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出版BLOG
麥田出版將以更開闊的眼光、更穩健的步伐,開拓屬於二十一世紀的新閱讀。

目前分類:小麥田書訊 (7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導讀人/鄭志鵬(p 老師的理化遊戲房版主、臺北市立龍山國民中學教師)

 

我們這個世代的臺灣人可能曾經都有個共同的偶像,就是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先生。他是真實世界裡的偵探,有時候聽他談論刑事鑑識的故事,如何觀察到別人忽略的訊息,抽絲剝繭,提出有力的關鍵證據,常常令人拍案叫絕,讚嘆不已。除了李昌鈺先生,另一個我們很喜愛的名偵探,就是柯南.道爾先生所寫的角色──福爾摩斯。沒錯!柯南.道爾其實就是青山剛昌先生最有名的作品《名偵探柯南》裡面,主角「柯南」名字的來源。福爾摩斯在小說中,也是展現了超人的觀察力、推理能力和科學技術。

 

他最厲害的表演,就是在第一次見到委託人的時候,憑藉許多蛛絲馬跡,像是指甲上面的汙垢、形狀;褲子上面沾到的一些白色粉末;大拇指某種形狀的變形特徵;身上的穿著、首飾等等,就把委託人的身分、來歷統統掌握得一清二楚。並且還說「這很簡單啊」這種氣死他的助手華生的話。不管是小說世界裡面的福爾摩斯,漫畫世界裡面的柯南,還是真實世界裡面的李昌鈺先生,都不約而同的展現了「仔細觀察」、「比較差異」、「做出假設」、「仔細求證」的功夫。他們的知識廣博,因此能看出許多訊息的門道。他們也都掌握獲取物件資料的技術,例如辨認齒痕、衣物纖維、人類或動物毛髮等等。在解謎的過程中,掌握愈多的技術工具,就愈能讓證據現形。

 

不管是看了李昌鈺先生的辦案經歷,或是看了小說、漫畫,都讓我們躍躍欲試,想成為一個日常生活裡面的偵探,看出別人看不到的、發現別人沒發現的事物。雖然不見得要去偵辦案件,但是能夠練習敏銳的觀察、比對,學習認識人身上各種不同的特徵,仔細的關注身邊許多事物,常常會有超級有趣的發現。或許這些發現可以讓你成為一個偵探,更可能讓你發現許多生活中從沒看過、想過的新天地,讓你產生許多新的疑惑,對這世界產生更多好奇。

 

這本書的最開始,是教你如何「觀察」。觀察不只是「看」,看過小說或漫畫的人就知道,許多人就是有「看」沒有「到」。為什麼同一個人在福爾摩斯和華生面前,兩個人讀到的資訊量就是天差地遠?觀察力是需要訓練的,這本書的第一課,就是教你如何觀察,共分為五個實驗。裡面教導了一些觀察的技巧,可以好好練習。

 

第二、三、四課,則是分別關於「物理」、「化學」與「生物」的技巧。學會這些技巧,不只可以讓你成為小偵探,同時也學習了許多物理、化學與生物相關的知識和實驗技術。仔細的閱讀書裡面的指導,依照指示操作實驗,可以從過程中學到許多自然現象的科學原理。相信你在過程中,可以對自然現象有更深刻的觀察,也會產生更多的疑問。有些問題可以查網路看看有沒有答案,有些可以問老師或父母,而有些問題就真的值得花時間鑽研,成為一個小學或中學階段可以進行的專題研究。

 

第五課是屬於「文件」的鑑識。相信大家都看過或聽過筆跡的比對,經由筆跡的比對,可以知道某一個字是誰寫的,就可能可以作為證據。第五課談論了許多「閱讀」筆跡的方式。有時候無法得到書寫的文件,但可以從書寫文件時墊在下方的紙張留下的痕跡找到資訊。最後一個實驗,大家可能也很有興趣,就是「偽鈔」的辨識,提供了許多偽鈔的特徵。下次拿到鈔票的時候,可以逐一檢視看看,一定很有趣。

 

《鑑識科學好好玩》這本書,提供了許多鑑識的技法,讓你可以學習並體驗一下當偵探的樂趣。如果工藤新一是你的偶像,或者你像我一樣崇拜福爾摩斯的話,可以試著照著書裡面的教學,一步一步的學習當偵探的技術。如果你喜歡自然科學,也可以從裡面學習各種提升觀察力的技巧,以及許多科學實驗的技術。提升了觀察敏銳度和技術,可以讓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世界,相信讀完、學完,會很有收穫。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鑑識是一門「跨領域」的整合型科學

導讀人/李承龍博士(本書審定人、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副教授,協助警政外交擔任卡達警官學院特聘鑑識專家)

 

近年來,「鑑識科學」已開始引起大家的注目,隨著《名偵探柯南》、《福爾摩斯》、《CSI 犯罪現場》、《NCSI 重返犯罪現場》的走紅,個人二十多年來擔任刑警的鑑識工作與大學教書的經驗,深知很多人從小的憧憬就是希望和「柯南」一樣聰明,期待學習廣泛的鑑識科學和培養敏捷的推理能力,日後成為如「犯罪剋星」的「科學神探」。在「鑑識科學」影集中,看了鑑識專家利用科學方法保全現場、勘查現場、搜集證據,並分析跡證,重建犯罪現場,進而協助警方推理破案的精采情節,內心除了感佩與崇拜外,也幻想如何才能具備這些神奇的能力,搖身一變,化為劇中的主角。可惜市面上適合青年學子閱讀和學習的「鑑識科學」相關書籍欠缺,沒機會窺探CSI 鑑識科技的奧祕,大多數無法圓夢,這是眾多青年學子內心的缺憾。此時接到《鑑識科學好好玩》即將出版的邀約推薦,對個人而言,深知此書對熱中追求鑑識科學的青年學子而言,正如久旱逢甘霖!

 

「鑑識科學」領域廣泛,涵蓋了化學、物理、生物、工程、資訊、醫學、藥學、環境、社會、犯罪、心理和法律等學科,而實務上更細分為法醫、現場勘查、現場重建、槍彈比對、藥毒物分析、指紋鑑定、文書鑑定、DNA 鑑定、測謊、聲紋等不同專業,是一門「跨領域」的整合型學科,善用鑑識科技可使重大案件水落石出,讓含冤者得以沉冤昭雪。拿到這本書的初稿,愛不釋手,深知此書對於有志從事鑑識科學的青年學子,是一本很棒的啟蒙書,針對下面常見的鑑識科學提問,均有令人滿意的解答:

 

