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經 作者訪台活動  


雙面上海
──從《火燒經》的創作談起

「我的上海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講出來的,那裡,另一面的城市風景和七情六欲都是要在閱讀《火燒經》的時候慢慢品味和感覺的。開始閱讀《火燒經》,那個遙遠的真正的上海,就會一步步向你走近過來。」——章小東


作者訪台‧讀者見面會

時間:2012年6月5日 (二) 19:30~21:00
地點:小小書房。小小Café
新北市永和區復興街36號 (02) 2923-1925

主講:章小東 (《火燒經》作者)
主持:王楚蓁 (國立中央大學專案華語講師)

本活動免費入場,歡迎先向小小書房預約報名!
http://blog.roodo.com/smallidea/archives/19485794.html

 

夏志清‧王德威‧葛浩文/強力推薦
媲美《往事並不如煙》的大時代感人格局書寫!

三○年代出版家和作家章靳以的女兒章小東,第一部家族史書寫,故事背景為上海的五○至八○年代。
她以真摯的情感,講述了一個上海女孩的成長故事。

 

[延伸閱讀]
本書序:往事不能如煙——章小東的《火燒經》

文╱王德威

《火燒經》是章小東女士的第一部作品。這是一本自傳式的小説,講述文化大革命期間一個上海女孩成長的故事。有關文革的敍事我們當然看得太多了。但這段歷史曾經是一代中國人最刻骨銘心的經驗,不論紀實或虛構,有多少書寫都不為過,何況是精采動人的書寫。往事不能如煙!

章小東雖然是第一次出手,但下筆毫無生澀之感。這也許和她的家學淵源有關,她的父親是三、四十年代的重要文人靳以(章靳以,一九○九—一九五九)。但真正的原因應該是她有話要說。靳以在女兒三歲的時候就過世了,這個家庭是由小東的母親一手支撐。文化大革命爆發時,章小東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以後十年的風暴她親身經歷,由一知半解到感同身受,的的確確是所謂的文革一代人。

我們所常見的文革紀事多半以控訴爲主軸。這一代人親歷文革期間意識形態的狂熱、文攻武嚇的混亂;他們鬥爭串聯、上山下鄉,因此家破人亡的更不在少數。多少年後回顧動蕩中的成長歲月,他們自然有了不能自已的感傷或憤怒;文革後「傷痕」或「知青」文學都可以做如是觀。然而時移事往,當文革的一代人已經進入後中年期,又有不少人開始對那段經驗有了無端的鄉愁。因爲無論如何,那是自己不能割捨的青春記憶。

章小東自然承載了類似複雜的感情。但是在寫作《火燒經》的過程裡,她卻能另闢蹊徑,既不讓傷痕論述左右她的記憶,也不讓鄉愁情結遮蔽歷史事實。她有意回歸基本面,老老實實地描寫文革時期在上海的一個女孩的所見所聞,她的惶惑,她的憂傷,甚至她有限的歡樂時光。但《火燒經》之所以可觀並不止於這些;這本書有它特殊的文學魅力。對我這樣的讀者而言,以下的三個面向最為值得注意。

在《火燒經》裡,章小東經營了一個特別的敍述聲音。這個聲音以第一人稱出現,理所當然的讓麽聯想是作者本人。這也應該是章的本意。但一路寫來,章小東讓她所經營的敍事聲音、還有她所選擇的敍事内容逸出了原本設定的位置。這個小女孩有時以天真甚至好奇的眼光,看著文革對親友帶來的羞辱、對生活帶來的混亂。但有的時候她的「看法」卻顯著出奇的老練。像是她對家族歷史的回顧、對聼來的故事的轉述,都不乏後見之明的意味。這樣游移的聲音也許出自一位新手作家不自覺的選擇,但仍然透露她的創造力。章小東並不只想像魯迅的祥林嫂(《祝福》)那樣苦哈哈的、一成不變的說故事。她讓不同的時間、線索 、感覺交錯,因此鋪陳出一個遠比文革紀事更複雜的脈絡。

從章小東描述裡,我們得知她最早的成長環境其實是優渥的;她是淮海路上長大的孩子。她的父親在解放前後曾經是進步文人,「所幸」去世的早,沒有像老友巴金(一九○四—二○○五)那樣趕上日後文革的風暴。章小東的母親是位自尊、要強的高級知識分子,而且有個傳奇的家庭背景。這家人在文革中所遭受的苦難雖然深重,但坦白說,算不上驚心動魄。當時掃地出門、戴帽遊街的例子太多了,即使在最艱難的頭幾年,他們甚至還有個保母同甘共苦。但如上所說,章小東的重點不是控訴而已,她要寫出的是在這樣一個人心惶惶的時代裡,這個人家怎麽過日子。

當反常的事情變成家常的一部分,這才是文革留給章小東創痛最深的記憶。從小女孩的眼光看出去,文革的混亂經驗是零碎的、片段的。路上躺著的跳樓的屍體,翻臉如同翻書的進步分子,聼來的恐怖謠傳,慘淡的年節景觀……都讓年輕的女孩有了難以言説的感受。恰恰因為這些經驗的紊亂無緒,反而讓一個敏銳的心靈有了畢生難以忘懷的印記。從抄家到下鄉所帶給章小東強烈的失落感,居然讓她多年之後來到美國布置房間時,怎麽樣也不願意讓牆上留白。最微小的生活細節往往銘刻了最尖銳的傷痕。

