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屋九講 120.jpg      她,讓吳爾芙驚呼嫉妒!
   「我承認,我嫉妒她的作品,那是我唯一嫉妒的作品。」
    她,讓知名作家王文興開課講授!
   「好的小說像數學一樣,字字有用——連標點都有用。」
    她,是你必須認識的早逝英國天才小說家——
    凱薩琳‧曼斯菲爾德  Katherine Mansfield

 

王文興教授親自慢讀評點
精彩詮譯英國作家凱薩琳.曼斯菲爾德的《玩具屋》
《玩具屋》是凱薩琳.曼斯菲爾德於一九二一年完成的短篇小說,從中窺見窮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寂寞氛圍。然而,這個被哀愁囚禁的失歡童年,卻因為看見生命夾縫中的一盞燈光,抵達以為永遠到不了的遙遠天堂。

全心體驗。王文興的慢讀美學
好的小說像數學一樣,字字有用——連標點都有用。
這冊《玩具屋九講》是我在校的最後一門課,也最終的呈表了我歷年堅求的讀法;故任此筆記出版,我認為是饒有意義的事。或許《玩具屋九講》可視為我在校內教授小說慢讀的一個表號。

台灣知名作家王文興教授  台大「小說探微」課程內容全程收錄
透過本書體驗慢讀,與台大學生同沐名師春風!
教你讀懂經典的迴旋韻味‧帶你理解英文寫作的絕妙技巧
學習慢慢閱讀的品味訣竅‧同步訓練與精進英文閱讀能力
強力推薦中學以上學生,課外閱讀最佳選書參考!



【本書內容】
十九世紀,尼采信仰慢讀真理;二十一世紀,王文興重拾慢讀精神
我們慢活、慢食、慢遊……,不再速食,潛心靜信慢讀的全新境界

契訶夫没寫完的,她來寫。
羅傑‧魯賓遜:曼斯菲爾德是二十世紀文化的重要關鍵人物……,她改變了英國的短篇小說, 並對現代主義有著重大的貢獻。

凱薩琳‧曼斯菲爾德 Katherine Mansfield
重要傳世作品《玩具屋》

撼動人心的豈僅止於小說家悲天憫人的胸懷?
透過王文興教授如赤子般的眼睛,
我們更讀得了書中對於人道精神的強烈情感!

     《玩具屋九講》是王文興教授在台灣大學外文系所開「小說探微」課程,全九講。講解英國女作家凱薩琳‧曼斯菲爾德的短篇小說〈玩具屋〉。玩具屋(The Doll's House)此短篇小說,曼斯菲爾德完成於一九二一年。後收錄於她的第二部作品集《鴿巢集》(The Dove's Nest and Other Stories. London Constable, 1923)。在曼斯菲爾德的小說裡,常可以看見窮人在資本主義社會是相當寂寞的。《玩具屋》裡的兩姊妹,是洗衣婦的女兒,父親入獄,因此與同學之間有很深的鴻溝,這篇小說主要是寫一群學生的交往,但也看到了小說背景的大人世界的偏見與階級觀念。不過卻藉著《玩具屋》的那一盞燈,見到了一絲絲善美的希望。

      王文興教授的小說課,沒有前言導論,也無作者介紹,直接引導學生進入小說的書寫文字。他提醒小說中的每一個細節問題,並點名學生說出自己的觀感。但是,他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人見解」,並不評論高下。因此常給學生很長時間的思考,不僅僅純粹的聽講而已。喜愛文學的人,聽這樣的課,可隨步思考。王文興教授在緊要的關鍵,會說一些書寫通理(不是理論),跳脫這單篇小說的內容,這也正是他個人的閱讀精華。

      精采的導讀與獨特視角的解析,
      王文興教授發揚慢讀精讀的精神,
      將一部散放光與熱的現代主義文學作品極致闡釋,
      我們因此而觸摸靈魂優美的本質與透視文學生命的真實。

