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讓孩子成就自己的一片天
◎陳安儀(親子教育專欄作家)
現代孩子生得少,每個小孩都是寶,捧在掌心怕捏碎,含在口裡怕融化。於是,到底怎麼樣照顧小孩才不算「保護過度」?怎樣才能在安全無虞的狀況下讓孩子擁有自我?成了每位父母煩惱的課題。
《泡泡紙男孩》的主角查理是中國移民美國的第二代,這在西方的青少年小說中,是比較少見的描繪。查理的背景涵蓋所有「老中」的典型特徵:個子矮小、自信不足 ,在學校常受到排擠與霸凌 ; 家裡開中菜館、爸爸是廚師、放了學要幫忙送外賣中餐 ; 父親忙於掙錢、管教者主要是母親,且對孩子的期望很高。
查理的媽媽因為自己童年事件的影響,連帶的也特別在意孩子的安全。所以,查理不但不能像一般孩子一樣騎普通腳踏車, 連裝飾個聖誕樹都要被強迫戴上蛙鏡,更別提像是「玩滑板」這類略帶危險性的運動遊戲了!
然而,活在世界上,沒有人的志願是當一個「弱者」。正值青春期的查理,雖然經常遇到倒楣事,是個遭人嘲笑的「遜咖」,卻從不放棄找尋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想要贏得女同學的注目,他想要證明自己也有長處,他想擺脫只能跟班上怪咖交朋友的宿命;他想要脫離「媽寶」的生活方式,活出自我。
終於,他找到了適合「小個子」的活動——滑板。矮個子的他重心低,在溜滑板時變成了有利的條件。他在滑板找到了自信、交到了朋友,也獲得成就感。問題是:「溜滑板」跟他媽媽所認知的「安全活動」,實在是相距了十萬八千里!一連串的衝突事件就此展開,而那個深藏在查理家庭裡的祕密,也因此攤開在陽光下……
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發掘自我」與「開展天賦」是很重要的歷程。不斷的嘗試和發展、學習克服挫折,找到自己在人群中的定位後,進而能夠和自我和諧相處、擁有一個「完整人格」,也才能夠構築將來身心靈健康的人生。在這個時期,如果有所殘缺,就會造成自信不足、心靈空虛。 嚴重的自卑感往往會讓孩子走上歧路,無法面對挫折,憂鬱以及行為偏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