「你曾經想過如何培養觀察力和創造性思考?如何保全犯罪現場?如何訊問證人、跟蹤嫌犯?如何調查遺落在犯罪現場的物品?如何採集、分類和分析指紋?如何辨識唇印、聲紋?如何採集毛髮、纖維?如何製作印痕的模型?如何辨識工具痕跡?如何透過分析一顆子彈就可以找到槍枝的主人?如何用化學方法分析神祕的粉末證物?面對神祕物質、可疑血液、墨水,該如何鑑識?如何鑑識燒毀的文件?如何鑑識齒痕?如何從骨頭辨識性別和身高?如何利用DNA 鑑定?如何鑑定微生物、種子、孢子、塵土?屍體內的浮游生物代表什麼含意?現場物品和屍體的溫度有何意義?屍體腐敗情形隱藏什麼祕密?現場的文書跡證如何追蹤?如何分析文件來協助破案?紙上的凹痕可找到什麼證據?如何從事筆跡分析?如何鑑識偽鈔的真假?」

 

以上這些疑惑,均可在本書中,一一獲得驗證和解答,書中不僅具有簡易的鑑識科學基礎理論的介紹,更難得的是──它將鑑識科學結合簡便的實驗方式,幾乎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即可完成書中各項實作的任務,更是本書最大的特色。從實做中學習更能加深印象,讓學習成果事半功倍。經由本書,大家可對於鑑識科學這塊神祕的領域具有基本的認識,並學習到下面的觀念:

 

一、對於觀察、偵查和鑑識科學,有了基本的認知與了解。

二、對於物理鑑識、化學鑑識與生物鑑識有基本的概念。

三、對於犯罪偵查、詢問證人、跟蹤嫌犯和犯罪現場有了初步的認識。

四、對於如何採集指紋、毛髮等現場跡證有初步的理解。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者/少楷(頭城國小高年級)

《撒落的星星》是一本由阿慧、小梢、茉菜……等角色,

在溫泉鄉小村所發生的一些有趣又精彩的故事所串起來的小說,

每個主角都有對事情的獨特看法,讓我一口氣想要把它看完。

 

每個人都是由許多粒子所合成的生命體,也就是說,

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獨立個體,千萬不要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別人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事情,

就會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做,也能夠諒解他處理事情的不周到之處,

如果有稍微侵害到自己的地方,就不會那麼生氣了。

 

 

延伸閱讀《撒落的星星》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者/善任(頭城國小高年級)

 

《撒落的星星》說著主角們的成長過程,作者以「阿慧」及「小梢」發生在村子裏的故事當例子:

阿慧:生長在沒落的溫泉街上,家中經營一家溫泉旅館。

  小梢:來自一個不知名的地方,轉進阿慧的學校。

 

 

阿慧有一天發現自己的身體構造「蛋蛋」變大了,他覺得這樣的變化讓他感到十分丟臉,他希望時間永遠停留在十歲,不要長大。

小梢則是知道自己長大了,卻不會覺得丟臉的人。因為小梢坦然接受自己已經長大的事實。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阿慧會感到丟臉不奇怪、也不意外,因為他不能接受自己已經長大,不喜歡長大,更覺得自己身體的改變是難以接受的,因此才會決定不告訴爸爸和媽媽,這正是青少年懵懂的過程。而小梢的觀念是正確的,因為長大並不丟臉,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長大也代表我們變成熟了。

 

《撒落的星星》讓我學到,每個人都會長大,身體會有所變化,比如:男生會有夢遺,女生會有月經。這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可能永遠都當自己是彼得潘,我們要接受自己已經長大了!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者/立妍(頭城國小高年級)

這學期來了一位美麗的轉學生小梢,小梢跟班上的女生很不一樣,她有一個奇怪的「癖好」──「撒東西」,也因為小梢奇特的個性和美麗的外表,深深的吸引著的男主角,可是經過一連串事件之後,男主角漸漸的發現眼前的小梢好像不是地球人……

經過和小梢的相處,男主角似乎慢慢的懂得了什麼,也鼓起了勇氣跟小梢告白。好不容易弄清楚的小梢的身世,她卻要離開大家了,大家也一起看著他們離開的身影,也似乎了解了「萬物皆為一體」的概念。

而男主角是一位很害怕成長、討厭自己身體變化的五年級生,他在看到自己身體的變化時,甚至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怪物。

《撒落的星星》很適合給正在發育或害怕成長的人看,也讓讀者充分體會到男主角從小孩慢慢轉變的過程,不論是青春期生理變化、喜歡一個人的心理變化,或是從一個懵懂的小孩子轉變成小大人的過程。

在這個作品裡,我們清楚的看到男主角的成長過程,希望這本書,可以讓更多少年看到自己可能成長的歷程。

延伸閱讀《撒落的星星》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者/林靖恩(建國國中)

 

萬物都必須歷經生、老、病、死的過程,但《撒落的星星》中的主角阿慧卻畏懼成長,害怕長大,更不想成為像他爸爸一樣對女人色瞇瞇的大人! 

直到遇見了轉學生小梢......小梢跟其它女生相比,有如天壤之別,她不做作,不想虛偽的討男生歡心,她的清新氣質,還有漂亮的褐色眼眸。

小梢很愛撒東西,不管是口袋裡的零錢,常盤城上的石子,甚至自來水, 只要能撒的東西都撒,甚至也愛破壞神轎!

到底哪裡好玩呢?到底為什麼要把她和同學精心製作的神轎給毀壞呢?到底為什麼小梢這麼不畏懼成長呢?

原來,人們的粒子時而變多,時而減少,就是因為捨棄自己的粒子,再獲得其他粒子,才能長大,

神轎也是相同的道理,經過粒子的脫胎換骨,雖然實體被毀於一旦了,

但是,小梢說「思念會留下來,我們會跟思想共鳴,進而同步。」

也就是「撒伊歇」(故事中廟會的口號),意思是──迎接重生……

 

延伸閱讀《撒落的星星》
讀書花園 http://www.cite.com.tw/book?id=79775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3885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者/盧宗澧 (建國國中)

這本《撒落的星星》十分好看,作者把每個人物的角色都設定得十分仔細,
不管是男主的同學還是村子裡的大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個性。

 

 從故事最開始,男主角阿慧看到班上的女生開始「轉大人」、老媽在跟宿舍阿姨聊八卦,

以及老爸在自己面前毫不掩飾自己好色的個性時,他內心透露出滿滿的反感。

 

他覺得女生長大了就會變得很喜歡聊八卦,男生長大了就會變得跟老爸一樣好色。

他不懂為什麼女生那麼喜歡去閒聊別人的人生,也不懂為什麼老爸會那麼色,

他只知道,那樣非常的奇怪,他一點也不想變成那樣。

 

其實阿慧的想法是大多數小男孩都有的,不管是對長大的恐懼,還是未來的迷茫。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阿慧一點一滴的成長。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西加奈子

我一開始就想寫小朋友的故事。

在福音館出書固然是重要誘因,但我的哥哥、朋友們相繼有了孩子,這陣子我看著他們生養小孩,也受到了不少影響。

「小孩長得好快喔,一陣子不見就長大了。」

小時候,「大人們」見到我總喜歡這麼說,我只覺得煩死了,每次見面只會說「妳長大了耶」、「我也老了」,老哏。當然,那時的我萬萬想不到,幾十年後,我也變成了愛講那些話的「大人」。可是,「小孩真的長得好快,一陣子不見就長大了」!

