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采摘錄

映照矛盾人心的微型世界──《娃娃屋》作者自序

文◎潔西‧波頓(《娃娃屋》作者)


《娃娃屋》的發想,來自我二〇〇九年的阿姆斯特丹之行。我參觀了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看到派特蘿妮拉‧渥特曼的娃娃屋──這個有如櫃子般大小的物件最後成了我筆下主人翁妮拉的娃娃屋。當天,這座娃娃屋帶來太大的震撼,我因而無心欣賞館內太多的其他收藏。這座完成於一六八六年的櫃形娃娃屋十分壯觀,不僅複雜精緻,甚至氣勢懾人。高度約有一百八十公分,櫃身由橡木和榆木打造,外觀飾以龜甲,屋裡的九個房間內,所有家具配置耗費約莫十九年時間才完成。派特蘿妮拉‧渥特曼在真實世界家中的一切──包括絲絨嬰兒輪架式學步車、來自日本和中國的瓷器、酒瓶、油畫等等──都以縮小版呈現在這個微型世界當中。

我發現派特蘿妮拉這座櫃形娃娃屋的造價,與實際生活中阿姆斯特丹裝潢完成的住宅價格相當,這時,我寫故事的天線也跟著轉動起來。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為什麼?為什麼會有人會把一大筆錢花在不可能坐的椅子、不可能吃的食物,或是不可能擠進去居住的房間上?這是一種反抗還是屈服?如果娃娃屋中的人生也成真呢?若是收到娃娃屋的女孩把這個禮物拿來幫助自己呢?

我一直忘不了派特蘿妮拉‧渥特曼的娃娃屋。以室內空間來對應女人的內心,當然是文學創作上的有力主題──如《簡愛》中遭拘禁在閣樓裡的貝塔‧羅契司特、《遠大前程》(或譯《孤星淚》)中在婚禮上遭拋棄的郝薇香小姐、同樣在《簡愛》中,關在舅舅家紅色房間裡的簡‧愛、《曼斯菲爾德莊園》中,新家帶給芳妮‧普萊斯在身心上的影響,或是《使女的故事》中,愛特伍筆下囚房內的仕女。

在我動手寫下《娃娃屋》的任何一個字之前,我已經看到了教堂角落的一場死者身分不詳的葬禮,以及一名躲藏在暗處的旁觀者。在我回到倫敦之後,派特蘿妮拉‧渥特曼的娃娃屋仍然縈繞在我的腦海當中,我看到一個女孩踏進一座不歡迎她的城市裡。於是我開始動筆。這個女孩推開了一扇門,門後的女人優雅輕盈地朝她走來。這是個充滿祕密的時刻,一場權力遊戲即將展開,而這場豪賭很可能毀了他們每一個人。但女孩伸出了手,《娃娃屋》就此展開序幕。我知道我必須冒這個險。

 

 

 

全文收錄於娃娃屋

八個人偶、九個房間、一幢價值連城的娃娃屋……

 

財富究竟會引她走上優渥的一生,或是將她推入遭人操縱的牢籠?

《別相信任何人》作者S.J.華森盛讚:「這是一本讓你想起當初為何愛上閱讀的好書!」

亞馬遜★★★★震撼好評|Goodreads★★★★口碑流傳
榮獲2014年水石書店年度好書大獎、2014年英國國家書卷獎年度最佳新人作者與年度之書大獎|入圍2014Goodreads年度最佳歷史小說獎
上市立即空降英國暢銷榜冠軍|暢銷速度超越《哈利波特:神祕的魔法石》
英國熱賣13萬冊|全球售出32國版權|改編為BBC「睡前好書」廣播劇

 

 

arrow
arrow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