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使人自由
作者 / 坂本龍一
出版日期 / 2010.12
『小時候,我就感到非常納悶,人怎麼會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坂本龍一
國際知名音樂大師坂本龍一第一本親自口述自傳。
第一次的音樂啟蒙、青春張狂的高中生活、與《末代皇帝》導演貝托魯奇的初識…你所不知道的坂本龍一!
深受各世代音樂與藝術人推崇,文化界不可或缺的影響人物。
國際知名音樂家坂本龍一第一部正式自傳。
親身敘述,57年的大半人生,不斷迴盪在生命中的音樂。
幼稚園的首次作曲體驗、沉迷於德布西音樂的國中時期、高中罷課、YMO的狂放歲月、《末代皇帝》的幕後花絮與榮耀、911恐怖攻擊事件的衝擊,以及全新音樂的成形經過。最私密、最坦率的坂本龍一。
收錄多張坂本龍一珍貴照片,帶你一睹一代音樂大師的成長歷程!
全書選錄自歷時2年又2個月的長篇專訪。
坂本龍一的唯一口述自傳。
王志弘(平面設計師)
光禹(知名廣播主持人)
林強(音樂工作者)
李欣芸(音樂製作人)
陳綺貞(音樂人)
陳建騏(音樂人)
張鐵志(文化與政治評論人)
劉軒(DJ、作家、電音製作人)
藍祖蔚(影評家)
熱烈推崇
【新音樂教父─坂本龍一】
YMO的摩登新潮、《俘虜》的無限低迴、《末代皇帝》東方的細膩與優雅,以及家喻戶曉的Asience洗髮精廣告……無所不在的坂本龍一、無可取代的音樂大師。
坂本龍一出生於東京都中野區,三歲開始學習鋼琴,十歲開始學習作曲,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東京藝術大學研究所,主修電子音樂及民族音樂。
與細野晴臣、高橋幸宏組建的合成器搖滾樂隊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後,開始嶄露頭角,成為世界知名的合成樂器摇滚樂先趨的電子樂團。
他在大島渚1983年的影片《俘虜》中演出一名在印尼戰俘虜營營長、跋扈日本軍官的角色,此片的演員有英國搖滾歌手大衛‧鮑伊和北野武等。他還為此片編寫電影音樂,也是他的作曲生涯中最廣為人知的音樂作品。1987年,坂本龍一為貝托魯奇的電影《末代皇帝》所作的音樂獲得奧斯卡獎,並再度飾演監控溥儀的日本軍官。他也為阿莫多瓦的影片《高跟鞋》以及奧利佛‧史東的《野棕櫚》作曲。此外,由基努‧李維主演的《小活佛》及大島渚的《御法度》之電影配樂,亦出自坂本之手。1998年為三共製藥EB錠所製作的廣告配樂─Energy flow,於日本大賣百萬張,療效遠勝於EB錠;他說:這首歌獻給承受社會壓力的人。
坂本龍一從學生時代起即積極投入社會運動, 2006年2月,因反對日本政府通過的《家電用品安全法》(PSE法),自發性的募集七萬多名反對法案簽名聯署;並於其個人部落格內,反對青森核電廠的建制。同年創立「commmons」的音樂品牌,以「音樂大同」為宗旨。
坂本龍一的樂風空靈超塵,融合東西古今。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創作家,更經常在作品中表達對地球、世界的關懷。在音樂的形式與風格上,坂本龍一不斷挑戰自我,並注入世界多元文化,是日本當代繼喜多郎後另一位堪稱世界級音樂大師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新音樂教父。
個人網站http://www.sitesakamoto.com/
★坂本大師小秘辛大公開 ★
‧第一首創作的樂曲名叫「小兔之歌」,內容描述飼養兔子的心情與經過。
‧曾經認為自己是音樂家德布西轉是且深信不疑。
‧高中時因為覺得紅色帽子很帥於是當下便決定加入共產主義同盟。
‧對於要讓讀者讀一本「這樣一個人」的自傳覺得深感抱歉。
【追尋大師手痕─重要電影配樂年表與得獎紀錄】
年代 |
作品 |
導演 |
得獎紀錄 |
1983 |
《俘虜》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
大島渚 |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音樂 |
1987 |
《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
貝托魯奇 |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 金球獎最佳原創音樂 葛萊美獎最佳影視媒體作品配樂專輯 |
1990 |
《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 |
貝托魯奇 |
金球獎最佳電影配樂 |
1992 |
《高跟鞋》Tacones lejanos |
阿莫多瓦 |
|
1995 |
《小活佛》The Little Buddha |
貝托魯奇 |
葛萊美獎提名 |
1999 |
《鐵道員》 |
降旗康男 |
|
2005 |
《星星少年》Shining Boy & Little Randy |
毛河俊作 |
|
2005 |
《村上春樹の東尼瀧谷》Tony Takitani |
市川隼 |
洛杉磯影評協會第二名 |
2007 |
《異旅情絲》 Silk |
法朗索吉哈 |
|
2009 |
《沒有男人,女人更美》 Women Without Men |
詩琳‧娜夏特 |
|
【譜出生命的樂章】
【音樂使人自由 精采試閱】
自己原來如此喜愛音樂──國中時期
我升上國中就讀的那一年是一九六四年,也就是東京奧運舉辦的那年。我雖然就讀家附近的區立國中,不過這裡的學生來自各個不同國小,很多人我都不認識。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一一調查我的同學,於是我逢人就問:「你知道披頭四嗎?」知道披頭四的同學就歸類到好友;不知道的人,就不用太過理會。認識這個樂團的剛好有四、五個人,我們會拿著掃把,模仿起披頭四。那段日子裡,我也開始留起了頭髮。
我讀書的那個年代,小孩的人數還很多,一個班級大約有五十五人左右。在人數如此多的班級裡,知道披頭四的卻僅有四、五人而已。班上大多數同學聽到披頭四的名字時,大概的反應都是:「那是什麼鬼東西?」而且還會用鄙視的眼神看著我們,就像是看到了髒東西一樣。然而,他們的反應反而帶給我們莫名的快感。 ... (閱讀更多)
【前往購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