以前的我,是如何在快速成長的身體與心靈中取得平衡?

不想不打緊,一想就痛苦,因為我馬上想起:以前根本找不到任何平衡點!我害怕「長大的」身體與「擴大的」眼界,一直都很害怕。可是,我將恐懼隱藏起來,裝作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好似成長過程中完全沒有任何挫折。我想描述自己如何隱藏恐懼,我認為這是自己的職責。

於是,我腦中馬上浮現阿慧這名主角。他不是女生。我想描寫男生對於身體變化的恐懼。女生總是「比較成熟」,男生對此一定很害怕,而且也肯定覺得有點落寞(他們一定不知道,其實女生也很害怕。這方面,他們總是後知後覺)。

為什麼你們的身體會「長大」,為什麼非「長大成人」不可?我想寫給阿慧看,但寫著寫著,我發現故事的方向,偏離了阿慧這群孩子。

到頭來,我是寫給自己看的。直到現在,我仍然脫離不了恐懼。

我是世人眼中的「大人」,卻完全無法在「大人」的身分中取得平衡。對著陌生人流利的自我介紹;對著好久不見的人聊天氣;按時繳水電瓦斯費;不僅如此,就連開車時,我都害怕自己身體上的變化,也害怕未來。

我這個人,到底為什麼活著?

察覺這點後,我大幅修改稿子。我不再強迫自己「當個講道理的大人」,而是與阿慧一起面對恐懼。不要再偽裝了!阿慧一直陪在我身邊(謝謝你,阿慧!)。

因此,說來有點難為情,這部作品成了赤裸裸的真情告白。很慚愧的,我並不奢望大家的理解。我這作家真是不及格呀。不過,我終於能更勇敢做自己了。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石芳瑜(作家、永楽座書店店主)

多年前全家一起到拉斯維加斯旅行,由於身處沙漠,空氣乾燥,就在按下飯店電梯按鈕的那一刻,「啪嘶」兩聲,還發出微弱的靜電火花。女兒看傻了眼,呆立在電梯門口。

「噓,快點進來。」我叫女兒趕緊進電梯。「媽媽告訴妳一個祕密,妳不要告訴別人喔,媽媽是外星人!」女兒們張大了眼睛,那一刻我知道她們相信自己也是外星人,興奮的問我:「那我們何時才會開始發電?」

多年之後,我猜想她們已經忘記此事了。可是現在翻書的你,是否還相信自己或身邊有外星人?

《撒落的星星》裡的美少女轉學生小梢就是一個外星人。讀到這裡的時候,你會不會像小說裡的主角小慧一樣大呼:「你在鬼扯什麼啦!」但我相信作者西加奈子的文字一定會讓你一頁一頁像吃洋芋片一樣,不停的吃下去。因為實在太生動又太好笑了。每一個同學、村裡的一些怪人、爸爸,還有爸爸外遇的對象,未來的發展如何?都會讓人好奇的想要一直讀下去。

順便說一下,小慧其實是男生,我一開始對名字先入為主,還覺得這個女生說話好帥啊。不過說起來,小五、小六正好都處在一種性別模糊、「轉大人」的尷尬期。西加奈子將這種彆扭的心境描寫得非常傳神,即使我已經離開那個年紀好遠了,但讀起來還是好有趣啊。而男主角叫做「小慧」,想想也是剛好而已。

接下來,小慧的「蛋蛋」變大了,故事又會怎麼發展呢?故事中幾個大人:DONO、未來,到底是怎樣的人?輟學的阿類又在做什麼呢?

當一切都有了不一樣的轉變和發現,其實就是「撒─伊─歇」(祭典中呼喊的口號)!當做好的神轎在祭典裡撞得稀巴爛,這麼浪費又看似沒有意義的事,其實就是「撒─伊─歇」!在小梢的星球裡,一切都是永恆不滅的,她來找尋死亡的意義,這個過程與結果也是「撒─伊─歇」!如果你不知道「撒─伊─歇」是什麼,那就把小說讀下去吧!而當你一天一天長大,你會發現,人生其實就是一連串的「撒─伊─歇」!

生命是什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撒落的星星》用淺白的文字,不長的故事來告訴你。而思考這個問題,可能也是在你小時候,望著天上的星星,問自己的問題:我是誰?我為何來這世上?外太空有沒有跟我一樣的生命?

「我們都是粒子組成的。」小梢這樣說,真的好玄喔。粒子會改變,所以人會變老、樹木會乾枯、建築物會崩塌……真的是這樣啊!我們跟地球上的萬物都是靠著互相贈與粒子而活。如果你還聽不太懂,沒關係,就慢慢長大吧!長大的過程你就會明白了。

至於外星人會不會來地球呢?就讓我賣個關子吧!或許誠如小梢說的:「你也是外星人喔!」我到這個年紀都還相信自己是「外星人」,我希望你也相信。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劉怡伶  教育部閱讀推手、臺中市SUPER教師、宜欣國小閱讀推動教師

TK5.jpg

在「瘋狂樹屋」系列中,每次安迪和泰瑞經由大鼻子先生催促稿件的過程中,發生出許多驚險與荒謬的危機,最後都能圓滿順利的解決,因為總是在事情變複雜時,安迪與泰瑞都會大聲呼叫神一般的隊友——冰雪聰明的好朋友吉兒,藉由事件的處理過程中,讓讀者們認識所謂「冷靜」、「機智」與「沉穩」的態度,可以將棘手的問題順利解決。

翻開書本的每一頁畫面都是一個世界,呈現多元的觀點與笑點,節奏緊湊而笑料不斷,加上安迪與泰瑞這對可愛的好朋友,互動之間一連串無厘頭的對話與表現,透過充滿童趣的文字對話搭配精準描繪的畫面,就像幫故事裝上合適的翅膀在天空翱翔,讓所有的創意化成繽紛亮麗的彩蝶。

「瘋狂樹屋」系列不只瘋狂而已,這裡充滿許多神奇魔幻的想像世界,當我看到此書時開始興奮的大聲尖叫,作者真是非常了解孩子的世界觀,如實的將孩子的世界呈現給大人們看,勾起大家的記憶回到最單純的童年時期,常常都是藉由一件事件的發生之後,腦袋裡就有滿滿的創意與幻想,如同把樓層推疊一樣,每一層都有可愛的居住者與特殊的使用功能,從第13層開始建造,到26層、39層、52層、65層、78層、91層──這次再往上加蓋的十三層樓,變成104層,真是太令人開心了!這是我見過最令人驚豔與驚奇的主意了!

