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性與悲劇

為什麼希臘雕像都沒有體毛?
為什麼男體雕像裸露陰莖是家常便飯,但貴為女神的形象卻欲露還遮?
為什麼現在視為禁忌的男男愛,在古希臘卻是身為男人成長必經的浪漫篇章?
若你不知道過去歷史的差別待遇如何演變,你不可能了解現代社會裡群體的性別焦慮。


|出版日期:2011/04/28|文:括號內心戲小姐|

雖有眼睛,卻看不見自己的處境糟糕,看不見自己身處何處,也看不見自己共築家室者是何人。你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嗎? ── 沙弗克里斯《伊底帕斯王》

我第一次認真地思考「自己是誰」,大約是國中接觸第一本存在主義書籍開始,那是松浪信三郎所編寫、志文出版的薄薄小書。雖然至今仍舊有看沒有懂,但在國中十三、四歲的年紀能夠把「存在主義」、「人本主義」、「黑格爾」、「海德格」之類的名詞掛在嘴邊、加上自己的胡亂解釋,不僅把當時我的同班同學唬得一愣一愣、也很能增加自己那幼稚的優越感。

我究竟是誰,這個疑問總是緊緊得跟隨著每一個人。從證件上所有基本資料的表述、寫履歷自傳時的「我從小生長在一個快樂的小康家庭…….」到你的血型、你的族譜、你的眼睛與頭髮顏色,你身上的每一樣東西都是身份的標誌。然而,我們依然不斷追尋,自己究竟是誰、究竟從何而來、而之後又要往哪裡去,這些生命所不可不面對的難題,像是挑戰也如同夢魘。

希臘悲劇《伊底帕斯王》就是一個既顯而易見卻駭人至極的例子。伊底帕斯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弒父娶母。而在他追尋自己是誰、又從何而來的過程中,不顧已然知情的妻子/親生母親的哀求、堅持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身分,於是我們眼睜睜看著伊底帕斯所行之路已然成為無止盡的厄運。《伊底帕斯王》成了精神分析家佛洛伊德對自我認識之必要性與焦慮的象徵、更啟發了無數哲學家與文學家對自身存在與意義的探索與反思。

一齣西元前427年所創作出來的希臘悲劇,影響了後代所有的思考與認知、而這還僅僅只是希臘文化所帶給我們的潛移默化中小小的一部份。

2004年上映、陳映蓉執導的同志浪漫喜劇《十七歲的天空》,兩位男主角在健身房展開戀情最終修成正果。而在希臘文化裡,男人最喜歡在健身房裡追求與認識心儀的男孩、照顧並把男孩「教養成」公民;我們對於男性結實腹部的喜好與崇拜、從《洛基》到《神鬼戰士》的男性形象,完全與希臘藝術裡所描繪或雕塑的身體不謀而合;而改變世人觀點的民主政體,更是直接起源於希臘雅典………

我們對身體與自我的認知與追尋,與希臘文化密不可分。

《愛、性與悲劇》一書,深入且精彩的講述了形塑希臘文化的三大要素:愛、性以及悲劇。從我們的性慾、身體自覺、藝術到政治走向,古代希臘文化如何建構我們的現代日常生活、我們又是否能從希臘文化裡尋得千古難題的解答,這本書都有既有趣又充滿說服力的論點。

過去是現在的解答。
而想了解過去,我們就必須從希臘文化開始。



【麥田書迷頁搬家嘍】

←點我點我!
請上臉書(facebook)搜尋
「麥田出版」或點上方小圖,任意門傳送到新家去 XD


【麥田叢書系列】

落腳城市:最終的人口大遷徙與世界的未來
浪遊之歌:走路的歷史


購書去→ 城邦讀書花園博客來誠品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