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腳城市》

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正在進行最終的大遷徙。
這群來自鄉間的人口在世界各城市落腳。
他們即將開創全球政治與文化的新秩序。
他們是明日經濟繁榮之地的重要開拓者。
他們將改變你對「全球化」的認知及看法。
他們的遷徙與落腳,將揭開世界未來的嶄新局面。


|出版日期:2011/03/03|文:括號內心戲小姐|

讀《落腳城市》,正值寒冬中的年底。當身邊朋友規劃著新年返鄉的來回車票、伴手禮、養的貓狗在這段期間要託給哪家寵物旅館時,我一邊讀著這本書、耳邊則響起了羅大佑的《鹿港小鎮》。

在此之前,遷徙這樣的詞彙與其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對於我這樣生長在台北、沒有移民的打算又很少出國的人來說,除了羅大佑的歌和電影《喜福會》外、就是遠渡重洋的外籍勞工與新住民了。也就是說,其實是一個既遙遠又略帶點感傷的字眼。

於是當《落腳城市》一書裡開宗明義的寫道「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正在遷徙」時,我才驚訝地發現原來一直以來我漠視輕忽又事不關己的,其實是即將為世界帶來嶄新局面的龐大運動。而這樣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也成為影響一個城市與國家未來興衰最重要的關鍵。

四川一個位於城市外圍名叫「六公里」的村莊,因為遷徙潮而成為熱門的「落腳城市」。那些夢想移居大城市卻又負擔不起昂貴房租的人們湧入當地,為這處原本貧困到瀕臨滅村的所在帶來希望與無限的商機;1879年,年僅14歲的珍‧布維耶(Jeanne Bouvier),從飽受飢荒之苦的家鄉來到巴黎、住在雨果與巴爾札克筆下最骯髒墮落的街道。後來,珍‧布維耶城為20世紀重要的勞工組織者與女權運動人士;印度一處人口總共兩百七十人的貧瘠村落,欲用五十萬美元出售整個村莊及田舍卻始終乏人問津然,然而在孟加拉一個同樣偏遠的鄉村,留在村裡的居民用遷徙到大城市工作的家人所寄回來的錢,不僅在村裡開設了有電動手扶梯的大型購物廣場、甚至吸引許多住在更貧困地區的人們前往此地工作……而這樣的故事,也在孟買、多倫多、加州、伊斯坦堡等各地持續上演著。

十八世紀末開始,歐洲地區大規模的劇烈遷徙造就了今日的西方盛世。如今,當歷史上最龐大的人類遷徙潮席捲而來,世界究竟該何去何從、國家與城市的興盛與衰敗,這群為數眾多的移動人口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記者出身的作者道格‧桑德斯,扎實的學術觀察與充滿人文關懷的敘事風格,讓這本書不僅有其研究價值、也是故事性強的好讀作品。而更重要的,是作者撰寫此書一貫的堅持與信念:我們每一個人,都能讓世界未來往更美好的方向逐步邁進。



|購書去→ 城邦讀書花園博客來誠品網路書店金石堂網路書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