這次安迪帶著最讓人害怕的疼痛「牙痛」與泰瑞介紹新的十三層樓設計,處處充滿新奇的創意,有給鯊魚使用的健身池,有隨你高興就可以將冰箱往下拋的樓層,最奇特的笨帽子樓層出現許多具有功能的奇怪帽子,還有讓你貨比兩家不吃虧的兩元商店及兩百萬商店,更有昆蟲與動物的麵包大戰樓層,令人開心的「蜂蜜與錢兩用製造機」,還有得耐著性子走的「走不完的樓梯」,因為這樓梯可以直接到達聖母峰,最後還闖入牙仙國度裡見證牙齒可以變成煙火,這一切的安排都會帶給新舊讀者許多歡樂與神奇感受。

108新課綱即將實施的同時,這套「瘋狂樹屋」系列正是跨領域與延伸閱讀的好作品,呼應新課綱的真實精神,給孩子帶著走的能力與閱讀素養,創意的鬆綁、團隊的合作及自主學習的意義,透過這一系列的作品呈現,總是能讓人以輕鬆幽默的態度,面對生活裡一切的學習,讓學習成為一件有樂趣的事情,更將這件事情變得有意義。

現在,就讓我們趕快推開樹屋的門!一起走進新的樓層,迎接緊張刺激的冒險唷!

本文摘自《瘋狂樹屋104層樓:安迪的牙齒非常痛》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人/陳宛君&闆寶Oliver  晨熹社

瘋狂樹屋104層-立體封.jpg

在繪本書店生活的七歲Oliver,每天在書堆裡打滾著, 故事讀得飽飽,總想著要寫故事、做自己的書,書店裡好幾個角落都有他的塗鴉手稿,是一個對創作和閱讀著迷的書蟲。當我最初讀到「瘋狂樹屋」系列時,就覺得這是他會愛的書,故事裡的主人翁安迪和泰瑞恣意進行著不設限的創作,我們迫不及待要跟他一起走進這瘋狂精采的樹屋裡,在故事裡盡情享受想像力衝撞爆發的美麗煙花。

Oliver對泰瑞和安迪的樹屋冒險非常非常的喜歡,一開扉頁就停不下來,屏息浸在書頁裡好久好久,偶而噴發出笑聲,偶而驚呼讚嘆,馬上成了忠實書迷,對於剛開始從注音到識字階段的閱讀程度,他為了讀懂泰瑞和安迪到底在搞什麼鬼,激發了強大的識字欲望,一本樹屋讀一個小時,一本接一本,媽媽彷彿看到小時候那個著迷於看漫畫和武俠小說的自己,所以啊,要讓孩子多閱讀、愛閱讀,不需要什麼學習單啊、闖關卡啊,他們需要的僅僅是這一本本太有趣的故事啊!

要和孩子一起讀樹屋,大人必須先拿掉嚴肅的眼鏡,放下自以為成熟懂事的價值觀和是非邏輯,不要想著要藉由閱讀來精進孩子什麼、教育孩子什麼。喚來自己心底那個好奇心旺盛的孩子,用孩子無設限、無包袱的眼界和腳步,跟著泰瑞和安迪隨意迸發的靈機動念,你永遠不知道樹屋接下來會出現什麼樣驚喜的風景,這就是它令人著迷之處。

老實說,每讀完一本樹屋,都覺得這已經是極致了吧?怎麼可能還能再高?!但接下來的每一本,又總能讓人出乎意料的拍案叫絕,就這樣我們一路追隨瘋狂樹屋來到了104層,心裡還想著:安迪和泰瑞到底還可以變出什麼哏啊?

讀到那聲熟悉的「嗨!我是安迪!」,正要興奮的跟緊他,去看看這樓層破百的摩天樹屋新增了什麼厲害的樓層,卻看到他捧著腫腫的臉頰呻吟不已,糟糕!樹屋寫手安迪這次遇到大難關了,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這世界上最痛的牙疼還選在截稿日當天發作,完全沒有同情心的大鼻子總編是不會通融他們拖搞的,這對作家來說,真是就算在噩夢裡也不想遭遇到的危機啊!

安迪這顆痛牙是全書樞紐,整個故事由牙痛開始,也因為這顆痛牙解除危機,在這裡不得不欽佩作者安迪.格里菲斯,將牙疼、拔牙、等待牙仙這些孩子生活裡正在遭遇的變化(痛苦),置入樹屋的瘋狂冒險裡,讓大小讀者閱讀時更能深感其痛,尤其是那關門拔牙的體驗,原來是不分海內外的拔牙偏方呀,至於牙仙到底收了孩子的牙要做什麼?這個亙古迷思也讓泰瑞親眼目睹來解答了!私心好喜歡這個如夢境般的超展開!

在那緊迫逼人的截稿時間前,牙疼的安迪和總是不聽安迪勸的泰瑞要想辦法買到那枝能讓作者靈感泉湧的「笑話寫手鉛筆2000™」來幫忙寫書,怎知在他們買下筆前,從那台蜂蜜與錢兩用製造機被蜂蜜淹沒開始、冰箱投擲大戰、百熊麵包大戰、為了拔牙的森林拔河、高空飛行山棲捕蟲鳥、走不完的樓梯、泰瑞大耳航空到漫天喊價的梵希‧費許老闆,這些停也停不下的多災多難,讓我們翻頁的手停也停不下來,隨著他們闖了一關再遇一關,太過癮了!104層樹屋又再次突破了前作,果然只有樹屋可以超越樹屋,瘋狂樹屋腦洞永遠都有無限大的空間可以開發啊!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人/黃淑貞(小兔子書坊店主)

《皮克威克奶奶》是一部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的故事,無論是大人或是孩子。皮克威克奶奶提供各種魔法療方,解決孩子問題的過程中,引領我們走進一個歡笑有趣、幽默的故事裡,同時也讓我們看到真正了解孩子的大人所帶來的溫暖理解力量,開啟我們讚嘆孩子生命質地的窗扉。

 

此書一九四七年於美國出版,至今已超過七十年,但現代父母對於孩子的疑難雜症,似乎依然是如出一轍,只要是孩子的問題,這位皮克威克魔法奶奶就是有辦法解決,諸如不想睡、吃飯很慢或是愛頂嘴等。皮克威克奶奶總是自然不做作,有耐心的與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真誠回應故事中的父母。皮克威克奶奶更厲害的地方是,她總能看見每個孩子的獨特優點,而且是父母沒有觀察到的地方。另外,從孩子的觀點看這本書更是趣味十足,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孩子,所提到的問題都是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孩子對於這位皮克威克奶奶除了好奇之外,更渴望成為她的朋友,到她的顛倒屋喝茶、吃餅乾,大玩特玩。

 

大人讀著這本書時,終究會明白《皮克威克奶奶》不只是寫給孩子看,同時也寫給大人看,總是婉轉的提醒大人如何成為孩子身邊的好大人。在每篇故事裡,彷彿能看見作者企圖揉合「相信孩子的本質是簡單卻深刻」這樣的信念──而大人需要學習著順應孩子的本性。

 

一開始,故事先帶領讀者認識皮克威克奶奶,她的長相、那特別的顛倒屋,開展到她和孩子之間的互動,父母對於孩子的擔憂,藉由皮克威克奶奶與孩子間所發生的那些有趣又縈繞於心的故事,勾勒出皮克威克奶奶是如何順應孩子的本性。因為了解孩子的天性,允許男孩為了挖掘寶藏而將後院弄得滿是坑洞;和孩子一起玩扮演想像遊戲,在顛倒房子裡準備孩子喜愛的滑梯板,無時無刻都在示範如何生活,不僅和孩子一起工作,更讓孩子感受到趣味十足。