{本書目錄}
第一講  如何描寫玩具屋
第二講  如何寫形,色,味
第三講  把家具清單變成文學
第四講  學校中的階級偏見
第五講  貧苦姊妹的描寫
第六講  階級歧視的昇高
第七講  校園中的凌虐
第八講  天堂一瞥
第九講  燈的象徵
附錄一  原文與譯文
附錄二  《玩具屋九講》係二○○七年台大授課實錄


【慢讀的心領神會】
無論寫什麼,都要不停的變。一句一句不同,才能引人入勝,這是寫作非要不可的一條路。句子變的過程,將會引起閱讀興趣。窮則變,變則通,不只小說應如此寫,散文也應如此。

原本是極端的高興,非常的興奮,何以結果發出的聲音卻是極端的失望,何以兩種差別的感情表達卻相同。蓋因人到高興的極致時,反而發出像是悲哀的聲音。這是奇怪的人性現象,也是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所討論的問題。

所有詩的象徵都不會只是平面的意義,都須是別有內含(implication)。

寫作,是設計出來的,甚至是列表固定了故事的進展後,再下筆寫。

當具優越感的人有了階級、性別、種族的歧視時,往往心裡就出現了sadistic inclination(虐待傾向)。人在看動物醜美,有分別心時,看到動物醜的,也會產生這種心理。

一般小孩惡作劇,常會在其他人面前表演。

以小喻大,這正好解釋一種團體心態,群眾心理(crowd psychology)。歷史上很多重要事件,人人都有責任的,如對猶太人施以迫害,當時所有德國人都有責任,都是criminals。就像這篇小說裡的學校一樣,每一個小孩都從倫娜的行為中得到補償,自己想做卻沒膽量,看別人做了,因而得到了相等的滿足。

印象就是image。詩常用image。閱讀者對它的反應,就是詩的內容含意(implication)。那麼細長的影子一般給人的印象是孤單寂寞的。孤單的感覺在藝術創作裡是很普遍的主題。詩與畫更是經常出現此一主題。細長的影子就如Giacometti(台譯:傑克梅第)的人物雕塑,身子手腳都拉得細細長長的,給人強烈的是孤單感覺。凱爾維姊妹的影子就是這種人物雕塑。

文學之好與不好,往往在於多層次意義好不好。層面愈多,文意就愈豐富。

閱讀時,要能肯定也要能否定,寫得好或不好,閱讀時都要很確定的評斷。
讀書最好的方法,不妨學中國古人的閱讀,在好的句子旁打圈,回頭看時可以一目了然,一篇文圈圈多就是好。

英國傳統小說不會寫這種結尾,一般都寫封閉式的結尾,例如某人最後死亡。但如今《玩具屋》寫的是開放式的結尾(open ending),即「此時無聲勝有聲」。最早採用這種「開放式結尾」的是契訶夫(十九世紀俄國小說家)。本文裡曼斯菲爾德從契訶夫學來,很成功的寫出了開放性的結尾。


【台大課堂紙上重現】
《玩具屋九講》序╱王文興
這本書是我台大最後一度上課的聽講筆記,該時我其實已退休二年,我的課也已改名為「小說探微」,更因我其時正投入其他的讀寫計畫,故這門課只排半年,且為隔週上課,一週二小時。
也因這等特殊的安排,我必須選一篇長短適合的小說。四十餘年來小說課我多用長篇小說,我的教法是慢讀法,故一年要讀完一本長篇,只有挑選段落詳讀,選段詳讀當然有顧此失彼,未窺全豹的缺點,故這最後半年的課,我就想名符其實,全文一字不漏,詳實教完一文,故特選了這篇「玩具屋」。果然,一學期隔週九堂課下來,最後剛好適時教完。
我剛才說這一課的慢讀,是一字不漏,字字求解,所言毫不誇張。我固一向都只信慢讀,但展進到一字不漏的慢讀,也是近數年纔有。總之,以往我的慢讀,尚未字字求解,後來我深信好的小說,定然字字都有道理,我不應說定當字字好,但一定字字有其各自的功能,不言他的效果好不好。總之,好的小說恐已到了數學的域囿,像數學一樣,字字有用—連標點都有用。這冊《玩具屋九講》是我在校的最後一門課,也最終的呈表了我歷年堅求的讀法,—恰又逢林國卿先生在課內記下詳實的筆記;故任此筆記出版,我認為是饒有意義的事。或許《玩具屋九講》可視為我在校內教授小說慢讀的一個表號。


