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美玉(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小學老師)

PAX佳句1.jpg

  談到動物小說,就會想到歐尼斯特•湯普森•西頓(Ernest Thompson Seton,1860-1946),喜歡動物的他,透過經年累月的觀察,讓筆下的動物活靈活現,富有情感,並充滿了生命的尊嚴。至此之後,也開啟了兒童文學更多元的材料,更豐富的價值與內涵。動物小說與童話區別在於動物小說對動物的描寫力求準確,而且西頓在描述動物心理時多強調愛、忠誠、飢餓、痛苦、寂寞這些最基本的情感,所以,若孩子認知世界的開始,就能體認眾生平等,野生動物也有著高貴的自尊和偉大的情感,那麼動物保育就會是一場安寧、平靜的美麗守護,而我們也能從動物的陪伴,獲得更多單純的快樂與幸福。

  《彼得與他的寶貝》不僅具備了上述動物小說的技巧與精隨,還能呼喚出讀者內心對動物的情感與共鳴。故事中,狐狸佩克斯演繹著最富有人情味的動物,而主角男孩彼得也不惶多讓,奮不顧身展現對狐狸的深情與責任,卻在最終放手讓狐狸回到他原始的動物世界,人與動物間至高無上的愛,教人動容與著迷。

  故事開門見山就揭露男孩彼得的困境。一是外在的環境改變:父親自願從軍去打仗,單親的他被迫搬去跟個性孤僻又古怪的爺爺同住,此刻,與他相依為命的狐狸佩克斯就得放回森林。二是內在受傷的心理:媽媽過世在他幼小的心靈烙下一塊陰影,加上父親從未真正進入彼得纖細的內心世界,因此,藉由他的視角,我們得以一窺成人世界的偏狹與短視,漠然與荒涼。於是他將所有的心力與情感寄託在狐狸身上,而今,在大人主導的世界中,他又無法保護他的摯愛,只好無奈的將狐狸放回森林,然而,對愛執著的他,卻立即感受到自我意識反撲的力量。

  彼得覺悟到自己的不仁不義及決定非找回佩克斯不可之後,精彩的劇情於焉開展。作者極具巧思且深諳讀者心理,故事的主角一是人類,一是動物,分居二地,兩個視角,卻又巧妙的因為互相信任與彼此相愛,從心靈深處綿密的交織著,彷彿從未失散分離。這樣的畫面與戲劇張力十足,我們為他們的處境揪心與不捨,卻又能同時享受兩處的環境與風光,而且作者讓彼得與狐狸佩克斯分別遭遇前所未有的挫折痛苦,不僅得面對陌生的環境,還要重新適應新的人際關係,但也因此,主線之外,發展出新的冒險犯難的故事。例如:佩克斯在森林中的新同伴─布莉索和朗特姊弟,初始姊姊對曾經被人類豢養的佩克斯充滿敵意,弟弟卻十分喜愛善良溫馴的佩克斯,透過一連串對環境的溝通、妥協,以及勇敢的迎向惡敵土狼,一路走來全無僥倖;反觀彼德的痛苦也不遑多讓:「彼德覺得理智快要崩潰了。『就這麼一次,你可以不要叫我自己想答案嗎?就這麼一次,幫我的忙你會死嗎?拜託,我就要離開了。你有這麼多智慧。我離開時,給我一些建議,這樣會要你的命嗎?』」這是在受了腳傷無法快速往前援救狐狸的彼德,在感覺孤單無助與強烈的道德感拉鋸之時,對佛拉發出的怒吼。佛拉的出現讓彼得得以重新審視過去的創傷:彼得讓他爸爸擁抱他,他感覺爸爸因啜泣而發抖。佛拉也因為幫助彼得,像剝洋蔥似的再次打開過往的心結,這是一段心靈療癒及人生價值、愛與追尋的思辨之旅。最後,歷經千辛萬苦,吃盡無數苦頭,彼得和佩克斯終於再見,這一刻得來有多艱難啊!理所當然,彼此應該再續前緣,不是嗎?作者智慧的拋出了這樣的大哉問,卻也毫不拖泥帶水的給了答案:

  「佩克斯衝向樹叢,然後又轉回來,望著他的男孩。」

  「彼得感覺眼淚下臉頰,可是他沒有擦掉眼淚。」

  「佩克斯跳了回來。他嗚咽著,舔著男孩的眼淚。」

  「不,我不要你留下來。我會一直開著走廊的們,可是你必須離開。」

  藉由彼得和佩克斯的感人故事,我們走進忠誠、勇氣、冒險、奮鬥、信任與真愛的世界,作者也給了我們全新角度與觀念,去思考面對惡劣環境、人際相處的兩難和掙扎,該如何強大自我內心、戰勝困境。

+++++++++++++++++++++++++++++++++++

《彼得與他的寶貝》莎拉‧潘尼帕克/著 雍‧卡拉森/繪

博客來   https://goo.gl/Rm9OAA
讀書花園  https://goo.gl/olFlzB
誠品    https://goo.gl/JUv1aj
金石堂     https://goo.gl/KsanmF
讀冊    https://goo.gl/9R3As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