 

或許,皮克威克奶奶的神奇療方一點都不神奇,只要大人能夠拂去那些擾亂自己觀察孩子的枝微末節,真正看見孩子的內在質地,而那神奇藥方的祕密就是「理解」──理解孩子總讓大人煩惱的必然,理解每個孩子都會有獨特的本質,而這也是父母親經常忽略的地方。

 

《皮克威克奶奶》之所以能夠深植孩子的內心,除了她的睿智風趣之外,其實吸引孩子的,正是她提供了讓孩子的心情得以獲得平衡的契機。畢竟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確很需要能夠理解孩子的大人,能夠真正關注到孩子的需求,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允許孩子犯錯,提供思考調整的時間,給予愛與溫暖的安心空間,相信孩子的生命有著屬於自己的節奏,能夠自然的在對的時機點開展成繽紛、獨特的樣貌。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人/葉嘉青(臺灣師範大學講師暨臺灣閱讀協會理事)

p1.jpg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孩子,經歷過各種成長問題,而每個孩子都在長大的過程中面臨重重的挑戰。《皮克威克奶奶》以逗趣歡笑的故事吸引了大小讀者,引起共鳴與回憶,也在幽默俏皮中引發對尊重或放任、自治或他治等教養方式的探討。這本書是系列中的第一本,其中涵蓋了作者貝蒂.麥唐納為她的子女、孫子女或其他兒孫輩所編的睡前故事,每一則故事都各自獨立。由於故事內容普及全球大人與孩子的共同經驗,經得起世代的考驗,自從一九四七年出版以來廣受歡迎,陸續製作成電視劇、卡通及兒童劇。

 

故事的開始,將重心放在主角皮克威克奶奶的介紹上,她的來歷不簡單,曾是海盜的太太,且慷慨的歡迎孩子們在她的院子裡挖寶藏。身上散發出安撫人心的香甜餅乾味,背上還有號稱具變身魔法的肉瘤。更棒的是,她有一座顛倒屋,全鎮的孩子們都喜歡來作客。雖然這些特質已經夠吸引人了,但皮克威克奶奶最可貴的是──她真心的喜愛、了解每一個孩子,也願意幫助及支持父母解決教養的疑難雜症。

例如:當瑪莉以傲慢無禮的態度回嘴時,她為瑪莉的媽媽說明「愛回嘴療方」,並提供一隻鸚鵡,讓瑪莉感受當鸚鵡模仿自己的行為時,有多麼不悅及難堪。這種負面的鏡面效應,幫助瑪莉反省人際關係中應有的態度及行為。當修伯特不肯收拾玩具,皮克威克奶奶教導他的媽媽使用「不收玩具療方」,並請媽媽故意不幫忙收拾,直到修伯特的房間被玩具塞滿,亂到連自己都走不出來時,皮克威克奶奶帶領全鎮的孩子遊行到修伯特的家門前,喧鬧的邀請他加入,並預告等下要一起看馬戲團表演,著急的修伯特這才發現不收拾玩具的嚴重後果。

皮克威克奶奶雖不是專業的兒童行為輔導專家,但她在教導父母處理行為問題時,都以尊重的態度將自主權交給孩子。她的存在讓全鎮的父母與孩子都感到安心愉快。像是瑪莉及修伯特改變壞習慣,並非因父母責罰,而是因負面行為自然產生的結果讓他們自發性的做出決定。此外,像是瑪莉.洛討厭洗盤子,皮克威克奶奶會陪著她一面洗,一面玩扮演遊戲,想像自己是位被囚禁的美麗公主,透過洗碗與打掃來解開巫婆的魔咒,工作不再是苦差事,而是變成發揮創意想像的遊戲。

皮克威克奶奶從不為孩子貼上「壞標籤」,因此大部分的孩子閱讀時,能感到輕鬆自在,彷彿在故事中看到了自己。親子共讀時,可以討論書中的行為問題,回憶自己是否也曾發生過,是否認同皮克威克奶奶的療方,想想還有什麼可能的問題解決方法。也可以描述或畫出皮克威克奶奶和其他角色的肖像與場景,發揮想像力和幽默感!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譯者序/劉清彥(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皮克威克奶奶 立體書封.tif

每個小孩都希望有個像皮克威克奶奶那樣了解他們的大人;每個大人也都希望有個像皮克威克奶奶那樣,能夠幫助他們解決棘手的親職教養問題的朋友。

 

這便是《皮克威克奶奶》系列叢書從1947年問世便一路屹立不搖,完全不被時代潮流淹沒,也不因為流行褪色,成為人人額手稱慶的經典之作的原因。

 

皮克威克奶奶,一個宛如童話故事中神仙教母的角色,卻又真真實實的活在每個大人和小孩的生活中。她擁有吸引小孩的童稚心靈與同理眼光,能夠吸引孩子們與她親近,也能參透孩子們的心思意念,和各種令父母勃然發怒甚或束手無策的惱人毛病。這使她成為父母與小孩之間一座溝通的橋樑,幫助他們看見並思考自己的問題與缺失,然後獲得圓滿的解決。

 

其實,每個大人也都曾經是小孩,這些出現在書中讓大人氣惱的小孩毛病;不愛收拾玩具不愛洗澡吃飯慢吞吞手足爭鬧自私霸道愛回嘴喜歡熬夜不睡覺故意曲解大人語意愛告狀不注重禮儀、愛打岔、冒冒失失裝病不上學和無所事事……全都是大人小時候都有過的生活經驗,小時候覺得有趣,甚至樂此不疲,然而,隨著年歲成長,身分轉換,看待這些事的眼光和心態也變得不同以往。過去視為有趣的事,如今在自己的小孩身上重現時,卻變成了必須極力排除的問題與導正的毛病。

 

於是,親子間的衝突便隨之而起。大人看不見小孩這些行為表現背後潛藏的樂趣困擾、難處,問題與心情,只會一味的嘮叨、說教、責罵或處罰,企圖用權威的壓力使小孩乖乖屈從改變,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然而,皮克威克奶奶卻跳出框框來審視這些問題,運用各種大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神奇方式,讓小孩自己去親身經歷這些毛病所帶來的苦果。因為她清楚明白,對小孩來說,經驗中的學習最能為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帶出發自內心的改變動力。皮克威克奶奶的每一個療方,都在同時幫助大人理解責罰和訓誡常常只是在行為評斷上畫出好壞對錯的二元分線,卻鮮少有助於小孩釐清行為的意義和可能導致結果。對小孩來說,他們必須體驗那些負面行為可能造成的後果,和對自己的不當影響,才能真正了解大人的苦心。

 