【慢讀的現代新解】
慢讀系列總序╱王文興
麥田出版社這次系列出版的《家變六講》、《玩具屋九講》、《詩文慢讀十講》,及《背海的人九講》,中間進行的過程相當之長。《家變六講》是我二○○七年在中央大學的講演,《玩具屋九講》則是同年我在台大最後一門的上課紀錄,《詩文慢讀十講》又是我二○○八至二○○九年,為麥田舉辦的講授課程,《背海九講》則是二○一○至二○一一年,中央大學繼《家變六講》的延續活動。
「慢讀」一詞,其實絕非我一人首道,中國應該是普世要求慢讀最早的國家,只要我們看看古書上密密麻麻的圈點,及眉批,就知道了,這叫「評點學」,與英美二十世紀中葉的「新批評」是全盡相同的讀法。奈何「評點學」「新批評」都挫敗在瘋狂求速的現代文明「速讀法」手下,致所以我才覺有必要恢復此一真正不欺的常青讀法,以免無量古今中外文學遭到誤讀(或即等未讀)之浩劫。
中外之淪入浩劫元兇固是狂妄追速的現代文明,但往前推些,或有更早的緣因。西方自古原無速讀的病灶,西方文學直是詩歌體文學,詩歌格律嚴密,押韻鏗鏘,沒人敢於囫圇吞棗;直到西方進入散文體文學的時代,方有一目十行,一掃而過的病象。記得十九世紀的尼采,已察覺此一悖謬,他是西方第一個提出時慢讀主張的作者。中國,剛才已提過,向是慢讀,「評點學」可知,再說中國也是詩體為主的文學,焉可不慢讀,—中國的古體文實亦詩體,我向認為中國文言文即無韻詩(blank verse),故中國向無速讀的問題—直到—直到白話運動開始,白話文來了後,你不能說白話文就是詩—連無韻詩都不是—所以就冒萌「快讀」的現象出來了。白話文當是引發「速讀症」的誘因;白話文也有內容豐富,寫得好的,在「快讀一過」之下,就全篇倒地身亡了。
今天,要挽回文學的命運,要重炙古代文學的高熱,要瞭解一切文學的字字璣璠,非體踐慢讀始不可,一定須跟隨尼采觝行「慢讀法」不可。


【作者簡介】
導讀者  王文興
一九三九年生,在台灣長大。台北師大附中畢業,入台大外文系,獲文學士學位,為《現代文學》雜誌創辦人之一;留美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小說創作班,獲藝術碩士學位。曾任教台大外文系四十年,擔任小說課程,提倡精讀。
出版有《家變》、《十五篇小說》、《背海的人》等書。二○○七年獲台灣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二○○九年榮獲國家文藝獎。

《玩具屋》作者  凱薩琳‧曼斯菲爾德(Katherine Mansfield, 1888-1923)
凱薩琳‧曼斯菲爾德(Katherine Mansfield, 1888-1923)出生於紐西蘭,在英國受教育,1908年定居倫敦後開始從事寫作。1915年,於軍中服役的哥哥不幸因意外身亡,曼斯菲爾德為此前往法國轉換心境,寫了一篇以家鄉生活為題材的小說〈前奏曲〉(Prelude),確立了個人寫作風格與地位。曼斯菲爾德與俄國的契訶夫、愛爾蘭的詹姆斯‧喬伊斯,以及美國的舍伍德‧安德遜並列,被尊為現代短篇小說的四位奠基人。
有人說,凱薩琳‧曼斯菲爾德是讓徐志摩印象深刻的西方女作家,而凱薩琳‧曼斯菲爾德的作品內容主題並不艱澀,她的小說情節常常出現意料之外的轉折與時空變化,寫作的文字力求簡潔、凝煉,常常刪減可有可無的字句。她使用的手法正是現代主義的表現。她善於從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不斷發掘人心深處的情感變化,且敍述在殘酷現實的社會階級觀念下,孩童們率真敏感的天性--沉默、忍耐,以及與富家孩子間無奈的疏離。透過平易的筆調,流露出更多的鞭撻與正義感。
在二十世紀初時,曼斯菲爾德崛起於英國文壇,三十五歲的一生,她四處遊歷,對文學的熱愛永遠不變,在日記中她記下這句話:「沒有任何情感可以和寫完小說的喜悅相比。」她的創作生涯雖然只有十五年,留下的九十三篇作品,至今仍是各方評論重點。