其次,《火燒經》又是一部關於女性和政治動亂的作品。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在文革開始之前或開始之際,這個家庭裡的男性就已經缺席了。章小東的眼裡,是母親還有外婆、保母,以及其他家庭女性們——姐姐、好婆、小孃孃、奶無奶、胖媽……——共同承擔了人民共和國史無前例的風暴。見證死亡和羞辱是每個人必經的考驗,其中撐不下去的,像章的阿姨,自己草草了斷了生命,但多數人卻能勉為其難的活過來。「過日子」是他們共同的目標;大街上亂得再無法收拾,主席的聖訓再如何驚天動地,這些女性退回到自己狹小的天地裡,繼續當家作主。她們窮則變,變則通,在在顯出上海女人「奇異的智慧」。

章小東寫她的母親即使在自己遭受公開批判的日子裡,依然整整齊齊的應付一切。家裡的朋友羅夫人來自養尊處優的階級,到了文革首當其衝。沒想到羅夫人改頭換面,日子再苦也要讓丈夫有了補給才好應付鬥爭:「外表的東西都是假的,只有吃在肚子裡才最實惠。」主席要讓全中國人民「靈魂深處鬧革命」,在章小東的婆婆媽媽的世界裡,就算靈魂的革命閙得再大再深,也不能不穿衣吃飯。

這些女性人物裡最令人難忘的當然是章小東的保母胖媽。胖媽來自安徽農村,家裡有段不堪一提的往事;她竟參加過革命,因此夠紅夠專,而她居然是從醫院的伙夫房轉到助產室,將錯就錯的成了小東的保母。文革初期最混亂的時候,胖媽和她的主人聯成一氣,保護這個家庭於不墜,這是「階級革命」最奇妙的逆轉了。但胖媽不是無產階級聖人,她有她的七情六欲。她不僅是章小東的守護者,也是她的人生知識,包括性知識,的啓蒙者。

在這些女性呵護成長中的章小東畢竟是幸運的。這些女性教導了她寬容與愛,也讓她在紊亂的生活中有所依靠。女性的現實本能與溫柔成為救贖文革最後的力量。與此同時,章小東逐漸有了自己的心思。她敏銳的捕捉生命中的浮光掠影,一雙舞鞋,一件棉襖,一次偶然的邂逅,於是都有了綿綿無盡的情意。當然,她不曾忘記從小就認識的、曾經關心的地給過他一把傘的那個小胖男孩,日後竟成為她終生的夫婿。

《火燒經》的敍事然後從家庭領域輻射到家庭以外,風格也開始轉換;這就引領我們到第三個值得注意的面向。小説後半段開始出現愈來愈不可思議的「插曲」。章小東記述短期下鄉時種種啼笑皆非的遭遇,包括她長達月餘的便祕。同一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她無意撞破了所寄住的農家裡一個小媳婦的偷情,造成後者恐怖的死亡悲劇。兩段情節都帶有身體預言的意義:這是一個集體禁欲的時代,卻又是無法無天的時代,難怪中國人身與心都失調了。然而另一則有關北大荒人獸性交的故事,才更讓我們無言以對。獸交是一回事,在什麽樣的「政治條件」下產生了這樣駭人聽聞的行為,恐怕才是真正讓章小東揮之不去的夢魘。

章小東又告訴我們一則關於一則舅舅的私生子的奇遇。舅舅因為思想問題早已發配到青海,私生子文革時長征到西南意外喪生,卻又奇蹟般的生還,而且成了傣族女婿。這還不說,他決心到青海尋父,只見千百枯骨,不料盡頭處好像……。故事愈說愈奇,儼然有了古典話本小説的況味。結局如何這裡得賣個關子,可以說的是,這是亂世,傳奇不奇。

這些故事構成我所謂的一種特殊的「文革驚悚」(Cultural Revolutionary Gothic)模式。「Gothic」 原來指的是西方浪漫主義肇始時一種恐怖小説模式,禁錮的古堡,不能告人的祕密,遊蕩的幽靈,受難的少女……烘托出西方現代主體意識形成前夕的幽暗面。場景轉到文革,光天化日下卻有各種「牛鬼蛇神」的古怪聲音,讓我們的小女主人翁不寒而慄了。

需要強調的是,章小東的故事也許是親身經歷,也許是道聽途説,但無礙成爲當年和日後文革想像的一部分。正是因爲時代如此混沌,認知體系也變得紊亂起來。一代人的恐懼和創傷,對現世的迷惘,還有對救贖的狂想,無不包藏在種種故事裡。從家常到志怪,再到兩者互為因果,《火燒經》其實有意無意地呈現了相當深廣的文革敍事幅度 。

《火燒經》的典故出自《雜阿含經》:

一切燒燃。云何一切燒燃?謂眼燒燃,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燒燃。如是耳、鼻、舌、身、意燒燃,若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燒燃,以何燒燃,貪火燒燃、恚火燒燃、癡火燒燃,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火燒燃。爾時,千比丘聞佛所說,不起諸漏,心得解脫,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以此,章小東有意説明文革十年的成長經驗有如諸火燃燒,帶給她身入煉獄般的痛苦。的確,文革是一場千萬中國人走火入魔的噩夢。痛定思痛,章小東不願意那曾經火紅的中國燃燒以後,一切灰飛煙滅。書寫是她的救贖。哪怕回顧往事不啻又禁受一次痛苦。但火裡來,火裡去,由此她才經歷解脫。我有感於章小東的勇氣和文采,樂於推薦此書。是為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