因此,皮克威克奶奶對所有讀者最重要的意義便在於,她鼓勵讀者跳出框架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尤其是面對小孩的問題時,更需要以多元的角度和同理的態度來面對。因為那些問題往往不像表面所見的那麼單純,問題的背後可能有許多需要探究的成因,而小孩看待問題的角度與觀點也經常與大人南轅北轍,與其僵持不下,何不都冷靜下來,一起思圖解決之道。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吳在媖(兒童文學作家)

這是一本很好笑的小說,這是一本青少年思辨的小說。

 

好笑跟思辨可以同時存在?這本就是。


 

從城市轉學到鄉下的六年級美國女孩瑪格麗特,對新環境有未知的焦慮,這本小說就從她對神的禱詞開始。瑪格麗特想要盡快融入新學校,因此加入了新鄰居也是新同學南希組的祕密社團。這個少女祕密社團關心身體發育的議題,也關心班上漂亮女孩蘿拉.鄧克跟男孩的傳言,還關心瑪格麗特要加入猶太團體還是基督教團體,沒錯,二選一。

 

青春期,性徵開始發育,孩子開始關注自己及同儕的身體,女孩們關注胸部逐漸脹痛長大、月事來到、異性的眼光。迷惘的瑪格麗特,對青春期身體及心理變化充滿疑惑,她看到同學逐漸發育,多希望自己跟別人一樣,但這不是她能操控的事情,因此她常常對天上的神說話,她的每一段禱告文都非常爆笑,好像在跟朋友聊天,思考人生種種問題:

 

神啊,你在嗎?我是瑪格麗特,我剛剛跟我媽說我想要胸罩。神啊,請幫我發育吧,你知道我指的是哪裡。

 

神啊,你在嗎?是我,瑪格麗特。我巴不得兩點快到,神啊。我們的舞會就是那個時間開始。你想我能跟菲利浦.里洛依跳到舞嗎?我對他這個人不是很有好感,神啊,可是就男生來說,他長得很帥。我很想跟他共舞……只要一、兩次就好。神啊,謝謝你。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黃筱茵(文學翻譯評論工作者)

茱蒂.布倫的《神啊,你在嗎?》是青少年小說出版史上的傳奇作品之一,故事以第一人稱、快要十二歲的瑪格麗特的視角為出發點,坦誠直率的敘述這名青少女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煩惱與感受,滿是青春年華的酸甜心情與微微苦澀的疑惑。由於直截了當的談論青春期女孩各種期待與憂慮,比如胸部發育了沒、月經何時才會來、喜歡的異性與對信仰的疑問,讀者對於這部作品的接受度頗為兩極化,習於戴上柔焦鏡片的某些團體與成人抨擊本書太過直白、毫無遮掩,喜歡本書的讀者則為作者勇於寫下故事主角真實的心緒,大大喝采。

 

RW6001 stand.jpg

 

青春期對許多事關注又說不出口的尷尬,與不確定自己到底會變成什麼模樣的那種躁動又期待的心情,在這則故事裡都被一一記錄下來。從紐約市搬到郊區的瑪格麗特,除了要認識新同學、適應新生活,還得設法安頓心裡一波一波襲來的騷動與不安。她與幾位新的麻吉死黨共組了一個祕密社團,定時聚會,分享彼此的日常生活感受和屬於青少女的私密話題。她們悄悄約定祕密社團的幾個成員都必須穿胸罩〈雖然當中有人其實還沒有發育〉,月經初潮最早來的人得負責向其他人詳述自己的經歷,還有每個人都要按照自己對身邊男生的好感度列表傳閱。她們的這些規定讓人不由得回溯起年紀相仿時,蹦蹦跳跳又貌似悠哉的日子裡,血液裡暗暗流竄的各種瑣細心事。在那樣惶然的歲月裡,倘若我們有機會讀到《神啊,你在嗎?》這樣一本真切誠實的小說作品,會不會稍稍緩解腦中快要爆炸的紊亂小宇宙失序的各種症狀呢?!

 

瑪格麗特對於信仰的疑惑更是本書的一大主軸。身為異教聯姻的爸媽生下的女兒,瑪格麗特的爸媽對她的信仰持保留的態度。他們不強迫她在兩種宗教間立刻做出抉擇,瑪格麗特也因此特別認真留意自己身旁人們的各種不同信仰,希望可以在更了解各種信仰後,做出自己的選擇。茱蒂.布倫讓這樣一位青少女主角擔負自己信仰的窗口,恐怕也是小說出版年代的衛道人士們不樂見的。不過,這樣的角色心思揣摩與設定恰恰說明了茱蒂.布倫捍衛個體思考自由的立場。這種堅定讓孩子自己負責觀察、思索與抉擇的立意與作法,與東方人的家族傳統與噤聲的權威迥然相異,值得細細思考。

 

說到底,瑪格麗特是一個獨立思考、不輕信他人樣板立場的可愛角色。她總是在心底對「神」說話,所有懸在心上的疑問,所有的盼望和腦袋裡轉來轉去的想法,她都對這位神傾訴。「神啊,你不覺得我應該要開始發育了嗎?如果你可以安排一下,我會很高興的。謝謝你。」「神啊,我一直在找你啊。我在會堂裡找,也到教會裡找。今天,我想告解的時候,也在找你,可是你不在那裡。我完全感覺不到你,不像我晚上跟你聊天那樣。為什麼,神啊?為什麼只有獨處的時候,我才感覺得到你?」瑪格麗特不但不會隨便跟隨身邊其他人的作法、立場或宗教信仰,也坦承自己在很多時刻並沒有真正感覺到信仰上的神在她面前現身。她對生命裡各種事物的追尋顯然需要等候鮮明的解答自然而然的在心中浮現。敢言的茱蒂.布倫用這個女孩的角色告訴我們:唯有真誠面對自己與世界,才是成長的真義。這樣一本用真實的語言與思考回應生命的小說,難怪能經得起時光的淘洗。

 


文章標籤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場教育學大翻轉

導讀人/林玉体(師大教育系教授)

  即使對遙遠的俄羅斯感到陌生,許多讀者仍認識享譽國際文壇的巨星小說家托爾斯泰,他的大部頭小說《戰爭與和平》,是喜歡閱讀者耳熟能詳的大作。托爾斯泰不只在文學界蜚聲環球,他還興辦學校,對教育議題提出不少見解。由於俄文作品資料稀少,台灣讀者較為生疏,加上托爾斯泰在文學上的建樹壓過他其餘的成就;因此,這位身兼教育理論家及實踐家的俄國人,在學校教育上的見解,少有人領會。若有機會品嘗一下托爾斯泰的辦學札記,除了加深國人對其興學旨趣多一層了解,更可以增強教育與小說兩者之間的緊密關係。

  「是孩子跟我們學?還是我們跟孩子學?」這個提問是頗具深思的一劑觸媒。教育史上一向皆認定上一代教導下一代,老師啟迪學生,父母帶領兒女。但學校的「主人」應是兒童,是新生的一代,是孩子;而非大人、老人、古人……此觀點無疑將教育的重點或中心做了一百八十度的改變,此種哥白尼式的教育學大翻轉,在教育史上首先揭示的先知先覺人物,就是早托爾斯泰一世紀前的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從教育或學習的「價值層面」而論,孩童該成為成人之師,大人應向兒童學習,而不是孩子得向大人學習。就「學習」的根本要素而論,大人比起孩子來,學習或成長的條件差距更是極大。