【內文試閱】
第二講
如何寫形,色,味

Its two solid little chimneys, glued on to the roof, were painted red and white,
煙囪是什麼形狀?讀者必須在真假之間遊走,去找出玩具屋的煙囪形狀。
這實心的煙囪應該是立方體。為何不是圓筒形?又如何證明它是立方體?
現在看的是一個假的煙囪,我們的記憶中,真實的煙囪是什麼樣子?這真假之間的交錯,是閱讀時必須思考的。
記憶中的真實煙囪都是方的。玩具煙囪應該是大致類似而已,是粗率的表示煙囪形式即可,所以方的木塊最能代表煙囪。
還有一個方法證明此煙囪是方的,那就是顏色。玩具屋煙囪的顏色是紅白兩色,可知紅色是紅磚,白色是紅磚間的白黏土。那麼紅磚不可能是圓形的,故築成的煙囪當是方的。
另外,glued on to,須四面八方都是平的才黏得上去,所以此木塊是方的。
另外,真煙囪是空心的,玩具煙囪為何是solid實心的?主要是為了牢固,實心的一塊木頭除了製作簡便之外,亦不易摔壞,符合玩具的製作實情。

這一段落,必須從顏色→材料→記憶來想,讀者才能判斷出玩具屋煙囪的形狀。
這一個答案是從我們的real life得來的,但我們並不是居住在國外,這一個記憶經驗又從哪來的?應從外國電影、漫畫、聖誕卡等等來的,從這些經驗,讀者做出判斷,構想出小說中的真實感—亦即玩具屋仿造之假。

and the door, gleaming with yellow varnish, was like a little slab of toffee.
這一段也要能閱讀出玩具屋的假。從真實中去理解玩具屋並不真實,只是略似。
like a little slab of toffe的翻譯是「像一塊厚厚的太妃糖」。slab應譯「一塊厚厚的」。
為何描述門的顏色是閃亮的黃漆?與上一節課所說一樣,玩具油漆顏色要搶眼,才能吸引兒童目光,所以此門是亮黃。
為何強調木門的厚?厚,則不像是真的門,它脫離了形式之真,因為太妃糖太厚,所以不像是真門,真門是薄薄一片,而不是一塊的。所以,厚,又再一次強調了玩具屋前門之假。
厚,也是為了牢靠,與煙囪一樣都有牢靠與草率的需要,符合了玩具製作的實情。
整句最好的比方就是「太妃糖」。好的比方就是要形似,要傳神。
為何說「太妃糖」在此是良好的比方?
因為從前的太妃糖是奶油黃,或有檸檬口味的檸檬黃。現在從我們對太妃糖的記憶,聯想出玩具門的顏色、形狀、厚度、亮度等四個要點,所以把門比為太妃糖是個好的比方。此外,還有第五個理由,使這比方更生動,就是太妃糖屬兒童世界,乃兒童眼睛所熟悉之物,假如用珠寶來比方,就不屬於兒童經驗,就不是好比方。
以上,從煙囪到門的描寫,讓讀者在真假之間遊走,借用記憶來判斷,來構想。

下面幾句描寫窗戶,也與煙囪和門的句子相同,在真假之間遊走。...... 繼續閱讀

 

【書籍資料】
玩具屋九講 立體.jpg  
《玩具屋九講》   王文興◎導讀   定價260元

博客來網路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城邦讀書花園
讀冊生活 TAAZ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麥田出版 的頭像
    麥田出版

    麥田出版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