宴群臣。不料,在這次登封嵩山會飲之後,古稀之年的武則天忽然患了一場重病。不久之後,武則天的病奇跡般的陡然轉好,她非常高興,認為是登封嵩山的保佑,立即大赦天下。七月七,又特派太監胡超帶上金簡,前往中嶽山祭祀祈福,向三官、九府稟告來意,並在“進山門時投下金簡,目的是為自己消災除罪”。其作用相當於後世的名刺(名片),名片以金製成,足以顯示出女皇至高無上的身份。
一千二百多年後,武則天投下的除罪金簡,這個神奇的歷史物證以不可思議的方式重見天日。1982年5月,登封縣唐莊公社一個名叫屈西懷的小夥子,奉上級之命在嵩山太室山主峰峻極峰一帶植樹造林。收工之後,屈西懷看天色尚早,就約夥伴們一起在山上玩遊戲。所謂的遊戲也就是把山頂的石頭一塊一塊滾下山坡,以聽取石頭與山體碰撞後發出的轟鳴聲為樂。當屈西懷使勁摳下一塊一方左右的巨石時,奇跡出現了——一張明晃晃的“紙片”從石縫中露了出來。屈西懷拿起“紙片”順勢在胳膊上一擦,“紙片”上的塵土紛紛灑落,露出它光彩奪目真實的一面。儘管那金燦燦的東西晃得屈西懷睜不開眼睛,但他沒敢把這像“拾荒”一樣被他撿起來的東西當做金子,更無法把它和流傳千古、聲名赫赫的武則天聯繫在一起,只當撿了片銅塊回家。
第二天一早,心存疑惑的屈西懷揣著“銅片”找到時為鄉黨支部副書記的表叔求證,表叔雖然認識些字,看出那東西上隱隱約約刻著什麼“上、大周”之類的字眼,但也推斷不出這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只是推測說:“這有可能是金子,銅會生銹,金子不會生銹。”表叔的話嚇了屈西懷一大跳,他慌慌張張拿著東西跑回家去,再不敢輕易拿出來在眾人面前露上一面。
但屈西懷在山裏拾到寶貝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引來了兩位千里之外的山東人要出高價買走。那兩個山東人一張口就給了屈西懷五萬元,還寫下血書說若今後賣上好價錢,還可與屈西懷共分。山東人的豪爽和信誓旦旦反而嚇著了屈西懷。“這人敢寫血書,會不會也敢殺人?會不會拿走東西再殺了我,讓我人財盡失?”屈西懷心裏七上八下,接連做了好幾個晚上的噩夢。幾經權衡,屈西懷決定把東西上交政府。
在屈西懷得到1500元的獎金、一面錦旗和獎狀之後,東西被登封縣人民政府移交到河南博物院。經過專家們一番鑒別論定,這東西就是當年武則天派人投擲於嵩山的除罪金簡!是迄今為止發現的為數極少的和武則天直接有關的歷史文物之一,堪稱稀世珍寶,價值極高。
金簡的“廬山真面目”
在河南博物院的二樓,我們可以見到這枚除罪金簡的“廬山真面目”。金簡為豎長方形,長36.3釐米,寬8.2釐米,重247克,黃金純度在96%以上。金簡上鐫刻雙鉤銘文三行63字,曰:“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樂真道,長生神仙,謹詣中嶽嵩高山門,投金簡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等字樣,這“上”當然是指女皇武則天了,“圀”則通“國”字,“曌”字取日月當空之意,是武則天的名字。道家稱天、地、水為“三官”,“九府”泛指各方神仙洞府。
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女皇帝,她標新立異,除了改變唐代的典章文物制度外,還創造了二三十個武周字在全國使用,將原有的部分漢字複雜化甚至篆化了,金簡銘文中的“圀”、“曌”就是其中的兩個字。武則天去世後,她造的那些字從此被歷史淘汰。所以,今天的考古學家看到金簡上那些怪誕的字,就能斷定那是武則天當政時的文物。這通金簡反映了上述一些歷史事實,為今人研究唐代社會風貌、一窺女皇武則天獨特的個性和內心世界,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
資料來源:
cul.shangdu.com/Contents/Channel_4651/2008/0521/118741/content_118741.htm
想知道更多?
請看《蒙曼說唐:武則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