  試以「教育」三層面而論,體育、智育、及德育,孩子正是老師自嘆不如而該深自反省的。其一,以「體育」而言,孩子好動,不喜肅靜,尤其呆坐不動或長時間的「打坐」。孩子正在快速發育,全身性的,也是全面性的。然而傳統的教育成規,卻反其道而行;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 1870-1952)曾諷刺地將兒童坐在教室上的椅子模樣,喻為如同釘在木板上的蝴蝶標本。

  其二,以「智育」而言,孩子喜歡問東問西,因為好奇心強,這是知識增加,思考能有深度的最大本錢。可惜,大人甚至教師要求孩子沉默是金,堅守寡言才是安全的座右銘。還不時耳提面命,把「言多必失」作為警惕;並搬出「巧言令色,鮮矣仁」的古訓。閉嘴、聽話、唯唯諾諾,才是典型的乖孩子模樣!認同道「傳」即可,奢談「創」道,這是韓愈的名言。師者若以「傳道」為主,不許「創道」甚至「叛道」。這不是如同一池靜水池塘嗎?

  其三,就「德育」來說,「聖人皆孩之」;兒童天生就是善良、純真、無邪又可愛,不會說謊,也最老實。

  學校教育最為惡毒的後果,是「使人愚笨」,被套牢或囚禁於錯誤的意識裡而終生無法脫困。托爾斯泰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觀點,傳統教育的最大敗筆肇因於此,且結果也於此。本來學校旨在激發學生「潛能」,但相反地,卻窒息了智力、體力及德力。因之,三育皆反其道而行。大家最看重的「智育」,卻變成「愚育」,「愚民教育」這句話,真侮辱了「教育」的神聖意義。學校教育一旦延長,則愚笨程度相對增加──「小學小笨、中學中笨、大學大笨」。反而未慘遭學校教育災難者,才免受其荼毒。

 

📕學校讓我們變笨嗎? 為何教這個、為何學那個? 文豪托爾斯泰的學校革命實錄
城邦讀書花園 https://goo.gl/d3CC4m
博客來 https://goo.gl/BPeShD
誠品 https://goo.gl/TtjfRK
金石堂 https://goo.gl/8XzgiJ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顏銘新 小茉莉親子共讀粉絲頁

《強尼的神奇種子》裡有太多、太多讓人喜歡的成分,其中特別神奇的六個是:

一、孜孜不倦的學者從充棟盈車的文稿中想要找出馬克.吐溫寫過的飲食文字,卻意外發現未曾面世的睡前故事手稿。

二、菲立普.史戴耗時經年,將來自馬克.吐溫十六張隨手記下,邏輯混亂,沒有結局的信口胡謅,梳理成連貫有趣的歷險故事。文體中巧妙的保留父親倦睏欲眠時的強拗牽強,以及小孩在故事聽得起勁時不甘罷休的追索詰問。

三、從臭鼬兩次震懾全場的鋪陳,看見吐溫式的幽默。

四、菲立普.史戴如同愛麗絲般穿梭在一本書的各層故事中的睿智趣味,如同偉大作曲同時兼有磅礡與細膩的編制,同時展現了疾快與輕緩的節奏。

五、故事核心的體貼關懷,也是馬克.吐溫的女兒寄予的期望。

六、艾琳.史戴優美的插畫,木雕的柔和溫暖、氤氳遐思和雷雕的精準立體。

《出版人週刊》副主編Matia Burnett2015年美國出版書商協會主辦的童書論壇報導中說,彼時兒童文學正處於一個黃金盛世。沒多久後,蘇斯博士的《What Pet Should I Get?》、莫里斯.桑達克的《Presto and Zesto in Limboland》和從瑪格麗特.懷斯.布朗小姐閣樓裡找到的《The Noon Balloon》、《One More Rabbit》、《The Find It Book》等手稿也紛紛付梓,果真如其所言,圖畫書出版業迎來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文藝復興。而許多教人驚喜的發現之中,被遺忘最久、也是最有趣的發現,莫過於《強尼的神奇種子》這一個原本可能會被選入美食與文學專書裡的故事。

馬克.吐溫一八七九年在巴黎一家飯店裡為女兒蘇西胡謅出四分之三的未完成故事,據說是大師為孩子編過無數故事中唯一留下書寫紀錄的,但僅是斷簡殘編,前後扉頁上就是手稿其中一頁。當年七歲的女兒聽到的床邊故事,一定和我們讀到的這本書有著不一樣的結局,不會有滿腦子只想著吃的黃鼠狼來催促著快點說結局。我不知道是過程還是結局比較重要?然而菲立普.史戴不但寫出活靈活現的乳瑪琳王子、解開巨人之謎、還把那隻名為「瘟疫與飢荒」的雞帶回故事,並且還和這個故事一樣活了百來歲。

不過我猜蘇西會喜歡這一個結局。因為整本書的圖文貫徹始終都有她期望父親寫出的慈愛觀照。或許正如大師在《湯姆歷險記》序言裡說的:「儘管我寫書的目的是給女孩男孩們消遣娛樂。不過我也不希望成年男女避之若浼,我的初衷之一是要試著愉悅的提醒大人─他們自己也曾有過的童年……」而《強尼的神奇種子》發生在「那個地方」,那個地方的名字拗口難念,那個地方遙遠而陌生、那個地方的瘟疫和飢荒已經合而為一。而國王和爺爺的童年記憶都不復存在了,唯有強尼還有童稚之情,懷抱著同理心,能夠和樹木、動物們溝通,能夠悲憫萬物。

艾琳.史戴的插畫不只是引導讀者想像出強尼、樹木、動物和「那個地方」,她的物件安排和畫面經營、每個垂首、每個眼神,都暗喻書中角色的心底話。而她每一處的漸層、淡出和留白,也都是生活禪,帶給讀者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去緬懷童年自我,或遙想台灣之外仍受飢荒戰禍所苦的孩童─「天性善良者最為稀罕少見」。

《強尼的神奇種子》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周見信 圖文創作者

童話世界中,鳥言獸語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這是兒童幻想的一大特徵,萬物皆能擬人化說人話。現實世界裡動物也許能透過訓練達到相對的反應(聽到某個音調,就做出某種動作),卻不一定真的能「溝通」。如果人類能和動物溝通,不同屬種的動物之間也能說話,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會不會因為到處都是目擊證人而沒有祕密?會不會運用他們各自的特長對占領棲地的人類群起反攻?或者在發生危難前通風報信,而能消災解厄逢凶化吉?《強尼的神奇種子》即是以「語言功能」為鑰,開啟一趟男孩的奇幻旅程。

馬克.吐溫這個美國大文豪的名字,對於生在台灣的我們,因為日本世界名作劇場的動畫,與《湯姆歷險記》畫上等號。《湯姆歷險記》裡的湯姆和哈克,一直在童年的密西西比河畔奔跑著。我們得以想像地球另一端,也有跟我們一樣天性愛玩、四處搗蛋的頑童。《強尼的神奇種子》以馬克.吐溫殘稿為本,後人重新演繹為短篇小說(或長篇童話)。它的敘事結構不是單純線性,而是透過兩個作者的想像對談來訴說另一個故事,以此形成框架,切換在現實與虛擬間,讓閱讀產生了跳躍效果,也回應了讀者可能會有的疑問;並呈現了故事合理性的辯證,以及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思維差異。

當我們咀嚼童話般的文字敘述時,彷彿跟著來到中古世紀,看著貧困的主角生命如螻蟻,也參與他以「語言功能」引發的一場生命價值的探索。在不算少的文字量中,插圖的搭配起著錨定的作用。一般圖畫書,是以圖為主,文字則擔任錨定,以使讀者確定故事敘事。然而《強尼的神奇種子》則跨越短篇小說、插畫書與圖畫書,如歸類圖畫書,單純看圖並無法讀出故事線;歸於插畫書,則本書的圖像又占有不少的篇幅。但無法否認,本書是以文字敘述為主。是故,由艾琳.史戴繪製的插圖很適切的扮演這個錨定的角色。我們閱讀文字時會產生意象,而圖像則使意象落實。可是交代過度清楚的圖像又可能囿限讀者的想像,於是繪者時而以剪影、局部特寫、遮蓋、略去等技巧,為讀者保留想像的樂趣。一本有文有圖的書,兩者之間如何周旋、交錯、進退以使整本書呈現協調的旋律,就像主旋律與合音之間互為主賓的合作關係。《強尼的神奇種子》閱讀起來,就給人在音韻或視覺上都達到一種和諧的美好意象。

色彩往往確立一本書的基調,《強尼的神奇種子》採用帶著詩意的淡雅色彩與粗質的肌理,拉開真實與虛幻的距離。我們透過版印的古樸木紋、低彩度色彩、率性肯定的鉛筆線條,感受這篇童話世界裡的平和、寂靜、夢幻與幽默。書中運用大量的留白、透明重疊與模糊的界線,給讀者留下更多情緒轉折與呼吸思考的空間。另外,進入故事的第一張跨頁,有如美國新寫實主義畫家魏斯的名著《克里斯蒂娜的世界》般的構圖與色調,傳達出現實主義的氣息,一種世道無奈的迷茫,彷彿聽見繪者以舉重若輕的方式,溫柔的訴說這個有點荒謬的成人王國。總的來說,這是一篇充滿幻想色彩的現代童話,圖像襯托文字得宜不搶戲,視覺元素也充滿張力,使得全書營造出雅致與素樸風格,並充滿濃濃的文學味。

《強尼的神奇種子》和英國童話《傑克與魔豆》雖然同樣以神奇種子為故事開端,但《強尼的神奇種子》以幽默的筆法、虛實交錯的故事、迷人的插圖,走向另一個關懷而溫暖的路徑,不只引領我們走進強尼的生命歷程,同時帶著我們以同理心思考生存權、眾生平等、掌權者的傲慢與刻板印象的危險。

 

《強尼的神奇種子》

一個勇敢的奇蹟,一場關於善良、信念與抉擇的冒險

繼《湯姆歷險記》後,不可錯過的馬克.吐溫文學經典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讀人:林美琴 作家.文學研究者 

馬克.吐溫是美國重要的作家,他以「最能代表美國精神」的讚譽,奠立了在文學史的地位,而他家喻戶曉的小說《湯姆歷險記》和《哈克歷險記》更是膾炙人口。書中瑰奇的情節滿足讀者無限揮灑的想像,同時,作品裡不時揶揄或批判成人威權和虛偽樣貌,處於被各種規範要求的現實生活裡,讀來更有自在呼吸的暢快。因此,除了文學光環,馬克.吐溫也是一代代讀者喜愛的作家。多年後,這本由馬克.吐溫的遺稿重新整理出版的《強尼的神奇種子》,就像音樂會精采演出後意猶未盡的安可曲,令人再次回味。

如同本書的後記說明的:這本書的前身是馬克.吐溫為兩個女兒克拉拉和蘇西講的故事,在晚上的故事時間裡,女兒克拉拉慣於挑選雜誌的一頁圖片做為故事提示,要馬克.吐溫從這個起點開始故事的旅行,強尼男孩的故事就這樣被創造出來了。而這個故事零散且未完成的筆記,多年後在一堆資料裡被發現了,相關人士邀請作家菲立普將故事補綴完成,並請菲立普的太太艾琳.史戴畫了生動的插圖,史戴夫婦曾共同創作《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關於人與動物之間的溫馨故事,完成馬克.吐溫有著相似基調的遺作,應該是得心應手的。但菲立普並不想成為隱身幕後的故事完成者,經由巧思解構與統整,他以故事筆記為藍圖揭開序幕,在第三章開始前,加入了另一個場景─海狸島,描述馬克.吐溫在這裡和他見面,並說了這個未完的故事,他們開始雙線編織接續的發展,在隨後的章節裡,不時跳出兩人對於情節的討論,在靈活的穿針引線中,馬克.吐溫悄然退場,菲立普獨立完成結局。

這樣的寫法與其說菲立普是馬克.吐溫故事的補綴者,其實更是向馬克.吐溫致敬的儀式。在貧富尊卑對立的威權國度裡,強尼和一隻母雞展開歷險,而一顆在極度困頓時撒下的種子是故事的延長線─強尼吃下種子開出的花,來到可以與動物溝通的美麗新世界。

故事等著菲立普繼續前行,他在書中吃下馬克.吐溫椅子扶手上一朵美麗而奇特的粉紅花朵,如同吃下花朵的強尼可以與動物溝通一樣,他也期許能夠讀懂馬克.吐溫的故事魂吧!在馬克.吐溫的讀者、作者與書中角色三位一體的化身裡,他傳承了馬克.吐溫詼諧的筆觸、生動的敘事、鮮活的情節,以及善良、純真與高貴的精神,寫出了結局,也呼應馬克.吐溫的女兒之期待─希望爸爸寫一本書,讓人認識他善良、富有同情心……以這樣的立意看來,菲立普是恰如其分的,這樣的創作理念在最後的尾聲「後來那隻母雞怎麼了」更是意味深遠,菲立普鏗鏘有力的寫著:「她一直活到一百歲。」「雞才活不了那麼久。」「那隻雞就是。」

在菲立普的心中,應該也有著關於這個故事的想望,那是一個跟隨在馬克.吐溫身後的讀者,有幸並肩同行,隨著時間的流動,留下他獨自前進,但他帶著馬克.吐溫留下的文學資產,堅持長遠流傳的信念,繼續走向希望的遠方。

 

《強尼的神奇種子》

一個勇敢的奇蹟,一場關於善良、信念與抉擇的冒險

繼《湯姆歷險記》後,不可錯過的馬克.吐溫文學經典


麥田出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